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 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 d、5 d和10 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大鼠外周及中枢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 S100B 蛋白表达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6只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机械通气组:潮气量5 ml/kg,呼气末正压为零,机械通气4 h;②对照组:麻醉,但不机械通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 IL-6、TNF-α、S100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并计算血脑屏障指数。结果①机械通气组大鼠血清 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通气组大鼠脑组织匀浆 IL-6、TNF-α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机械通气组大鼠脑组织匀浆 S100B 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 S100B 蛋白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机械通气组大鼠血脑屏障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引起大鼠中枢神经损伤,并且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但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循环中并不平行,提示机械通气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并非直接由 IL-6、TNF-α等炎症因子介导,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7,(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且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116例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71例),对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1 min Apgar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1 min Apgar评分为新生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救治患儿的过程中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VAP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溴索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氨溴索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体温、炎性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粒细胞分数)及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PIS、体温、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白分数及粒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PIS评分、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及粒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CT、TNF-α、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PCT、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氨溴索治疗VAP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感染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160例,按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观察组46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对照组114例(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男性比例、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酸剂使用率、鼻导管使用率、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肺部原发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OR=0.627,95%CI(0.327,0.715)〕、体质量〔OR=0.891,95%CI(0.731,0.905)〕、血清清蛋白水平〔OR=0.578,95%CI(0.521,0.790)〕、APACHEⅡ评分〔OR=0.916,95%CI(0.351,0.941)〕、使用预防性抗生素〔OR=0.521,95%CI(0.421,0.783)〕、使用抗酸剂〔OR=0.683,95%CI(0.529,0.715)〕、机械通气时间〔OR=0.716,95%CI(0.489,0.841)〕、使用鼻导管〔OR=0.371,95%CI(0.290,0.573)〕、吸痰次数〔OR=0.574,95%CI(0.458,0.710)〕、胃内容物反流〔OR=0.682,95%CI(0.579,0.735)〕、肺部原发疾病〔OR=0.714,95%CI(0.682,0.857)〕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体质量、血清清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及抗酸剂、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鼻导管、吸痰次数、胃内容物反流、肺部原发疾病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使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持续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冲洗吸引,A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A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6例,发生率18.7%,B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4例,发生率43.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A组平均为120.1±70.5小时,B对照组为190.1±97.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儿56例(VAP组)、同期治疗未发生VAP的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窒息缺氧情况、遗传缺陷情况、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合并败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类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合并败血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寻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价值.方法 对30例NEC患儿(NEC组)和45例非NEC患儿(非NEC组)病程中TNF-α、IL-6、IL-8、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ELISA法测定)进行分析,并35例正常早产儿(对照组)比较.结果 第1次检查(出现NEC可疑症状时):各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NEC组血清I-FABP水平明显高于非NEC组和对照组(P均<0.05).第2次检查(第1次抽血后2~3 d):NEC组及非NEC组(20例)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NEC组I-FAB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与非NEC组(P均<0.05).结论 I-FABP可作为早期诊断NEC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时及治疗72 h后呼吸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铁蛋白(SF)水平。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EV_1、PEF、FEV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_1、PEF、FEV_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10、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SF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并减轻炎性,降低血清TNF-α、SF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P)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n=27)和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VAP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混合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7例VAP组患者中有12例接受了合理抗生素用药,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接受了抗生素合理用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4.2±7.3)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1±6.5)d(t=3.011,P=0.000);VAP组的住院时间(17.1±7.9)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6.9)d(t=3.802,P<0.05)。结论早期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进展,降低其转为肺炎的危险度,对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晚期早产NRDS患儿158例,按照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67例和非VAP组91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自身因素(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有无孕期并发症、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和医疗环境因素(呼吸机类型、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是否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分析VAP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出生窒息史和出生抢救史所占比例高于非VAP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为平卧所占比例、重复插管上机率高于非VAP组,吸痰次数多于非VAP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率低于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P<0.05)。67例VAP患儿送检呼吸道分泌物样本共检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75.3%)、革兰阳性菌12例(占14.1%)、真菌9株(占10.6%)。结论晚期早产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VAP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在小儿大叶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患儿20例,患儿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儿童血清TNF-α、IL-6、IL-8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轻度组和重度组在TNF-α、IL-6、IL-8和IL-10的检测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重症组的TNF-α、IL-6、IL-8和IL-10水平也要高于轻度组。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的检测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ICU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VAP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前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及免疫球蛋白M(Ig M)〕、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百分数〕、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g G、Ig M、Ig 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g G、Ig M、Ig 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NK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NK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IL-17、IL-6、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患者血清TNF-α、IL-8、IL-17、IL-6、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VAP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机械通气对心力衰竭患儿炎症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血清指标[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撤机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清BNP、TNF-α、IL-6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血清BNP、TNF-α、IL-6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3、7 d后血清BNP、TNF-α、IL-6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BNP、TNF-α、IL-6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3 d后(P<0.05)。治疗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联合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且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儿55例。分为VAP组34例,非VAP组21例。观察VAP组与非VAP组两组患儿第2 d、第5 d时PCT水平及CPIS评分的变化。30 d内VAP患儿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0例,死亡组4例,比较两组患儿PCT水平及CPIS评分的变化。 结果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增加,两组患儿PCT水平及CPIS评分均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AP组相比,第2 d及第5 d非VAP组患儿PCT及CPI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儿PCT及CPIS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PCT+CPIS联合检测时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明显升高。新生儿VAP的PCT、CPIS及PCT+CPI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72、0.85,PCT、CPIS单独检测敏感性及特异度较PCT+CPIS检测低。 结论PCT联合CPIS对诊断新生儿VA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能够有效评估VAP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04月至2015年04月510例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95例)与非VAP组(4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同时记录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分别比较二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IL-6水平的差异以及Th17细胞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对VAP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VAP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IL-6水平明显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经过抗感染治疗后,VAP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6水平及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CP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7.4%为早期诊断VAP界限时,诊断V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6%和89.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794~0.918)。结论 VAP患者早期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CPIS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VAP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泵入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ICU收治的VAP患者82例,排除不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将最终纳入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1次/4 h;观察组患者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剂量为600 mg/d,持续24 h。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分别测定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炎性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IS及PCT、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PIS及PCT、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消化系统不适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大剂量氨溴索治疗VAP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重度组10例,中度组12例和轻度组13例,同时选取20名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以及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新生儿血清NSE与TNF-α、IL-6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患儿血清NSE与TNF-α、IL-6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中度组NSE、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水平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65,P0.05),与IL-6水平也呈正相关(r=0.868,P0.05)。结论TNF-α、IL-6和NSE水平是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的可靠且灵敏的生化指标,测定血清NSE、TNF-α、IL-6水平能够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也可对其损伤程度和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4)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管路细菌污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监测结果分为污染组与非污染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VAP的发生情况、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管路细菌污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的发生率高达46.7%;污染组患者VAP发生率(21.43%)与病死率(17.86%)均显著高于非污染组(6.25%,4.69%),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显著长于非污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管路细菌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会明显增加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死亡风险,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封闭式吸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NRDS机械通气患儿200例,根据吸痰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一次性吸痰,观察组患儿采用封闭式吸痰。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院费用、吸痰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吸痰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式吸痰可有效降低NRDS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