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前已证实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纳络酮可以减低颅脑外伤后血浆、脑脊液中阿片样物质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本文研究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方法:对90例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组;B组:早期高压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及GCS和DRS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9.2%)和心律异常(31.3%)明显减少(P〈0.01)。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明显减少(P〈0.01)。A组治疗一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4%)高于B组(40.8%)(P〈O.05),伤后3个月GCS及DRS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减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小儿颅脑外伤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颅脑外伤后脑积水(PTH)患儿39例,年龄(6.3±2.2)岁,所有患儿成功实施V-P分流术.根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A组(GCS评分3~5分)、B组(GCS评分6~8分)和C组(GCS评分9~12);记录患儿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3组患儿的预后.结果:术前GCS评分:A组5例,B组18例和C组16例.A组治疗有效率为60%(3/5),B组治疗有效率为100%(18/18),C组治疗有效率为100% (16/16);A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TH患儿的方法,术前GCS评分≥6分的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年1月~1997年6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385例,GCS<8分,死亡109例,本文就死亡的109例其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5例,女24例,年龄6个月~82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车祸57例,工业伤20例,坠落伤12例.暴力伤10例.爆炸伤2例,农业伤8例。1.2损伤类型:重度脑挫裂伤19例,原发性脑于损伤17例,颅脑复发伤14例,开放性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17例。GCS计分8分30例,7分23例,6分17例,5分16例,4分14例及3分19例。重型以GCS6~8分,死亡率20.89%,特重型GCS3~5分,死亡率73%、总死亡率28.31%。…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合并神经损伤往往被忽略.常在颅脑外伤痊愈后才发现有视神经损伤,导致延误治疗时机.本文总结12例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例.对伴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例,颅底骨折2例,12例病例中有G例为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4例中度颅脑损伤((GCS8~12分),2例为轻微颅脑损伤。1.2临床表现:5例神志清楚病人主诉患眼视力下降,检查见该侧瞳孔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或出现Guhh氏现象,间接光反射存在,集合反射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评分,分为轻中度组(9~15分)和重型组(3~8分);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预后评定,分预后优良组(4~5分)、预后不良组(2~3分)和死亡组。抽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肌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颅脑损伤的轻中度组和重型组血清心肌酶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组血清心肌酶值高于轻中度组(P〈0.05);预后优良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三组间所有心肌酶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死亡组心肌酶指标明显高于预后优良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酶的监测,可及早发现并处理心肌损伤迹象,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提高颅脑外伤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在处理上比单纯颅脑损伤复杂,难度大,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30%~50%)[1]。现将我院1988年10月~1996年10月救治的4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卫例,女9例,男:女=3:1。年龄12~72岁,平均4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6例,挤压伤4例,爆炸伤2例。减速伤21例,加速伤4列,滚动伤12例,混合伤3例。入院时GCS记分:3~5分7例,6~8分33例。1.2合并伤分布:四肢骨折14例,单纯肋骨骨折5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6例,锁骨骨折4例,下颌骨骨折2例,骨盆骨折5例,腰…  相似文献   

7.
4年来,我科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结合脑灌注压监测,结果表明同时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更能准确地掌握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能准确地判断其预后。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均为伤后24小时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男32例,女26例,年龄6~68岁,平均36岁,其中脑挫裂伤20例(1例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者13例(1例手术治疗),颅内血肿17例(手术1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均行非手术治疗)。入院时GCS计分:3~5分26例,6…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醒针法对早期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昏迷,治疗组采取促醒针法及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GCS评分及意识状态。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脑血管意外患者(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醒针法对昏迷患者有一定促醒效果,能加速促醒及提高促醒成功率,颅脑外伤者疗效较为显著, GCS评分≥7分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入院前血糖水平与伤后1月死亡率和伤后第6个月的Glasgow结果分级(GOS)等预后指标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三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型TBI患者病历,统计入院前血糖水平、血氧、血压、GCS、瞳孔等五项评估指标,伤后1月死亡率和伤后第6个月的GOS等二项预后指标.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共140例,66例(47.14%)在伤后1个月死亡,入院前血糖、血氧、GCS与伤后1个月死亡率和伤后第6个月的GOS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重型TBI患者入院前血糖水平与血氧、GCS评分均为预后重要指标,对于院前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21.1~2021.12期间我院急诊接收的50例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救治成功率、GCS、GOS评分:观察组均更高(P <0.05),致残率:观察组更低(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 <0.05)。