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低温下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1,4-脱水-2,3-二-氧-(对迭氮基苯甲基)-α-D-核糖(ADABR)的阳离子选择性开环聚合反应,首次合成了具有1,5-开环α-结构的聚合物。单体ADABR由1,4-脱水-α-D-核糖在DMF溶剂中与对溴甲基迭氮基苯反应获得。聚合物的结构由比旋光度、1H-NMR和13C-NMR及IR谱确认。用五氟化锑为催化剂则得到了同时含有α-呋喃单元和β-吡喃单元混合结构的聚合物。研究了催化剂及其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讨论了聚合反应机理。为研究1,4-脱水-2,3-二-氧-(对迭氮基苯甲基)-α-D-吡喃核糖的聚合活性以及便于测试迭氮基的含量对聚合物光刻性能的影响,还初步研究了单体ADABR与1,4-脱水-2,3-二-氧-苯甲基-α-D-吡喃核糖(ADBR)的共聚反应。从共聚物的结构分析可以认定共聚物具有1,5-α-结构,并且单体1,4-脱水-2,3-二-氧-苯甲基-α-D-吡喃核糖在实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D-核糖为原料,合成了1,4-脱水一双(氧特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α-D-吡喃核糖(ADSR)和1,4-脱水-2,3-氧-亚异丙基-α-D-吡喃核糖(AIRP),研究了它们在SbCl5催化下的开环共聚合反应,并测定了共聚产物的比旋光度、分子量及1H、13CNMR谱。结果表明,尽管AIRP在均聚中总是得到单一的1-4β结构产物,而在共聚产物中,AIRP结构单元则为1—4β和1-5α的混合结构。同时发现,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产率和立体结构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中二聚体的形成及其结构。结果表明,活性中心为H^+的AlCl3,CF3SO3H催化体系引发α-蒎烯聚合,产物中二聚体含量较高(27 ̄63%);而在引发活性中心为金属正离子的AlCl3/SbCl3复合体系的产物中,二聚体含量很低( ̄5%)。用制备GPC对二聚不同进行分离,进而用^13C-NMR、^1H-NMR进行结构分析,提出了5种主要二聚体的分子结构。不同催化体系导致相  相似文献   

4.
以1,4-双(氯甲基)-2,5一二甲基苯(BCMDMB)和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壬氧基苯(BCMMONOB)为单体,采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聚(2,5-二甲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DMPV)和聚(2-甲氧基-5-壬氧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MONOPV);并对BCMDMB和BCMMONOB的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碱与单体的摩尔比为20∶1,在室温下聚合时间为30h,碱的pH=14时产率最高。用IR、1H-NMR、UV—Vis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葛根素治疗8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TXB2、6-keto-PGF^1α的变化以探讨NID-DM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10月收住我院的82例NIDDM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仅口服降糖药,B组口服降糖药基因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结果:B组TBX2、TBX2/6-keto-PGF^1α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可能对  相似文献   

6.
创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与HLA—DRB1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创伤后MODS与HLA-DRB1相关性。方法 对PCR对37例创伤对37例创作后MODS患者18例对HLA-DRB1基因引物进行扩增,用ELISA进行IL-10测定。结果 创作后MODS患者DR2(DRB1*1501-DRB1~1502)基因频率显著升高。DR2^+较DR2^-的MODS患者血浆IL-10水平和病死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创伤后MDDS与HLA-DR2(DRB1  相似文献   

