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该文通过研究不同施氮(N)量对刺五加幼苗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氮肥施用量。为刺五加人工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单点单因素大田实验,以长势均一的1年生刺五加幼苗为研究样本,进行5个不同的施氮量处理,分别为N1组(30 g·m^-2),N2组(60 g·m^-2),N3组(90 g·m^-2),N4组(120 g·m^-2),N5组(150 g·m^-2),以及CK组(0 g·m^-2)。3个月后,收获时测定植株鲜重、根鲜重、叶鲜重、茎鲜重,干燥至恒重后测量植株干重、茎干重、叶干重以及根干重。采集植物新鲜叶片测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CP),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力。结果:N4处理组最利于刺五加植株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刺五加幼苗产量最高,N3处理组的刺五加蛋白质含量最高,N3处理组各抗氧化酶活力均最低,表示此时植株所受环境胁迫影响最小。结论:刺五加幼苗对施氮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低施氮量处理和高施氮量处理都会对刺五加造成逆境胁迫,且低施氮量环境下的抗氧化酶活力高于高施氮量,通过研究,得出适宜刺五加生长的施氮量为90~120 g·m^-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b胁迫对冬凌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动态变化和生长影响,为冬凌草种植地选择和生长调控提供依据。方法:Pb浓度(135、270、540 mg/L)、胁迫时间(20、35、50 d)分株水培试验,以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生长速率、生物量和植株Pb质量分数为指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植株Pb质量分数。结果:不同浓度Pb胁迫20~35 d冬凌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震荡变化;50 d时,叶绿素含量在中低浓度Pb胁迫下高于对照,高浓度下显著低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中低浓度Pb促进冬凌草叶绿素合成,高浓度Pb通过生物富集抑制叶绿素合成,使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3.
以冬凌草种子为材料,研究铅(Pb2+)溶液(0,135,270,540,1 080 mg·L-1)对冬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Pb对冬凌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Pb质量浓度135 mg·L-1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发芽速度快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中高质量浓度Pb(270~1 080 mg·L-1)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随着Pb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递减趋势,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发芽率比对照低23.97%~55.37%。2低质量浓度Pb(135 mg·L-1)条件下,冬凌草幼苗生长活力指数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中高质量浓度Pb(270~1 080 mg·L-1)对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胚根长、胚芽长、生物量、生长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胚芽和胚根生长受Pb胁迫,其中胚根生长受抑制程度大于胚芽,胚根长比对照低43.09%~100%。3冬凌草Pb富集系数为0.76~2.59,随Pb浓度增高而增大;Pb生物富集是抑制幼苗生长的主要原因。4经拟合模型预测分析,比对照发芽率和生物量鲜重降低10%的Pb临界质量浓度分别为195.18,101.65 mg·L-1。  相似文献   

4.
蛤蚧对早老龄大鼠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蛤蚧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提高19月龄大鼠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且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强。提示蛤蚧有显著提高红细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光质对灵芝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俊江  陈向东  兰进 《中草药》2011,42(12):2529-2534
目的 以飞船搭载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生长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找出适于灵芝生长的最佳光质,为光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栽培灵芝时进行不同光质处理,在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测其形态变化,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活性.结果 不同光质处理的弹孢前期灵芝菌盖厚度与菌盖表面环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处理对灵芝子实体产量和灵芝孢子粉产量均有影响.红色、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量,并且使丙二醛(MDA)在生长末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从而延缓了灵芝子实体衰老.绿色、黄色光质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导致灵芝子实体可溶性蛋白量下降及MDA量上升,加速了灵芝子实体的衰老过程.结论 蓝色光质可以使灵芝子实体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水平,促进可溶性蛋白合成,从而增强灵芝代谢,延缓灵芝衰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顶一颗株注射液对快速老化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肝、肾、海马、脑皮质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采用氟哌啶醇造成实验大鼠获得性记忆缺失动物模型,用电跳台法观察对照组、模型组、头顶一颗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及肝、肾、海马、脑皮质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头顶一颗株注射液各剂量组能维持实验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多种组织SOD,GSH-Px显著升高,高、中剂量组作用尤其明显(P<0.01)。结论头顶一颗株能够改善氟哌啶醇致快速老化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与增强抗氧化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任红菲  梁尧  姜晓莉  杨世海  李刚 《中草药》2016,47(4):661-665
