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作用。方法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给予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日期提前于对照组,且日均增值高于对NN(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干预,可促进患儿体重增长,减低静脉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营养对于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方法:按静脉营养方式不同,将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EPN),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tra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比较两组患儿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2周内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没有影响,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5例给予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另50例给予单纯性静脉营养(对照组)。观察体重变化、住院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每日平均增长体重及出院体重显著增加(P〈0.05);出现硬肿、高胆红素血症、血糖紊乱、肾功能受损等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出现呕吐、腹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是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营养供给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林浅  杨秀桦  林少兵 《中外医疗》2011,30(26):102-103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临床疗效,为提高早产儿素质,降低并发症提供帮助。方法对3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营养平均时间为(13.6±2.7)d。最短5d,最长34d,36例体重均增加,平均每日增加(20.3±14.8)g/kg。住院时间(18.7±11.9)d。并发症:无一例胆红素升高至病理黄疸,无出现肝功能损害,无继发于高张液体漏出所致的皮肤和皮下坏死。热卡:恢复出生体重平均热卡为(59.5±16.9)kcak/d,之后体重开始绝对增长。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并发症的减少、早产儿素质的提高等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葛中玲  王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54-155
目的观察早产儿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和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加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2.3)d、(11.2±2.5)d、(25.3±4.3)g、(13.4±3.7)d,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的喂养时间、体重增加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4±2.5)d、(13.5±3.5)d、(20.1±4.2)g、(17.3±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1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16/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玲  薛媛 《重庆医学》2006,35(22):2028-202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模式。方法将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单纯胃肠道营养组、全静脉营养组、混合营养组3组,观察3组患儿体重增长、排便和腹胀情况。结果全静脉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体重增长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P〈0.01).混合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胎使排出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延迟(P〈0.01),胃肠道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腹胀次数较混合营养组高(P〈0.01)。混合营养组和胃肠道营养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全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在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中,静脉营养结合胃肠道营养是三者中较佳的营养方式.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老两种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2006年新法静脉营养与2001~2003年老法静脉营养各6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法组在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老法组(P〈0.01)。结论新法静脉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围生医学和NICU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决定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喂养。我院2004—2006年共收治体重1000-2200g的低出生体重儿48例,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营养的时间,提高了低体重出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疗法。方法35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均采用单纯胃肠喂养,并与同期入选条件相似的3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单纯胃肠喂养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胃肠喂养辅助静脉营养支持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各系统功能不成熟,喂养困难,单纯喂养辅助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治疗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住院危重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均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应用静脉营养后除2例时间短、体重无变化.1例因病情严重死亡,1例因病情严重放弃治疗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治疗结果。结论:针对危重低出生体重儿代谢紊乱状况,及时给予静脉营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周俊新 《吉林医学》2013,34(6):1044
目的:探讨早期全静脉营养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低体重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患儿给予传统静脉营养干预,而B组患儿给予早期全静脉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营养状态变化。结果:干预14 d,两组低体重儿在上臂围和血清前白蛋白方面均明显优于入组时(P<0.05),且B组低体重儿改善明显优于A组低体重儿的(P<0.05)。结论:早期全静脉营养能够明显改善低体重儿营养状态,优于传统静脉营养干预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郭静波 《当代医学》2010,16(24):44-44
本文主要阐述全肠外静脉营养(TPN)输液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肠道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体会及肠外营养有关的并发症及防治。  相似文献   

13.
低体重儿由于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免疫功能低下,生后几周内均无法从胃肠道获取足够的营养。静脉营养作为一种快速、有效补充低体重儿营养的手段,可以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薛洁  黄锦翔  王辉 《中外医疗》2009,28(35):34-35
目的 观察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LBW)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静脉营养(TPN)和部分静脉营养(PPN),观察平均体重增长、并发症,静脉营养应用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TPN组与PPN组在平均体重增长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别.PPN组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上明显低于TPN组( P<0.01).结论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均有明显效果,其中部分静脉营养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月的探讨微量肠内喂养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及超低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率的效果。方法60例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在生后即分配到微量喂养组(持续喂养组)或静脉营养输注组(静脉营养组)研究其PNAC发生率。结果微量肠内喂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20.7%;静脉营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46.7%,两组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肠内喂养较静脉营养组能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PNAC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评价及短期静脉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短期静脉营养支持的疗效。测定60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最大口腔吸气压(MIP)及最大口腔呼气压(MEP)、并观察短期静脉营养支持后的疗效。结果发现60例患者中48.3%体重低于90%理想体重。低体重患者MIP、M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患者(P<0.05),低体重患者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体重,低体重患者MIP、M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患者(P<0.05)。低体重患者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体重、MIP、M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加。认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伴有呼吸肌力减弱。短期静脉营养支持能增强呼吸肌力、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静脉营养干预方法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低体重儿按照随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静脉营养干预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7d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7d的体重、上臂围、身高、血清前白蛋白、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R)、锌、钙、铜、镁及铁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而肌酐、胆红素、尿素氮及红细胞免疫抑制率(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法对低体重儿进行干预,有利于调整患儿的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利弊分析以及胃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必要性,阐述了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应尽早进行部分、微量肠内营养,说明对VLBWI全静脉胃肠外营养应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简单易行的静脉营养及合理喂养方法,以提高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营养维持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5例极低体重儿营养维持经验。结果本组出生体重在915~1500g,平均1362±158.78g。生后4~15d,平均9d起体重开始增加。每天增重19~46g,平均增重28.19±5.89g,超过了同胎龄儿宫内生长速度。存活率占本院同期极低体重儿的61%。结论掌握适当的开奶时机,尽早喂奶,必要时辅以静脉营养可降低与喂养有关的并发症,降低极低体重儿病死率,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周小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116-118,122
目的:探讨早期全静脉营养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早期全静脉营养干预的32例低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传统静脉营养干预的32例低体重儿为对照组,将两组小儿干预前及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发育指标均大于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尿素氮、胆红素及肌酐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及微量元素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全静脉营养可有效改善低体重儿的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可有效改善低体重新生儿的综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