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氟沙星(pefloxacin,又称甲氟哌酸、培福新、倍泰)是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骨关节感染有良好疗效。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有关其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为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现综合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何双兰  冯起校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413-1415
目的介绍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合理应用的最新共识。方法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指引、规范和多中心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呼吸领域的专家共识。结果引入了指导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合理应用的最新循证学成果,纠正了许多错误观点及习惯。结论汇总的共识简明、科学、实用,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随着新抗菌药物的不断问世,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疾病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也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从而导致耐药菌株增加、抗菌药物疗效降低和医院感染增加等不良后果.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笔者对医院部分住院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合理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预防感染,控制感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较普遍,且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我们对本院2000年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313份病例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时,掌握好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要求明确感染的部位、感染的性质,并要有病原学诊断依据,最后综合分析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呼吸系统感染是应用抗菌药物最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去冬今春笔者就我院因呼吸系统感染而住院的106例病人进行抽查,发现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着下列问题。 其一,是单人用药品种多。有人提出对任何感染病人用抗生素不宜多,1~2种即可。而这106例病人中有用药最多达6种的,用药4种以上的有8人,用抗菌药物品种多不仅副作用增多,而且宜产生耐药菌珠。多数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医院感染80例,其中真菌感染12例,占15%,普通细菌感染68例,占85%。G-杆菌检出率最高。大多数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碳青酶烯类及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真菌感染较为严重;G-杆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尤以β-内酰胺酶产生的耐药菌为著,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免疫功能受损宿主的增多,并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与可选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谱的进一步变迁和耐药菌的涌现,使抗菌药物的应用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增多,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了解目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临床用药情况,有助于指导呼吸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出院病例中所有的Ⅰ类切口手术共794例为调查对象,其中乳腺手术286例,妇科手术508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填写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和Ⅰ类切口感染病例调查表,制定评价标准,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及得出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的一系列措施,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0.65%,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达94.64%,给药时机合理率为63.69%,用药疗程合理率为23.21%。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与切口感染无关联。结论:参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妇幼保健院在Ⅰ、Ⅱ类切口类别的区分上应作适当调整,在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把握上还需进一步规范。感染管理科将协同相关科室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敦促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循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这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的品种、剂量、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的耐药性,力争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经济、有效、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对感染性疾病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易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亦使不良反应增加,发生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监督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了解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笔者对我院病区2006年1月~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分析、旨为临床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柳州医学》2005,18(2):123-124,F003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培氟沙星治疗40例感染患者临床观察陈熙周邦涛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230022培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广,对G+和G-菌呈高度抗菌活性,特别是对肠道杆菌的作用极强,故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有较好...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耐药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研究发现,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主要为靶位改变及主动外排,两者均为染色体介导,近年发现了与前两者完全不同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且在越来越多的临床菌株中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是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自1962年首次人工合成喹诺酮类(quinolones QNS)药物奈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FQNS类药物已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或验证者已有50个,并且一批新的FQNS类药物正在研制中。由于FQNS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已成为10余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目前FQNS类在国内临床迅速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愈率的提高,危重感染病死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见病之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不断增多,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广大医药专家一再呼吁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缓解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如新的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含氟喹诺酮类)有长足的发展,对临床治疗上,有很好的前景。目前由于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滥用价格昂贵的新的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在短期内显著增加,随之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医院内感染也明显上升,令人触目惊心。合理的使用抗菌素,实为当务之急。本文试从抗菌药物的选择控制预防用药,药物的协同与拮抗,给药途经的选择,新一代抗生素的应用,提出再评价、以利于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喹诺酮类(qunolones)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都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主要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抑制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断DNA的复制及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1].这种作用一般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对人的安全性大.由于其独特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较小的临床副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应用,近十余年来,由于药物研究方法的改进,分子结构的简单,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的地位替代了头孢菌素的临床地位;特别是其在呼吸专业的独特的临床作用和较少引起的二重感染[2],使得喹诺酮类抗菌药更加引起各国医、药工作者的重视.但药物的二重性及耐药现象是任一抗菌药物存在的共同问题,现就其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9.
张雪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85-285,284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为第4代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在保持第3代氟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革兰氏阴性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和厌氧菌等的抗菌活性,对上述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均有效。临床在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耳鼻喉科、眼科、妇科感染中应用广泛。近年来,有关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晓玲  刘爱玲 《新疆医学》2013,43(10):144-145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推出,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日趋突出。抗菌药物在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一系列伤害,如大量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长期使用,导致患者耐药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不少医师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缺乏认识,以致造成患者耐药菌产生、不良反应增多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使患者治疗期延长。这些都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用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