目的研究重金属镉(Cd)胁迫对人参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筒栽试验,对不同质量分数Cd处理(0、0.3、1.0、2.0、4.0 mg/kg)下人参的生物量、叶色值(SPAD)、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随着Cd胁迫质量分数的增加,人参相对生长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Cd添加质量分数之间呈显著负线性相关(P0.05);人参叶片SPAD值呈降低趋势;而人参不同部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根和叶的MDA量与Cd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线性相关(P0.05)。同一Cd水平处理下,人参不同部位MDA量表现为叶茎根。结论人参具有适应一定Cd质量分数(≤1.0 mg/kg)胁迫土壤环境的能力,此时可增强自身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反应来清除活性氧,保持膜稳定,缓解Cd胁迫带来的伤害;然而在处理质量分数1.0 mg/kg时,人参MDA量显著增加,氧化损伤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导致人参生物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滇重楼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玲  马英姿  胡文俐  蓝公毅 《中草药》2018,49(17):4131-4137
目的探究滇重楼对高温抗性适应能力,为滇重楼在中南地区规模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滇重楼生长健壮苗为实验材料,在25℃/20℃(昼温/夜温)、33℃/28℃(昼温/夜温)、39℃/34℃(昼温/夜温)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胁迫处理7 d,测定其叶片生理指标,并进行显著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持续延长,在33℃/28℃与39℃/34℃下处理7 d后,滇重楼叶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分别比对照(25℃/20℃)低17.38%、58.25%;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含量均持续上升,其中39℃/34℃处理下上升幅度最大,电导率比对照高3.59倍,MDA含量比对照高2.55倍;39℃/34℃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比对照低33.25%;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波浪状变化,33℃/28℃处理组波动幅度较大,7 d后上升为对照的1.32倍;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39℃/34℃处理组4 d后达到峰值,比对照高2.35倍;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逐渐上升,39℃/34℃处理组4 d后上升为对照的2.33倍,之后变化幅度逐渐减缓。结论温度对滇重楼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为25℃/20℃条件下,植物生长状态良好,为适宜生长温度,33℃/28℃温度条件下,长时间的持续胁迫处理会引起植株叶片损伤,39℃/34℃持续高温胁迫则会严重损伤植株生理活性与形态结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镉(Cd)胁迫对灵芝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探讨Cd胁迫影响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机制,为灵芝生产栽培过程中控制Cd元素提供依据。方法在Cd质量浓度分别为0、0.5、1.0、4.0、10.0、40.0 mg/L下培养灵芝菌丝体,对其生物量积累、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膜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性及ROS调控相关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 Cd质量浓度达到4.0 mg/L时,抑制菌丝生长;胞内ROS水平、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分别提升了76%、46%、325%,且随着Cd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NADPH氧化酶基因(NOXA)、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SOD4)、过氧化氢酶基因(CAT)表达量显著上调。Cd质量浓度达到10.0mg/L时抑制效果显著,菌落生长直径及发酵菌丝干质量抑制率分别为26.15%、32.78%,灵芝总三萜抑制率为33.7%,对总蛋白合成的抑制率为30.3%,对多糖抑制不显著。Cd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表达量显著上调。随着Cd质量浓度的增加,SOD、CAT、APX、GPX酶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d质量浓度达到1.0mg/L时,GPX酶活性下降,APX酶活性上升显著。外源添加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DPI)、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维生素C(VC)对Cd胁迫灵芝胞内清除ROS水平及降低MDA含量作用显著。结论 Cd胁迫造成灵芝菌丝产量及代谢物积累下降,可能是由于Cd离子抑制GPX酶活性下降,造成H2O2积累,引起ROS水平上升及膜氧化损伤,抑制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同时调控NOXA基因表达量上调,造成抗氧化酶活性及表达量上升来提高机体对活性氧的清除。因此在灵芝的生产过程中要控制Cd元素质量浓度小于1 m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蜂花粉对肉杂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272只1日龄肉杂鸡(科宝1500♂×海赛克斯♀)随机分为4组,每组68只,公母各半.Ⅰ组为空白对照,Ⅱ,Ⅲ,Ⅳ组分别添加0.5%.1.0%,1.5%的蜂花粉.14,28,42 d时每组随机抽取8只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添加不同剂量蜂花粉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肉杂鸡血清中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肉杂鸡日粮中添加蜂花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航  曹树萍  陈抒云  过立农  郑健  林瑞超 《中草药》2014,45(24):3630-3640
淫羊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亦是苗族习用药材,淫羊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国内7种药用淫羊藿为对象,对淫羊藿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汇总,并对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淫羊藿药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媛  袁磊  李遇伯  张艳军 《中草药》2017,48(13):2625-263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淫羊藿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碎片对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检测到淫羊藿饮片中以脱水淫羊藿素为母核的黄酮类成分17个、以去甲基脱水淫羊藿素为母核的黄酮类成分6个、其他类型化合物6个。再通过分析10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确定了淫羊藿饮片中16个普遍存在的化学成分。