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10年12月,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的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动脉瘤多次破裂史、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时机、动脉瘤大小、部位(前循环、后循环)、术中动脉瘤破裂、临时阻断动脉时间、手术时间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手术预后。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动脉瘤多次破裂、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破裂6项因素对手术预后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多次破裂(OR=52.514,95%CI:2.238~1232.454)、多发性动脉瘤(OR=26.038,95%CI:2.770~244.764)、Hunt-Hess分级(OR=3.915,95%CI:1.469~10.434)、动脉瘤大小(OR=1.444,95%CI:1.058~1.970)4项因素是影响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动脉瘤的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动脉瘤多次破裂、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是重要的动脉瘤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晓蓉 《山东医药》2007,47(22):119-11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许尚臣 《山东医药》1999,39(2):20-21
近年来,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31~68岁,平均55岁。6例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1例反复SAH3次,2例SAH2次,余3例SAH1次,均经头颅CT和腰穿证实。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4.
费昶  刘军 《山东医药》1997,37(4):7-8
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的26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治愈19例,病残6例,死亡1例,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有无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有无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329,95%CI:0.144~0.735,P=0.021)、Hunt-Hess分级(OR=1.358,95%CI:2.531~5.622,P=0.002)、手术时机(OR=1.826,95%CI:1.521~2.103,P=0.019)和手术方式(OR=0.428,95%CI:0.246~0.745,P=0.003)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准确的病情综合分析、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技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77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血管旁路移植合并动脉瘤切除术.术后均常规进行叫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监测手术结果.从Hunt-Hess分级、不同部位动脉瘤及不同手术时机三个方面观察预后,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 全组80例中,出院时GOS评分良好67例(83.8%),差9例(11.2%),死亡4例(5.0%).①Hunt-Hess 0~Ⅲ级的73例中,良好65例(89.0%); Hunt-Hess Ⅳ级的7例中,良好的仅2例(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3.006,P 〈 0.001.②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瘤良好率分别为92.8%(13/14)和91.7%(11/12);床突旁动脉瘤和椎-基底动脉瘤良好率为60%~70%.由于各组例数不多,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99,P 〉0.05.③在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手术时机≤3d者良好率低于>3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8,P〈0.05.结论 ①术中更充分地暴露、近端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调整瘤夹以对瘤颈良好塑形、做好必要时血管旁路移植术的准备,是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成功关键.②手术疗效与Hunt-Hess分级和手术时机相关.③不同部位动脉瘤因样本量有限,未显示与手术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7.
栾立明  曲元明  韩韬  董勇 《山东医药》2002,42(16):10-11
132例动脉瘤患者 (均经CT及DSA检查证实 ,动脉瘤单发 1 1 8例 ,2个 1 2例 ,3个 2例 )均施行择期显微手术 ,其中采用术中单夹夹闭瘤颈 1 2 1个 ,双夹夹闭瘤颈 7例 ,行动脉瘤加固 4例。术后 86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 ,轻残 2 5例 ,重残 1 4例 ,死亡 7例。术中出血者 1 3例。术后再出血者 2例 ,大片脑梗死者 1 2例 ,脑积水者2 5例。认为动脉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采用多项技术、多种手段进行治疗。首选方法应该为择期手术夹闭 ,术中操作一定要细致、轻柔。对于易破动脉瘤 ,应在甘露醇保护下施行控制性降压麻醉 ,可明显减少出血机会。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联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直接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当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的动脉瘤。当直接手术瘤颈夹闭不全时,可以采用血管内栓塞其残余部分;对病病情重、手术困难者可先行栓塞,上实栓塞不完全时再夹闭瘤颈。目前认为,血和内栓塞和显微手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处理复杂病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目前对Hunt—HessI~Ⅱ级和V级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的意见趋于一致。I~Ⅱ级患者病情良好,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多争取早期手术。V级患者病情危重,除非有威胁生命的血肿可以清除,否则无论是否手术,效果均不佳。故多数学者主张先保守治疗,延期到病情好转后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显微直接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当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的动脉瘤。当直接手术瘤颈夹闭不全时,可以采用血管内栓塞其残余部分;对于病情重、手术困难者可先行栓塞,如证实栓塞不完全时再夹闭瘤颈。目前认为,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处理复杂病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背景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4例,根据心室膨胀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7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时心率(HR),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前壁梗死情况,病变血管支数,贫血发生情况,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情况,药物使用史〕、白细胞计数(WBC)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预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BMI、入院时HR、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NYHA分级>Ⅱ级及病变血管支数≥3支者所占比例、贫血发生率、行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及有药物使用史者所占比例、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发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前壁梗死发生率、WBC高于未发生组,LVEF低于未发生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9,95%CI(2.157,3.365)〕、发病至治疗时间〔OR=3.019,95%CI(2.053,4.162)〕、前壁梗死〔OR=2.408,95%CI(2.214,2.685)〕、WBC〔OR=2.680,95%CI(1.985,2.931)〕、LVEF〔OR=3.047,95%CI(2.013,4.121)〕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P<0.05)。(3)发生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745、0.712、0.823、0.861。(4)发生组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01、0.734、0.796、0.772、0.812。结论高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前壁梗死、高WBC、低LVEF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危险因素,且上述因素对AM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e 5-yea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remains low. However, patients can be stratified into prognostic categories based on established factors such as T, N, and R status. New concepts regarding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ymph node disease, the importance of residual gallbladder fossa disease, and the gravity of presentation with jaundice are reviewed. In addition, a number of new prognostic factors proposed in recent years are considered.