结论:对于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并可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届外科常见危重症,死亡率较高,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愈率,自1992年以来,笔者对重型颅脑外伤(GCS评分≤8分),未合并其它脏器严重损伤的病人,采用中药配合抢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55例,女引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8岁。伤后浅昏迷者43例,中度昏迷者25例,深昏迷者18例。本组病人均经CT证实.脑挫伤引例,脑内出血13例,硬膜外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挫伤合并硬膜外血肿10例.蛛网膜下胜出血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1.2治疗方法1.2.1西医常规治疗:①脱水降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山市创伤住院患者的伤因、伤情和救治情况。方法:以中山市中医医院3888例创伤病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回顾性调查方式获取各种意外损伤情况资料并进行常规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创伤患者以年轻人为主,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为多),发病年龄平均为(38.25±5。86)岁;交通事故和器械伤是意外伤害的主要致伤原因;创伤部位以头、四肢和多发伤为主,其中头面部伤为15.72%,腕、手外伤占13.37%,膝、小腿伤占18.67%;患者治愈率为63.14%,好转率为35.29%,未治转院或未愈率为0.69%,死亡率为0.57%。结论:年轻人是本地区创伤高危人群;交通、工伤和治安依次是本地区主要病因,其中以肢体的末端、关节伤、头颅外伤发病最为常见,伤者多能得到早期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及并发伤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刘我院2006年-2010年5年间住院的颌面创伤患者11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5例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中,男性为女性的2.5倍,创伤多发于20-40岁,交通伤居首位,占54.8%,在各类创伤中,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占14.8%,骨组织损伤占85.2%,多例合并有颅脑、胸肋、四肢等其它脏器损伤,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结论: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以骨折多见,在颌面部创伤的并发症中,以颅脑损伤最为多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GCS计分为3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118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重型颅脑损伤118例,男性90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34.7岁。20岁~40岁91例,占81.7%。受伤因素有:车祸交通伤、高空坠落伤、砸伤、打击伤、爆炸伤等,其中以车祸伤为主,其次是打击伤。  相似文献   

15.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法(GCS)是以数据及图表的方法来监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及预后。我院自1988年采用GCS应用于临床,现将近2年来,对13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法监测结果,作回顾性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5例中男94例,女41例,年龄8~95岁,平均年龄39.9岁。闭合性颅脑损伤105例占77.8%,开放性30例占22.2%。其中,脑震荡、颅骨骨折98例,局限性脑挫裂伤19例,颅内血肿或广泛脑挫裂伤14例,脑干损伤、脑疲形成者4例。GCS在13~15分101例,9~12分16例,6~8分1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疝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56例,死亡23例,植物生存4例,非手术治疗8例,死亡8例。本组死亡率48.3%。结论:颅脑外伤后脑疝形成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颅脑外伤后脑疝的预后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血肿形成速度,血肿大小,年龄,合并伤,并发症等有关,尤其与脑疝形成的时间长短对死亡率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及相关问题,为职能部门防止事故发生提供政策依据。方法调查2004年至2010年六年间急诊科首诊创伤病例,从致伤原因、受伤时间、伤情、损伤脏器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3519例创伤患者,交通伤7648(56.6%);治安伤1827(13.5%);工业伤785(5.8%);其他伤3259(24.1%)。重症创伤2394例(17.7%)。结论交通伤是创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也是危重致死的主要原因。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是主要受伤时段,重症患者以头颈面部外伤、骨折以及多发伤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08年2月1482例重度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创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并对所筛选病例的不同创伤类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总结。结果1482例患者中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15例(1.01%),其中,重型颅脑损伤4例(4/15,26.67%);多发长骨、骨盘骨折6例(6/15,40.00%);重度胸外伤2例(2/15,13.33%);重度腹部闭合伤2例(2/15,13.33%);大面积烧伤1例(1/15,6.67%)。1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中,死亡6例(6/15,40.00%),其中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骨折3例,大面积烧伤1例;病程起始合并重度低血容量患者11例,脂肪栓塞2例,特发起病2例。结论重型创伤患者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多发长骨、骨盘骨折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为高,具有高病死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足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及尽早开展替代治疗,是救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ARDS)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36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治疗时间3~30天,平均(8.1±4.7)天;成功脱机33例(91.7%),存活32例(88.9%),死亡4例(11.1%);死亡原因:胸部创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失血性休克急性循环衰竭1例。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对降低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出现视神经损伤合并症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外伤后出现视神经损伤合并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其余21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好转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手术组视力治疗有效者35例(71.4%),无效14例;保守组视力治疗有效者10例(47.6%),无效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出现视神经损伤合并症的患者,在颅内血肿救治的同时,应及早进行手术视神经探查,施行充分减压以保护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