结论 UPLC-Q-TOF-MS方法能快速、准确、较全面地鉴定淫羊藿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淫羊藿化学成分的鉴定及普遍存在化学成分的确定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支旭然  苑霖  生宁  张志勇  张晓旭  贾佩佩  张兰桐 《中草药》2013,44(22):3231-3235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F、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绿原酸、(+)-表松脂素-4′-O-葡萄糖苷的量。方法 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30 ℃,以甲醇-0.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650 ℃。结果 9种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7.20%~101.2%,精密度RSD为0.54%~1.24%。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连翘叶中9种活性成分的测定。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连翘叶以5月份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杨金华  陈文财  孟杰 《中草药》2015,46(13):1985-1988
目的通过对桂林地区的银杏叶Ginkgo Folium一年内的总黄酮苷与总内酯量检测,分析总黄酮和总内酯的比例变化规律,找到最佳"酮酯比",为确定桂林地区银杏叶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样品中总黄酮苷和总内酯,使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250 mm×4.6 mm,5μm);总黄酮测定采用甲醇-0.4%磷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测波长36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总内酯测定以甲醇-四氢呋喃-水(25∶10∶6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体积流量0.6 m L/min。结果桂林地区产银杏叶药材,在1年内不同采收期银杏叶总黄酮苷和总内酯量差异较大,但8月份2种有效部位量均较高,二者量比例最小。结论 8月份为桂林地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季节,为指导桂林产银杏叶的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镧、铈对冬凌草愈伤组织生长及冬凌草甲素、乙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冬凌草均匀愈伤组织在添加不同浓度La3或Ce3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质量法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绘制生长曲线,HPLC测定甲素、乙素含量.结果:CeCl3·7H2O浓度为1μmol·L-1时,愈伤生物量最高,是空白条件下的2.4倍.空白及对照条件下甲素含量均为0;空白条件下乙素含量最低为0.11%,随着Ce3+浓度升高而升高,当浓度为10 μmol· L-1时高达0.58%;乙素随着La3+浓度升高而降低,当浓度为0.1 μmol· L-1时含量高达0.44%.结论:0~ 10 μmol·L-1的La3+及Ce3+均有利于冬凌草愈伤生物量的积累及乙素的合成,对甲素的合成无影响,将CeCl3 ·7H2O浓度10 μmol· L-1作为最佳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种不同食(药)用真菌菌株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双向固体发酵的转化作用,得到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发酵菌质产物。方法经过板蓝根和大青叶平板初筛法和三角瓶复筛法,获得能在大青叶和板蓝根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抑菌实验和薄层色谱(TLC)实验,确定发酵得到的菌质产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复筛得到能够在板蓝根(灵芝11、灵芝13、灵芝7)和大青叶(灵芝2、灵芝11、灵芝3)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含灵芝3和灵芝11的发酵液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TLC结果显示,灵芝2发酵大青叶的甲醇提取物有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结论板蓝根和大青叶经药用真菌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能够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而且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三叶香茶菜防治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叶香茶菜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每3 d接受一次背部sc 40%CCl4花生油(首次5 mL·kg-1,其余为3 mL·kg-1),连续8周引发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每日分别给予三叶香茶菜提取物20,40,80 g·kg-1灌胃。给药8周后取血,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roeollagen type Ⅲ,PCIII)、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 oproteinase-2,MMP-2)及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Masson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胶原纤维生成。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HA,PCIII,TGF-1及TIMP-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且MMP-2浓度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叶香茶菜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HA,PCIII,TIMP-1的含量,提高MMP-2含量(P<0.01);并能显著降低肝组织TGF-β1水平(P<0.01)。三叶香茶菜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HA,PCIII含量(P<0.05);并有降低血清TIMP-1及肝组织TGF-β1水平,提高MMP-2含量的趋势。结论: 三叶香茶菜能有效减轻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水平,控制肝星状细胞释放TIMP-1及MMP-2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咖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Dikma Diamonsil(2)(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9 nm。结果: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 4~0.908 0μg(r=0.999 6)和0.219 2~4.384 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7.33%(RSD 2.20%),103.32%(RSD 1.84%)。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纤花变种的溪黄草两者的平均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溪黄草中酚酸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为溪黄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