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肝细胞癌和21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点.结果 80例肝细胞癌共116个癌灶,增强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多表现为相对低密度(97/116),其中86个瘤灶高于动脉期密度,延迟扫描116个瘤灶强化程度不同程度下降,与邻近正常肝实质相比呈相对低密度,其中73个瘤灶高于动脉期密度;116个HCC中,64个呈现马赛克征,37个呈现假包膜征.肝内周围型胆管癌增强动脉期19例呈边缘环状强化,2例无强化,门静脉期14例呈中心片状、团簇状强化,5例延迟扫描中心强化更明显.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别是肝动脉期和延迟扫描,是肝细胞癌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扫描技术,肝细胞癌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增强后时间密度变化及对比剂在瘤内分布的差别,能大致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为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CT扫描在肝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光炎 《腹部外科》2002,15(3):163-164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肝脏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2 6例 (男 93例 ,女 33例 )经手术、临床证实的肝脏外伤的CT表现 ;所有病例先行平扫 ,88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12 6例中肝挫裂伤 99例 ,肝内血肿 15例 ,肝包膜下血肿 12例。病灶分布在左右肝 4 2例 (33.3% ) ,单纯右肝损伤 74例 (5 8.4 % ) ,左肝损伤 10例 (8.3% )。结论 CT扫描对明确有无肝脏损伤、判断损伤程度、估计腹腔出血量、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钝性外伤所造成肝脏损伤的螺旋CT表现征象。方法收集17例肝脏钝性外伤病例的临床与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的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着重观察肝脏实质、肝内血管及胆管的形态、密度和完整性,同时也观察肝门结构、肝周及腹膜腔、腹膜后等区域。结果本组12例发现肝实质裂伤(70.6%);9例发现血肿(52.9%),其中5例为肝实质内血肿,4例为肝包膜下血肿;1例(5.9%)发现血肿内的活动性出血;2例(11.8%)发现肝静脉的损伤(撕裂);7例(41.2%)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周围的“晕环”征。本组有13例合并腹腔内积液(血).3例合并右侧肾上腺血肿.8例合并胸水.3例合并肋骨骨折。结论肝脏钝性损伤可出现肝实质的裂伤、血肿、活动性出血以及肝内静脉的撕裂等表现。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CT检查已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检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和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所有患者在腹部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和门静脉期,6例行3 ~4 min的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邻近血管受累的范围、肝门部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的肿大、肝脏有无转移癌.CT平扫仅发现8个肿瘤,表现为肝门部低密度结节样肿瘤.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可显示.5例浸润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增厚,动脉期即可出现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强化则更为明显.8例管内生长型表现为胆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软组织影,延迟强化的特征非常明显,肝内胆管扩张也非常明显.7例包块型表现为肝门部肿瘤,可累及邻近血管和部分肝组织.所有患者显示弥漫性或局灶性的肝内胆管扩张.二维和三维重建结合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以及肝动脉或门静脉受累、肝叶萎缩、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的情况.多排螺旋CT横断面多期动态增强+多平面重组+ CT血管成像的“一站式”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分期,有助于外科精准化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5.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螺旋CT诊断的扫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中的扫描方法与技术。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3.0~5.0 mm,螺距1.3,对14例BCS患者进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其结果与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例成像均满意,不但清晰显示了肝脏脾脏的病变,而且也清晰显示了肝静脉、副肝静脉、下腔静脉以及侧支循环血管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下腔静脉病变的准确性为100%,主肝静脉病变的准确率为97.62%,副肝静脉的准确率为85.71%。结论BCS病变显示依赖于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扫描时间的把握、扫描参数的合理性和扫描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左右动脉变异的显示能力。方法对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的2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动脉期三维重建,观察肝动脉变异出现情况。结果经典型肝动脉共198例(74%),出现变异肝动脉的70例(26%);其中代替肝左动脉(RLHA)19例(7%),代替肝右动脉(RRHA)27例(10%);代替肝左与代替肝右同时存在4例(1.5%);存在副肝左动脉的(ALHA)9例(3.4%);副肝右动脉(ARHA)11例(4.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肝左右动脉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Light SpeedQX/i4 CT机对137例行CT增强扫描者的CT图像进行门静脉成像,并分析其结果.137例中,肝癌46例,肝硬变2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1例,肝脓肿9例,胆囊癌6例,胆管癌14例,胰腺癌16例,正常5例.结果 门静脉期成功显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者109例,其中容积再现图像显示清晰者84例,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清晰者109例.显示门静脉高压45例,侧支循环开放18例,门静脉癌栓15例,单独脾静脉癌栓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6例.