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玲 《四川中医》2008,26(10):24-25
通畅人体气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辨证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气机通畅与否以及其阻滞程度也是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保持人体气机通畅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思想早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已有体现。  相似文献   

2.
<正> 血为有形之物,常和气机相伴而行,若气机失调血行 不畅,或溢于脉外,或停滞于脉内,均可引起病理损伤,瘀血阻滞,又可导致气血运行障碍,二者互为因果,使病情经久难愈。笔者近10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遵循唐氏《血症论》,王氏的《医林改错》,按照瘀血表现特点辨症施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透"法是治疗湿病气机阻滞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透表达里、升上畅下的作用,贯穿于湿热病治疗的始终。笔者以薛生白《湿热病篇》为例,谈谈"透"法在湿热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庆祥教授认为,湿热型胸痹的病因病机是现代人劳逸过度、过食肥甘、情志失调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虚弱,水湿内停,气机阻滞,久而化热,湿热相合,阻滞于中焦,波及上焦,胸中气阻,不通而痛。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滞。柴平汤出自《景岳全书》,由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而成,具有舒展气机,清化湿热,燥湿和中之效。张庆祥教授治疗湿热型胸痹时,提倡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以"气血通调,百病不生"为指导思想,运用和法,以调畅气机为主,佐以清热化湿。治疗时以柴平汤为基本方,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加减,可使正气得充,湿热外透。  相似文献   

5.
肺为生气之主,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既可使人体气机调畅,亦可使津液气化正常,以达疏上源而开下流之功,此即"提壶揭盖"之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之中虽未明言"提壶揭盖法",但多蕴含此运用。本文通过对三部经典中"下病上取"治疗"气机阻滞"、"水湿为患"等病的归纳总结,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提壶揭盖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
痞证以患者自觉心下胀满堵塞不舒,按之濡软而不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仲景《伤寒论》认为痞证的病因为太阳伤寒误用下法导致邪陷中焦,气机不畅,壅塞于心下。病机为中焦气机升降不利,痞塞不通。而黄元御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尊四圣经典,独创新说,创新性地提出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基于这一学术思想,认为痞证的病机是中焦脾土斡旋失司,导致其他四象气机阻滞不通,病理产物堆积,进而一气不能周流的结果。治疗上应培补中土之气,恢复清气左旋和浊气右转的气机流转。在体悟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生理模型,对《伤寒论》痞证论治有新见解,现阐释如下,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7.
张雪  曹泽伟 《光明中医》2016,(24):3567-3568
腹满,即腹部胀满,多伴有腹痛,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里,一般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虚实夹杂,以虚为主,遇寒、情绪波动后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成无己《伤寒明卫生论》谓:"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病变在脾胃,《黄帝内经》所谓"脏寒生满病",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治宜温运脾阳,斡旋气机,燥湿消满。  相似文献   

8.
关格在现今中医内科的治疗论述主要以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所记载的内容为依据.关格涉及脾肾两脏的亏损,湿浊瘀毒的阻滞,人体气机升降失司,损伤人体气血,阴阳失于平衡.通过对关格主要症状和病因病机的分析归纳,疏调人体气机汤在"一体两翼"的学术思想的引领下,能够条达畅通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运行,先后天之本兼顾,调气理血,平衡阴...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胃脘痛”之名首载于《内经》,如《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嗣后,《诸病源候论》曰:“足太阴为脾之经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胃心痛指胃脘痛。此外,《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证治准绳》等历代医著中亦记载了本病的特点及治疗。 究其病因病机,或因寒、湿、暑等六淫外袭,与胃中有形之物相搏结,致胃脘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疼痛;或因饮食失调,胃腑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疼痛;或脾胃素虚,…  相似文献   

10.
沈秋生 《中医杂志》2003,44(6):467-467
周本善老师从医50载,擅治脾胃病,尤其擅长对胃病的辨治,今录之如下,供同道参考。1 治胃必先治肝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周老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生存压力增强,忧思恼怒之人骤增,郁必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病。又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于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  相似文献   

