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以从事X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放射作业人员754名为接触组,210名某学校教师员工为对照组,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细胞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接触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3项参数的均值分别为(5.95±1.46)×109/L(、2.00±0.62)×109/L(、34.11±9.9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接触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为5.8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可能会引起放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发生某些变化,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防护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的作业人员的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差异。方法 以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的放射线作业人员513名为观察对象,分析他们连续四年的血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各年度之间的血细胞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无明显变化规律,分组分析后发现医学应用组的血细胞平均水平低于工业应用组且工业应用组的白细胞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应该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防护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期接触放射线人群的健康状况,为放射性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以辽宁省内594名接触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组)和297名半年内未接触放射线人员(对照组)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放射性职业接触状况、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进行健康体检,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长期接触低剂量放射线对人群的健康损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与眼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15%、0.030%,放射线接触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与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42%、0.150%;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接触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及眼晶状体浑浊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0~9、10~19、≥20年放射线接触者眼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39%、0.063%和0.133%;不同工龄放射线接触者眼晶状体浑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放射诊断、投照、工业探伤等放射工种之间各项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射线暴露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放射线接触人群放射线防护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的遗传效应,对甘肃某国有企业55名工业探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其2007—2009年外周血遗传效应进行观察,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白细胞(WBC)总数、血小板(PLT)计数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WBC及2009年的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和2008年的P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工业探伤人员外周血细胞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用人单位和作业人员应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不断改进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情况,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用TEK-ⅡPLA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分别为1.15‰和1.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人员各工龄段间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与对照组人员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影响,需要加强防护,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结果的变化,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象的影响,为改进防护措施,减少电离损伤,保障放射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南京市2012年3409名放射工作人员及374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放射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暴露工龄延长血小板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接触X射线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接触其他射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选取淮安市2014年度从事放射诊断、介入治疗、工业探伤的627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暴露组;305名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整理其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并对各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率、淋巴细胞细胞微核率、晶状体混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以损害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应加强敏感指标监测和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甲苯、二甲苯(简称混苯)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方法选择45名某客车制造厂喷涂车间接触混苯作业工人为接触组,选择40名某学校教师为对照组,测定8项血细胞参数指标和血清SOD活力,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间白细胞等8项血细胞参数指标均差异不明显(P>0.05);接触组血清SOD活力为(110.48±25.15)U/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血清SOD活力的改变早于白细胞总数等指标的改变;其作为混苯损伤效应的检测指标,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接触放射线作业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常熟市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878名和上岗前人员217名作为对象,所有人员均参与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项目进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的晶状体浑浊率(χ2=7.27,P0.01)、染色体畸变率(χ2=5.01,P0.05)和淋巴细胞微核率(χ2=10.25,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白细胞计数下降率(χ2=0.27,P0.05)并未发现差异。上述4项指标在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晶状体浑浊率(χ2=13.34,P0.01)、染色体畸变率(χ2=9.48,P0.01)和淋巴细胞微核率(χ2=11.23,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白细胞计数下降率(χ2=1.87,P0.05)并未发现差异。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够影响人体的晶状体和染色体畸变及淋巴细胞微核产生,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以2015—2016年进行放射性职业体检的2 099人作为放射工作人员组,以未从事放射工作的其他体检人员3 031人为对照组,收集人群的血常规检测资料,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数量及异常情况。结果放射组男性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的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红细胞数量(R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女性的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放射组LYMp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接触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可有存在累积损伤效应,且男性和女性表现不同;低剂量照射可能会激发兴奋效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704名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本省704名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放射组为704名在职放射工作人员,对照组为127名未接触放射线的健康成人.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氛酸(T3)、甲状腺素(T4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放射组T3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4水平:铀矿组>工业组>医用组,分别与医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铀矿组<医用组(P<0.05),工业组与医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T3水平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及TSH水平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放射工龄T3、T4、TSH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无直线相关关系(r分别为0.085 、0.027、0.018 ).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在工作中加强对甲状腺部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血液系统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淮安市825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率以及淋巴细胞(LY)计数异常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暴露组较高,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率方面,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性别不同导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的白细胞(WBC)计数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危害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血液系统的健康,应提升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强敏感指标以及放射防护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接触辐射剂量水平对外周血细胞遗传效应的影响,选择来自兰州市3个医疗单位共319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出率、微核检出率、白细胞(WBC)总数和血小板(PLT)计数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介入放射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出率、微核检出率及WBC总数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总数异常检出率介入放射组与普通X射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介入放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有关单位重视,操作人员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研究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工作环境中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微核情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工龄的关系。方法 2013年1—12月对308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和211名非接触放射线健康人员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测,常规培养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白细胞数为(6.29±1.27)×10~9/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151±15)g/L、平均血小板数为(232±54)×10~9/L与对照组[(6.44±1.45)×10~9/L、(149±14)g/L、(225±4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的平均微核率为(2.06±1.76)‰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40±50)×109/L,高于男性的(228±4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之间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引起自身遗传物质一定损伤,但不足以引起外周血象的异常,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者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者职业防护和健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接受健康检查的127名放射工作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及血象分析,将其设为放射组。另外选取133名无射线接触史的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 放射组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7名放射工作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随着接触电离辐射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害工龄大于20年的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低工龄组,不同损害工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与介入治疗工种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其他工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时间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者白细胞总数降低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应加强放射工作者防护措施以备降低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特别要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为放射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的检查。结果 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放射人员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长期低剂量照射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应进一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条件,减少电离辐射接触剂量,使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及放射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用MEDONIC CA5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243名低剂量X线(<2 mSv/年)作业人员的血象。另选取无X线从业史且生活水平相近的其他人员245名作对照,观察低剂量X线作业人员血象的变化。结果显示,X线从业人员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百分率(LYM%)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MCV、MPV、LYM%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白细胞(WBC)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长期低剂量X线辐射引起血象的变化为RBC、Plt体积缩小及Plt计数、LYM%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石油化工企业长期接触工业探伤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甘肃某石化企业80名工业探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其2010-2014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2010年、2013年、2014年白细胞(WBC)总数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率观察组在2010年、2012年、2013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年间微核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工业探伤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探讨长期小剂量接触放射线对放射工作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放射作业609人进行内科常规、心电图、眼晶体、血常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检查结果异常率依次为:心电图21.84%、血压14.94%、眼晶体13.14%、RBC 12.64%、ALT 11.99%、HBsAg阳性11.66%、尿素氮8.70%、WBC 3.78%、HGB 1.15%、PLT 6.57×10-3%。观察组WBC、PLT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种血常规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0.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的接触放射线对机体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核辐射低剂量长期接触人员进行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生化等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低剂量核辐射接触对机体的影响,为其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0名核辐射作业的人员为接触组,另选30名非接触人员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生化、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淋巴细胞转化率、淋巴细胞微核率等指标。结果 接触组T-AOC、GSH-Px、SOD、细胞增殖活性、PCNA、Bcl-2、淋巴细胞转化率、WBC、PL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MDA、B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细胞微核率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核辐射长期低剂量接触对作业人员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未造成明显损伤,核辐射接触人员应增强防护意识,加强科学防护,降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