7.
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GCE)和GCE/羟丁基乙烯基醚(HBVE)分别通过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共聚合,获得两种聚醚,然后再分别与4-硝基-4’-羟基偶氦苯(NHA)反应,制备了两种侧链含偶氦苯生色团的液晶聚合物(PAEG、PAV)。用FTIR、^1H-NMR和EA对其化学结构及生色团含量进行了表征,以POM,DSC、TGA和WAXD对聚合物介晶相转变温度、织构、热稳定性及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AccQ—Tag法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基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为衍生剂,与各种氨基酸柱前定量衍生后,用WatersHPLC仪,AQC-Tag^TMC18柱,以140mmol/L醋酸钠溶液(pH=4.95)为溶剂A,乙腈-水(3:2)为溶剂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8nm,以α-氨基丁酸为内标。所有18种氨基酸在37min内测定完毕,各种氨基酸测定的重现性RSD^均小于2.0%,平均回收率为97.0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稀土配位催化剂Nd(naph)3-Al(i-Bu)3,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制得白色和黄色的聚苯乙烯粉末,作者对两种聚苯乙烯的结构进行了IR,^13C-NMR,^1H-NMR分析。证明了白色和黄色聚苯乙烯是无规聚合物,黄色聚苯乙烯存在-C(CH3C6H5)-C(CH3C6H5)-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扰素-α(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SAG-ISH)检测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骨髓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浓度,结果:全部52例患者中24例(46.2%)MDR1阳性,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相比相差显著。MDR1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俊  肖波 《湖南医学》2000,17(2):86-88
目的 探讨CD28/CTLA-4,B7在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言神经炎(EAN)中的变化规律及对发病的影响。方法 于小鼠双后肢足垫皮下注射兔坐骨神经匀浆,建立EAN模型,用免疫组化观察外周淋巴细胞CD28,CTLA-4,B7-1和B7-2蛋白的表达;用RT-PCR检测外周淋巴细胞B7-1和B7-2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SOCl2/SnCl4引发体系的苯乙烯聚合反应很快,但所得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宽(Mw/Mn=4.37),且其GPC曲线呈多重峰;单独加入季铵盐(n-Bu4NCl)或二甲基亚砜(DMSO)可使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程度有限,不显示活性聚合特征;DMSO和n-Bu4NCl同时加入,表现出协同效应,不仅能保持较高的聚合反应活性,而且产物分子量分布很窄(Mw/Mn=1.27),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增加,且线性关系良好,聚合物链数只与引发剂初始浓度相关,显示活性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脑损伤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脑损伤后NMDAR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作脑损伤模型,以侧脑室注射AP5(2-amino-5-phophonlanoic acid)制作治疗模型,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于不同时期检测伤侧大脑皮质NMDA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脑损伤后15min NMDAR1表达明显增加,伤后72h表达最少,伤后168h表达基本正常;经AP5治疗,伤后72h其表达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脑损伤后NMDAR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AP5对脑损伤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PML-RARα(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基因α)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维甲酸治疗作用间的关系。方法用反义核酸来阻断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进行判定,细胞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反义核酸阻断PML-RARα表达后使维甲酸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S期细胞由52%降至29%,同时NBT还原能力提高,细胞表面标志变化明显,提示对维甲酸敏感性增加。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不仅与APL的发病有关,而且钝化了维甲酸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步海  杨平地 《医学争鸣》1998,19(3):283-286
目的:探讨rIL-2体外激活骨髓细胞产生细胞毒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人新鲜骨髓中单个核细胞,体外与rIL-2孵育24h及48h,即激活骨髓(ABM),同时设不加rIL-2组(NBM)为对照,分别检测了ABM,NBM的细胞毒活性,膜表面标志(mTNF-α,CD11b)及培养液中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和相关性分析。结果:ABM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较NBM明显增强,mTNF-α,CD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大鼠小脑颗凿神经元兴奋毒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用Ca^2+和Na^+敏感的染料Fura-2/AM和SBFI/AM测定胞内Ca^2+和Ba^+浓度「(Ca^2+)i,(Na^+)i」,并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1)在NMDA预处理组与非处理组,谷氨酸均迅速触发胞内Ca^2+反应高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后在NM  相似文献   

17.
甲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甲肝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甲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机制。方法 140例CHB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采用甲肝疫苗治疗,对照组用一般保肝疗法,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CD3^3,CD4^+,CD4^+/CD8^+,α-干扰素(IFN-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HBeAg转阴率(42.9%),HBV DNA转阴率(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性胞体的分布密度为中等,主要由中小型的神经元构成,并见有较多的L-ENK阳性终末;(3)SRD内M-ENK阳性终末的分布很密集,偶见少量胞体。上述结果说明和ENK在该核内的分布是相互匹配的,提示SRD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靶区。另对SRD神经元内上述物质的功能和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扰素-α(IFN-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SAG-ISH)检测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IFN-α孵育前后的52例骨髓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浓度。结果:全部52例患者中24例(46.2%)MDR1阳性,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相比相差显著。MDR1阳性者骨髓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与阴性者相差显著。IFN-α孵育后的MDR1阳性率与孵育前相差不显著,但经IFN-α孵育前后的MDR1阳性者的骨髓细胞内DNR浓度相差显著,阴性者亦然。结论:IFN-α能增加白血病细胞内DNR浓度,其逆转MDR环节不在MDR1基因水平上,而在其他耐药途径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基4-(3-氧-1,2-苯并异硒吡咯-2-基)-α-甲基-苯乙酸盐(EOBMB)对培养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通以95%N2+5%CO2造成缺氧模型;体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刺激培养神经元;测定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活性物质(TBARS)含量;观察EOBMB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特征显色反应的影响;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拟似活性。结果:EOBMB能抑制缺氧和自由基诱发的培养神经元的LDH释放和TBARS含量的增加。体外无直接灭活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活性,但表现一定的GSH-Px活性。结论:EOBMB对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发挥GSH-Px活性,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