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少数民族农村社区重性精神障碍综合防治模式的效果。方法调查项目实践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检出率和防治康复措施的覆盖率;在项目试验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实施社区防治康复管理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未实施防治康复管理社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措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病情、社会功能和复发的影响,以及对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结果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检出率和防治康复措施的覆盖率逐年提高。研究组的规则用药率、显进率和社会参与率逐年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社区精神障碍防治康复措施,可使患者家庭每年减少治疗费用1 146元/人次。结论少数民族农村社区重性精神障碍综合防治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检出率和防治康复措施的覆盖率。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控制患者的病情,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防止其复发,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精神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中存在各种困难,目前尚无成熟的解决办法.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中提高自我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医学意义和精神医学价值.本研究运用互动式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集体训练的形式施行,考察对精神障碍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困难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神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中存在各种困难,目前尚无成熟的解决办法。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中提高自我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医学意义和精神医学价值。本研究运用互动式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集体训练的形式施行,考察对精神障碍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院院长》:当下的精神障碍患者呈现哪些特点?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如何适应这些特点? 肖泽萍:精神障碍与其他疾病不太一样的是,其根治较难.在急性期治疗结束后,需要一个较长的随访和康复过程.如果对患者的诊疗仅限于精神专科医院,则患者住院时间过长,既不利于其康复回归社会,也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因此,精神障碍诊疗对防治网络的建立需求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5.
王宇  伍林生 《重庆医学》2015,(3):420-421
近年来,精神疾病逐渐被社会大众所了解。随着视精神疾病为异类的传统观念的改变,精神疾病和对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冲突成为国家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保护人群[1],酝酿了27年的《精神卫生法》,不仅是对精神障碍患者自身权益的维护,也试图为价值冲突寻求平衡点,是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癫痫性精神障碍是指与癫痫有着特殊精神病理学关系的精神障碍,可分为急性发作和慢性持续性精神障碍两种。长期反复癫痫发作会对患者的躯体、认知、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做好癫痫所致精神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11例住院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氯丙嗪控制精神症状,治疗组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症治疗,两组都给予维生素及心理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背景明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特征,识别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是提升这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既往研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关注较少,且在探讨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时,多仅从照护者自身因素入手,对于患者、家庭层面因素对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状况影响的关注不足。目的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旨在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中、西部各1座城市中的1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作为调查机构,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述3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就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主要照护者1 001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收集家庭照护者的个人、家庭信息及照护对象资料,并评估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结果1 001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4±9.1)分,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0.3±6.2)、(7.5±2.8)、(6.6±2.3)分。照护者的职业类别,照护对象所患精神疾病种类、精神症状稳定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P<0.05)。除上述共性因素外,照护者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P<0.05);照护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宗教信仰,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主观社会支持水平(P<0.05);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客观社会支持水平(P<0.05);照护者的性别、居住地,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利用水平(P<0.05)。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整体较低,社会支持来源较少,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强度较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意愿较弱,且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不尽相同。未来,应重点关注无配偶、未就业、家庭月收入较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症状不稳定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在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缓解其照护负担,进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疾病患者、老年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比其他类型患者更无助,更需要社会特殊关照。”作为珠三角地区的市级精神专科医院,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了很多精神障碍和老年病患者。这让院长陈海泉对惠民精神的理解有了更多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刊     
《中国医院院长》2012,(23):22-22
历经27年,中国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第一部法律《精神卫生法》在2012年10月26日终获通过,并将于2013年5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之所以如此难产,源于中国社会对精神卫生以及精神疾病漫长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中,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视程度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时常被侵犯,非精神障碍患者“被精神病”的事件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5例全身多处骨折伴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针对患者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正确的手术治疗、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顺利,精神症状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结论: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治愈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加强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全球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据统计,在我国约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而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精神障碍防治和康复能力严重不足,精神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治疗精神障碍的主力军还是精神病专科医院,但精神病专科医院在治疗其他疾病的能力方面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40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痊愈30例,好转10例。结论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唐锴  叶庆红  陈志斌  刘树娇 《海南医学》2016,(19):3206-3208
我国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关注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状况,对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服务的现状、特点及伦理学问题等进行全面综述,并认为: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缓慢,对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早期治疗、分类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综合医院重性精神障碍的服务有待提高,政府应加大对综合医院精神科的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促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余雨  王娟 《四川医学》2010,31(3):327-328
目的提高对颈椎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认知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5例颈椎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4.49%(25/556),经治疗后25例患者均痊愈。结论颈椎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年龄等有关;手术创伤可能是颈椎术后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建议采取综合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患者由于躯体和精神防御机制的严重创伤易发生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谵妄或抑郁。研究分析了诱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精神障碍的重要环节是:①积极预防,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和术后支持;②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郑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80+1384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对躯体、婚姻及社会的损害。方法: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结论:通过本文显示出长期大量饮酒对躯体、精神及婚姻、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损害,离婚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对18例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并对其护理要点进行讨论。结果对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对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使患者重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特点.方法: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医疗干预、专科护理、督促参与娱乐、体育活动、生活技能培训、生活护理等保证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可以适应集体生活,配合治疗与护理,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干预的同时实施专科护理及生活技能培训,能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病人群庞大与收治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多数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因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该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初级精神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2011—2021年北京市某社区新增与死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征,为开展社区精神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月,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某社区6类(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障碍、持久性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和建档情况。计算2011—2021年历年的患病率、死亡率、生命损失年(YLL)率。以截至2010-12-31的患者信息为基础数据,统计2011—2021年历年新增与死亡患者信息。结果 2011—2021年历年新增患者例数多于死亡患者例数,患病率从2012年开始逐年上升,至2021年达3.77‰。与基线时相比,2021年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处于在职状态者占比更高,≥60岁老年患者占比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比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占比升高,未建档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