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转染含癌胚抗原(CEA)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后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诱导特异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染或未转染的体外培养的成熟DC高表达CD40、CD86、IL-12,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IFN-γ;转染后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DC,不明显改变DC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可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含CEA片断的腺相关病毒转染DC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对LOVO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6种中药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成熟及刺激T细胞活化、杀伤肿瘤的能力.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为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完全抗原并致敏未成熟DC,成熟DC进一步激活特异性效应T细胞.用MTT法测定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观察枸杞子多糖、猪芩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6味中药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分子表达有明显变化,MHCⅡ+、CD86+、CD83+(P<0.05,P<0.01),而经RPMI-1640培养的DC分子表达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均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效应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肝癌细胞(P<0.05),而对MG-63细胞不能有效杀伤(P>0.05).其中枸杞多糖对上述功能的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上述6种中药多糖均可诱导DC分化与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和肿瘤杀伤活性,枸杞多糖与其余5种多糖比较,对上述功能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载膀胱癌抗原成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的制备和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冻融法制备EJ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PBMC)在rhGM-CSF、rhIL-4、TNF-α诱导下分化出DC,负载EJ细胞裂解物抗原后制备膀胱癌DC疫苗;免疫磁珠分离法从人免疫重建Balb/c裸小鼠脾脏组织中分离CD3+T淋巴细胞,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疫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51Cr释放试验检测DC疫苗诱导的T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Hu-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TNF-α的刺激下分化为成熟DC,负载EJ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使同源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指数增加,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率为(62.58±6.1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诱导人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对EJ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及其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ils,DCs)是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MHCⅡ)分子。它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细胞。因此.DC被认为是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其广泛存在于淋巴和非淋巴组织中,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5.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其免疫活性成分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MPA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在小鼠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剂量(0.01μmol/L和0.1μmol/L)的MPA处理,观察DC的生成情况,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细胞的免疫表型,以^3H-TdR掺入值来反映DC的抗原呈递功能,并作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2水平及与同种T细胞共同培养时IL-2,IFN-γ,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经MPA培养后,DC的生成和形态没有影响,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下降,DC的抗原呈递功能和刺激同种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并促使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IL-10上升。结论:霉酚酸能使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停留在未成熟状态,对其免疫学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并促使Th1细胞因子向Th2细胞因子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不同种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体外扩增获得表型和功能稳定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方法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Balb/c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利用与调节性T细胞同基因或异基因成熟DC、未成熟DC和调节性DC刺激其扩增,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纯度和表型。以CD4+CD25-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验证扩增前后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MACS分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达到(95.38±1.82)%,同基因和异基因DC都能有效刺激Treg细胞体外扩增,其中同基因成熟DC扩增效果最为明显。而且同基因成熟DC扩增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达到(94.16±1.88)%,而且高表达Foxp3分子。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T细胞比例为1∶1时,能够有效的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而且,同基因成熟DC扩增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效果比新分离的Treg效果更好。结论同基因成熟DC能够体外扩增表型和功能稳定的Treg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体内成熟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景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脾细胞的0.2%~0.5%,几乎不能直接从体内分离出大量的纯化的DC,要获得足够的DC,只有依靠体外培养增殖.目的:以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拟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和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PF级Lewis大鼠用于培养骨髓源性DC,雄性SPF级Brown Norway大鼠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分别以2.5,5,10,20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采用黏附法纯化DC.主要观察指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以Lewis大鼠DC作为刺激细胞,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分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水平.结果: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导的细胞获得率逐渐升高,但DC比例逐渐下降.CD86、MHC-Ⅱ表达阳性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第5,7天,DC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培养第13天,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增强(P<0.01).培养7 d以后,DC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多糖刺激以后升高更加明显(P<0.01).脂多糖刺激后DC表型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轻度增强.结论:5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最佳剂量,培养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未成熟DC.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孢素(cyclosprine A,CSA)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CSA免疫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在小鼠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剂量(0.5μg/ml和1.0μg/ml)的CSA处理,观察DC的生成情况,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细胞的免疫表型,并作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结果:经CSA培养后,DC的生成和形态没有影响,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DC的抗原呈递功能和刺激同种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绪论:CSA在早期阶段干扰免疫应答是通过影响DC的活化而实现,DC是CSA最初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对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现出不同的免疫调节效应,其机制主要包括细胞一细胞接触和MSC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令人鼓舞的是,最近有研究表明MSC影响T细胞对病原体的反应并不明显,但能显著抑制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反应。此外,MSC能调节B细胞的增殖、存活、抗体分泌和分化,能抑制DC的生成、增殖、抗原呈递和迁移能力,调节DC的分化、成熟,能调节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增殖、细胞毒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本文就MSC对各种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最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