结论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较清楚地显示门静脉解剖及其病变,为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10月对2 0例肝脏肿瘤病人术前行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并在CT工作站上应用多排螺旋CT表面容积重建及多平面容积重建软件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三维影像重建 ,测量全肝体积、肝肿瘤体积及拟切部分肝脏体积 (包括肿瘤体积 ) ,观察病人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及腹水情况 ,计算病人残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之比。结果  2 0例病人经肝血管三维重建后均能从各个角度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结构 (肝动脉可显示 2~3级分支 ,门静脉 3~ 4级分支 )、肝动脉变异情况、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经三维重建后测得预切除肝脏体积平均为 4 78 75cm3 ,肿瘤体积平均为 374 6 5cm3 ,与手术切除标本所测体积基本符合 (P >0 0 5 )。残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之比小于 5 0 %时 ,病人术后肝功能重度损害的可能性增加。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帮助术者在术前更直观地了解肝血管解剖关系、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 ,对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较准确测量肝体积 ,残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比值可帮助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纤维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75例.对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和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4个.螺旋CT分期:T1 26例、T2a 27例、T2b 13例、T3 12例、T4 16例;病理分期:pT1 28例、pT2a 24例、pT2b 14例、pT3 12例、pT4 16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膀胱癌准确率为89.4%(84/94);腔内息肉样病变,仿真内镜诊断敏感性96.6%(84/87);膀胱壁无蒂隆起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0.9%(10/11).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为94.5%(91/94),当肿瘤局限于膀胱壁内(≤T2b)时,诊断准确率为91.2%(51/56);肿瘤侵犯膀胱壁外结构时(≥T3),诊断准确率达100.0%(28/28).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发生机制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32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1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成像,9例患者治疗后作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门脉血管软组织肿块影和门静脉癌栓内及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间接征象主要有侧支循环形成及周围肝脏动力学的改变。螺旋CT扫描可以评价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影像资料,对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脏病灶在CT和MRI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5例肝内病灶,所有病例同期进行标准的三期CT和MRI增强检查,并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评估肝内病灶不同的CT和MRI强化方式。结果 35例病例中:①肝癌15例,其中12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而相同病灶MRI检查呈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仍有强化,呈相对高信号影;3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有强化,而MRI相同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信号。②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等密度;而同一病灶MRI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高信号。③血管瘤7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呈边缘持续强化;而MRI动脉期呈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④肝脓肿8例,炎性假瘤2例,CT强化时,包膜或分隔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MRI对同一病灶强化明显。结论 增强CT和MRI对肝内病灶强化规律大部分一致,但是在个别病灶中,出现两者强化方式不同。所以,对肝内强化病灶,需结合CT和MRI检查后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及总结第Ⅳa肝段肿瘤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主干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至2008年12月47例第Ⅳa肝段肿瘤切除合并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主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术式包括:Ⅳa肝段肿瘤局部切除12例、Ⅳa+部分Ⅳb肝段切除(左内叶切除)10例、Ⅳa+部分Ⅳb+Ⅱ+Ⅲ肝段切除(左半肝切除)25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均涉及肝中(左)静脉主干的处理。行肝左静脉主干结扎者27例,肝左静脉主干修,b8例;肝中静脉主干结扎者4例,肝中静脉修补者16例。通过术前CT或MRI评估,肝中静脉或肝左静脉损伤发生的符合率97.2%(35,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5/47),其中活动性出血再手术1例,胆汁瘘并膈下感染2例,肝功能代偿不全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第Ⅳa肝段肿瘤是可以安全切除的。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是手术的重点与难点,损伤处理的具体措施包括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结扎和(或)修补术。术前CT或MRI可以较准确判断术中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腺癌( PDAC)与非功能胰岛细胞瘤( NIC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5例PDAC与21例NICT的临床症状、CT表现,并对比分析肿瘤学特征与CT影像学关系。结果 PDAC CT平扫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胀大,胰管扩张(正常直径﹤3 mm),胰头部占位性病变,同时又可以观察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胰腺区动态薄层增强扫描可获得更佳效果,且不受肠胀气影响。对于瘤体较小的NICT者,CT平扫难以发现,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稍微减弱。