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慧  王咏梅 《现代护理》2005,11(3):207-208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1998年1月~2003年2月5年问对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对各种类型滑脱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16个月,经拍片或/和CT检查,植骨融合良好,融合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6%。结论 腰椎滑脱症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舍术具有早期制动减压,后期骨性融合固定,融合率高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提高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质量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术后按Asher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7个月.优23例,良7例,可2例.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融合率高、能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的力学结构,恢复椎间高度及椎间孔容量,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虽然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但是其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均高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26例,其中I度滑脱6例,II度滑脱17例,III度滑脱3例.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2个月),25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6%,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能达到很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陈龙德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232-1233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已越来越成熟,从单纯腰椎管减压原位后外侧植骨融合到现在的椎弓根系列器械复位内固定加椎间多种植骨方法融合术,但其植骨融合方法各有利弊。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采用后路手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椎体间颗粒状植骨辅以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措施.方法6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其中TPRF 10例;Steffee 29例,Tenon 5例,Tenor 17例,IRF 5例,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复位率Tenor 100%,Steffee 69%,IRF 80%,TPRF和Tenon均为0%,其中以Tenor效果最佳.52例经平均4.4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73%,良17%,中6%,差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58%,B级30%,C级10%,D级2%,2例采用Steffee固定螺钉断裂,1例采用IRF固定框架明显松动,1例切口感染.7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对Ⅰ~Ⅱ度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红 《现代护理》2006,12(3):252-25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措施。方法6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其中TPRF 10例;Steffee 29例,Tenon 5例,Tenor 17例,IRF 5例,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复位率Tenor 100%,Steffee 69%,IRF 80%,TPRF和Tenon均为0%,其中以Tenor效果最佳。52例经平均4.4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73%,良17%,中6%,差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58%,B级30%,C级10%,D级2%,2例采用Steffee固定螺钉断裂,1例采用IRF固定框架明显松动,1例切口感染。7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对Ⅰ~Ⅱ度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患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行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aby fusion)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按meyerding分类,Ⅰ度2例,Ⅱ度3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年3个月,平均2年8个月,32例术后症状全部消失,4例仍有劳累时轻度腰部及臀部疼痛,1例骶尾部褥疮致切口感染,经后期处理愈合,1例椎间融合器移位,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腰部活动后融合。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起到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详细了解,全面掌握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术的技术特点,才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脊柱可获得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脱症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观察与护理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症常见的有峡部裂型及腰部退变型。近年来,随着新型脊柱复位内固定器械的出现,滑脱的满意复位已成为可能。目前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1997年3月~2002年5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  相似文献   

12.
卢庆弘 《临床医学》2012,(12):36-3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崇左市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Nakai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0.91%,术后完全复位率为87.88%,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3.94%,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可使腰椎滑脱获得有效、可靠的复位和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率高,疗效确切、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护理.[方法]对30例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人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3.6个月,2例病人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最终缓解.30例经过精心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远期并发症,均获得满意护理效果.[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有其特殊性,重点在于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指导与协助病人早期康复训练,并可早期离床活动,对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利用减压时切下的棘突、椎板骨碎块,通过后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个月~30个月,平均20个月,28例患者的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缓解,26例患者完全复位,2例部分复位,术后4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28例患者均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横突间、小关节外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受压神经进行彻底减压,并用椎弓根据螺钉内固定系统对滑脱的腰椎进行复位,并取自身髂骨,部分加用同种异体骨进行横突间、小关节外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3—10年,平均6.6年,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横突间均有连续骨痂生长,达骨性愈合。临床疗效优良率达83%,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横突间、小关节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症分腰椎滑脱症分发育不良型脊柱滑脱、峡部型脊柱滑脱、退变型脊柱滑脱、创伤型脊柱滑脱、病理型脊柱滑脱五种类型,其中退变型脊柱滑脱占绝大多数,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内固定、腰椎植骨融合术,目前最多见方法是: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减压与固定及融合一次手术完成。我院自1995年至今采用部分患者仅行单侧椎管减压、部分患者一侧减压另一侧椎板、横突、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取得良好疗效。特别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执勤  邓树才  李静 《天津护理》2006,14(6):341-342
腰椎滑脱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目前公认的方法是滑脱椎体的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融合不稳定的椎体,从而消除患者的痛苦,我院利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82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  相似文献   

18.
范海燕 《临床医学》2012,32(11):77-78
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宜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滑脱症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融合治疗,治疗组融合自体椎板,对照组使用棘突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8.57%,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过程中,使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融合术可以有效完成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大勇  黄庆华  李照明  胡凯  周文华  李丰  潘丹  刘超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15-1517,152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3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临床资料,根据下腰痛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腰背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6±1.4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49±1.92)分,改善率67.98%.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7.4%(38/39),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Cage下沉及移位.按侯树勋的临床疗效评定:优35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能发挥撑开、提拉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创伤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腰椎滑脱症常见的有峡部裂型及腰部退变型。近年来 ,随着新型脊柱复位内固定器械的出现 ,滑脱的满意复位已成为可能。目前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5月 ,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 4 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康复护理特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年 3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共收治腰椎滑脱病人 4 8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2 5例 ,年龄 2 9~72岁 ,平均年龄 4 9岁。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腰痛 ,约1/ 3病人合并有间歇性跛行。体检 :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