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连用72 h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和肝功能指标、意识变化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意识障碍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纳络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80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在针对病因及诱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纳络酮治疗;对照组用精氨酸治疗,观察其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啡肽(β-EP)水平及血氨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氨均明显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推测其作用机理是纳洛中通过拮抗内毒诱发的内啡肽增加使肝必病病人的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肝癌导致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对照组采用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均为7d,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血氨和肝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7d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及血氨情况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降低血氨、促进苏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毒热动风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毒热动风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灌肠,每日1次。2组均治疗7d后,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氨、肝功能、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灌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毒热动风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均给予肝性脑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和血氨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肝功能(AST、ALT)和血氨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前肝功能和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和血氨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改善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浓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改善均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疗效可靠,降低患者血氨浓度,有效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倪瑛 《吉林医学》2012,33(3):547
目的:通过病例探讨分析纳洛酮对于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肝性脑病患者56例,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0例)。测量治疗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氨、脑电图、8 h清醒率、48 h清醒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患者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提前,对血氨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电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乳酸菌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均给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氨水平(62.50±15.85)umol/1,对照组血氨水平(71.27±13.25)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可增加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稀醋酸灌肠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稀醋酸灌肠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56例,观察精神、意识状态。结果:稀醋酸灌肠联合纳洛酮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6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稀醋酸灌肠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联合高压氧治疗肝性脑病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探讨纳络酮联合高压氧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52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纳络酮联合高压氧加传统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对照组只采用传统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治疗。结果对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氨水平、β-内啡肽(p~E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55%。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β-E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纳络酮联合高压氧可作为肝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纳洛酮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肝性脑病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综合抗肝昏迷处理,治疗组42例在综合抗肝昏迷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昏迷计分值分别为1.17±0.34、0.70±0.2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络酮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纳络酮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昏迷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纹 《河北医学》2004,10(5):422-424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纳络酮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观察催醒时间,判断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疗效显著。结论:纳络酮治疗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尤其是对重症酒精中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伟立 《河北医学》2005,11(12):1081-108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治疗组6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而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剂量纳络酮治疗.对比观察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持续时 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乙型脑炎患儿分为治疗1组35例、治疗2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按乙型脑炎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1组加用丙种球蛋白1 g/(kg· d)联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2组加用丙种球蛋白0.4 g/(kg· d)联合纳洛酮静脉注射,疗程5 d。3组患儿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3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症状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治愈率及呼吸衰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和治疗组2退热时间、抽搐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但两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呼吸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辅助治疗乙型脑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以探讨纳洛酮能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1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比较其在中毒程度、治愈、死亡、阿托品中毒、反跳、中间综合征等方面的区别。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治疗中毒昏迷清醒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加用纳洛酮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中毒患者清醒时间,并减少阿托品中毒发生。从而提示纳洛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黄海斌  黄勤  朱蔚林 《海南医学》2003,14(12):21-2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mg/hr静注,连用7天停药。观察患者呼吸,心率变化、意识恢复时间。脑水肿改变,主要症状改善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伤后1周内患者脑水肿明显减轻,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纳洛酮早期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作用机理及实用价值.方法将急诊室抢救或院内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纳洛酮复苏组与常规复苏组.前者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纳洛酮2.0mg+NS 20ml静推,且可在间隔半小时后重复使用;常规复苏组则行常规心肺脑复苏.结果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复苏组(其二组的复苏成功率依次为42.9%、14.3%、P<0.05).结论在常规复苏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兰  陈伟庆  翁亚光 《重庆医学》2011,40(32):3283-3284,3286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浓度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肝硬化合并SBP 28例(A组),非感染性肝硬化36例(B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腹水中LBP浓度,同时完成腹水常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 A组LBP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BP浓度、白细胞计数的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57,LBP浓度检测和白细胞计数对SBP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75.00%和67.90%。结论 LBP浓度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再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大剂量的纳洛酮;常规治疗组(30例),测量两组治疗后24h、3d、7d血中ET、CGRP的动态变化,追踪观察2个月,判断患者预后。结果:在相同的时间点,纳洛酮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比较,ET的水平明显降低,CGRP的水平明显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高。结论: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血中ET的水平,升高CGRP的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