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结合CT影像检查有助于PDAC与NI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A case of transient portal venous gas in the liver following blunt abdominal trauma is describ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emonstrated 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 4 h after the injury. An exploratory laparotomy revealed segmental necrosi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with a rupture of the bladder. 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was evident on the resected bowel. A histopathologic study revealed congestion and bleeding in the bowel wall and a great deal of the mucosa had been lost because of necrosis. However, neither thrombus nor atherosclerot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vessels. A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anaerobic bacteria from the bowel mucosa, which was most likely to produce portal venous gas. Although the present case was associated with bowel necrosi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demonstrated that portal venous gas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bowel necrosis in trauma patients. There is another possibility that the portal venous gas was caused by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with concomitant mucosal disruption, which thus forced intraluminal gas into the portal circulation in the blunt trauma patients. Received: July 26, 2001 / Accepted: January 8, 20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余收治的109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109例中3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33例(94.3 %),其中有3例(3/33,9.1 %)出现并发症;平均输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2.5±0.8)U,(13.2±1.3)d和(5 250±335)元。74例行手术治疗,治愈68例(91.2 %),在治愈的68例中,有14例(14/68,20.6%)出现并发症,平均输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4±1.10)U,(15.4±0.9)d和(13 550±805)元。非手术治疗组的平均输血量及住院费用均较手术组低(P<0.05)。结论:通过早期诊断、加强血液动力学监测,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密切观察伤情变化,非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Ⅰ~Ⅲ级闭合性肝外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肝门部放射状肝破裂的形成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1990年 8月~ 2 0 0 2年 9月间 8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肝门部放射状肝破裂及合并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8例病人全部经手术治疗痊愈 ,对胆囊撕脱伤及胆管裂伤患者随访 2~ 3年 ,无不良反应。结论 肝门部放射状肝破裂由间接暴力所致 ,可伴有胆囊撕脱伤 ,肝门胆管、血管及第三肝门裂伤。主要表现为失血性休克 ,修补肝破裂的同时 ,注意合并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腺瘤(BDA)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告的7例,共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BDA肿块共10个(3个肿块1例,1个肿块7例),病灶大小0.4~80mm,肿块均位于肝脏表面,其中位于右肝6个,左肝4个;8例中伴胆管内瘤栓形成1例,伴囊肿1例,伴发肝癌3例。8例中行B超、CT及MRI检查3例,行CT、MRI检查2例,单独行B超检查1例,单独行CT检查2例,3例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B超表现为结节状高回声1例,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3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后早期和延迟期均有强化改变4例,平扫呈环状高密度影(钙化性胆管腺瘤),增强扫描表现为环状强化,延迟期强化更明显者1例;MRT T1W呈低信号,T2W呈高信号者3例,T1W、T2W均呈高或低信号者各1例;3例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肿瘤富血供及肿瘤染色改变。结论对位于近肝脏表面的小肿块,CT、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发现和鉴别BDA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集31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肝脏CT增强扫描和血管三维重建,了解肝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结构关系,以便确定穿刺门静脉分支的靶点,术中,28例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28例置入巴德公司的一个裸支架加一个Fluency覆膜支架,2例置入单个Fluency覆膜支架。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TIPS操作成功,其中穿刺门静脉右支26例,穿刺门静脉左支4例,成功率为96.8%(30/31);1例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未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止血率为100%。结论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liver,IPL)的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在我院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并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活检证实为IPL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IPL表现为造影三相呈无增强,5例有增强,其中3例早期动脉相呈高增强,2例为等增强;4例在门脉相延迟相呈低增强,1例在门脉相呈等增强,延迟相病灶局部呈低增强。结论IPL的超声造影表现存在多样性,对于超声造影疑为恶性病灶而临床表现不支持时,不能完全除外IPL的可能,有必要行超声引导下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