11.
对瘀血理论在辨证治疗中的应用作了综述。指出瘀在哮喘的产生中与气和痰有着密切的联系,瘀血生则阻滞气机,气机不利无法行水,水凝成痰,痰瘀搏结于气管,缠绵不愈。认为:明确的瘀血阻滞哮喘可直接用活血化瘀论治,初发时痰气瘀阻,可采用驱痰、理气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血证是温邪伤阴程度浅深不同的层次分类,三焦证是湿温邪气阻滞气机的部位区别。温邪伤阴并阻滞气机,则卫气营血病变涉及三焦;湿热之邪日久化热伤阴,则三焦病变涉及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证治疗重点为清热养阴以达邪外出,三焦证治疗重在宣畅气机以泄化邪热。二者既密不可分,又不能相互取代,临症运用中应根据伤阴与气机阻滞的具体情况,随机应用。  相似文献   

13.
藿香正气散首载于宋代设立的太平惠民药局所编著的中国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收载各地名医验方、秘方数百首,所载处方均是临床效果极佳的,可谓是"信手而拈皆效验"。藿香正气散的应用不仅拘于夏季暑湿之时,且可常用于四季。凡内有湿邪阻滞于脾胃,影响脾胃正常气机的升降,或是风寒之邪感触于体表,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相似文献   

14.
随师多年,刘师以《伤寒论》四逆散方治愈不少顽疾,如阳为阴郁在里不得宣达四末而致热厥以及对肝脾失调或气机阻滞的多种疾患,常可应手奏效,一方化生多变,堪称有益,有下述病例佐证验之。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医学中,郁证是指由于精神情志异常变动而引起的以气机阻滞为核心病机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郁证泛指六淫外感、七情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包括气、血、火、痰、湿等病邪壅塞气机所致病证;狭义则特指情志不舒、七情所伤而致气机郁滞的病证。关于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并载有属郁证  相似文献   

16.
姜春华运用四逆散之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或泄刮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姜老说:“阳为阴郁在里,不得宣达于四末而致热厥,以及对肝脾失调或气机阻滞的多种疾患,如胃痛、蛔厥、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腹泻、痢疾、乳胀及月经  相似文献   

17.
刘立杰  宋雨婷  张媛  张艳春 《新中医》2014,46(3):229-231
<正>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其成因复杂多样,寒凝、气滞、痰阻、瘀血等因素均容易阻滞气机,闭阻阳气,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疼痛。古人总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疼痛的治疗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笔者不揣简陋,将《金匮要略》治痛法归纳为以下九法,就正于同道。1解表治痛法风寒湿之邪容易侵袭肌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疼痛。《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症》提出: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腹满痛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匮要略》有关腹满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将其归纳为风寒外袭、脏腑虚寒、寒实内结、热实内结、气机郁滞、瘀血阻滞、蛔虫内扰、宿食内停等,以方便初学者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相关文献探讨“透热转气”的本质,其本质在于宣畅气机,通过清营泄热、宣达郁闭、消除气营阻滞,从而将郁热通达于体,消散于外。近年来医家对“透热转气”研究不断深化,其宣畅气机、予邪以出路的研究思路充分体现着“透热转气”之要旨。  相似文献   

20.
沈建彬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14-914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宜通而不宜滞。若饮食不调 ,暴饮暴食 ,嗜食生冷或辛辣之品损伤脾胃 ,胃气失于和降 ,气机不畅 ,胃痛而作 ,若情志不畅 ,肝失疏泄 ,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或思虑过度 ,思则伤脾 ,脾气虚弱 ,脾胃不和 ,气机郁滞 ,胃脘乃痛。《景岳全书》云 :“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 ,然而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 ,盖食停则气滞 ,寒留则气凝……”胃脘痛主要在于胃气阻滞 ,不通则痛 ,胃以通降为顺 ,以滞塞为逆。现将理气治疗胃脘痛的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1 疏肝理气和胃法用于因精不遂 ,肝郁不达 ,横逆犯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