Methods

PubMed was searched for “gallbladder cancer” with builder “date-completion” 2008 to present. A total of 1,490 articles were screened from which 168 were retrieved. From this, 40 articles specifically related to prognosis form the basis for this review.

Discussion

Key factors of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remain T and N stage and R0 resection. Residual disease either in the gallbladder fossa, lymph nodes, or cystic duct margin dictates hepatectomy, lymphadenectomy and bile duct resection, respectively. Adequate lymphadenectomy requires removal of six nodes, and hepatectomy must be sufficient to achieve R0. Subtleties regarding lymph node ratio, significance of pat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dedifferentiation, and budding may hold value for stratifying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disease, but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196例肝硬化并U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出血病因、既往出血史、24 h内再出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常规(PLT、...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出血转化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前预测患者出血转化风险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2019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8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48例和存活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年龄、意识情况、呼吸情况、体温及收缩压。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为60.0%(48/80),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为62.5%(20/32)。病死组患者出血量、年龄、Borg评分、体温、收缩压高于存活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存活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GCS评分、Borg评分、体温、收缩压与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差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出血量=5.83-0.18x(R2=0.998)、yGCS评分=25.26-1.25x(R2=0.946)、yBorg评分=2.35+0.31x(R2=0.984)、y体温=2.38-0.09x(R2=0.996)、y收缩压=23.44x(R2=0.992),而年龄与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差无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大量出血、意识不清、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发热、高血压是导致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4月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0例行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S患者PCI术后1、9个月LDL-C达标情况,并对影响ACS患者PCI术后LDL-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50,95%CI(0.442,0.956)〕、年龄≥60岁〔OR=0.628,95%CI(0.464,0.850)〕、有高血压病史〔OR=0.737,95%CI(0.547,0.994)〕、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OR=0.696,95%CI(0.511,0.948)〕、既往有PCI史〔OR=0.575,95%CI(0.339,0.974)〕及术前基线LDL-C水平是PCI术后1个月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OR=0.706,95%CI(0.521,0.958)〕、既往有PCI史〔OR=0.565,95%CI(0.334,0.957)〕及术前基线LDL-C水平是PCI术后9个月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老年人、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既往有PCI史及基线LDL-C水平较高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对该类患者临床应加强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种因素与脑梗死患者死亡有关,但目前关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其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脑疝发生情况分为脑疝组(n=61)和非脑疝组(n=111);随访期间失访1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106)和存活组(n=52)。比较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功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患者行去骨板减压术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脑疝组,且两组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P<0.05)。(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性转化情况,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收缩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T-proBNP、NIHSS评分及脑疝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及CGS评分高于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小、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而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26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5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作为观察组;另202例患者治疗后未发生对比剂肾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肌酐、尿酸、血糖、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介入治疗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发生率),分析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糖、WBC、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酸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DW大于对照组,H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支架长度以及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水平升高〔OR=1.268,95%CI(1.004,1.025)〕、RDW增大〔OR=2.517,95%CI(1.687,3.826)〕及hs-CRP水平升高〔OR=1.314,95%CI(1.125,1.542)〕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肌酐水平升高、RDW增大及hs-CRP水平升高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需注意监测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肌酐、RDW及hs-CRP水平,及时调控以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