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2003年9月-2006年3月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1例。结果:60例栓塞后均无死亡和永久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和肢体瘫痪,经治疗,24h后恢复。造影证实54例完全闭塞,6例大部分闭塞。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疗效好,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大模  冯由军  文世全 《四川医学》2003,24(10):1046-1047
目的 研究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全麻下 ,全身肝素化 ,Seldinger s法 ,将微导管插至动脉瘤腔内 ,选择合适的电解可脱弹簧圈置于动脉瘤腔内进行栓塞。结果  6例动脉瘤中动脉瘤体填塞均 >85 %,2例为 10 0 %填塞。随访 4个月至 1年 ,均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 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 ,近期效果满意 ,不接触脑组织 ,对病人侵袭小。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动脉瘤性SAH30d内死亡率为45%,大约半数生存者有不可逆的脑损害[1],再次出血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  相似文献   

5.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GDC栓塞治疗41例43个颅内动脉瘤,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7.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头痛3例,术前Hunt和Hess分级,37例为Ⅰ,Ⅱ,4例Ⅲ级。结果:栓塞治疗的43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00%)35个,次全栓塞(90-99%)4个,不全栓塞(<90%)4个,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溶栓和抗凝治疗1例恢复正常,1例遗留轻偏瘫,微导丝刺破动脉瘤壁1例,致密填塞弹簧圈后治愈,弹簧圈部分脱入截瘤动脉内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智能化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  Ling F  Shen T  Ye C  Geng D  Huang X  Fe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00-30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弹簧圈最佳方案的自动设计。方法:收集20例GDC栓塞疗效/费用比值较高的颅内动脉瘤手术资料。资料中包括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测量的动脉瘤容积、位置,最大横径和最大长径以及GDC选择方案。建立案例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手段(空间超多面体模型和多层感知器网络的结合使用)建立专家经验模型,结合方案评价算法建立小型专家系统,实现GDC栓塞过程中弹簧圈最佳选择方案的自动设计。结果:将3D DSA测得并经过校正的颅内动脉瘤容积、位置、最大横径D1及最长径D2 4个参数输入专家系统,然后点出“方案设计”按钮,约15s-40s后,GDC选择方案即出现在方案设计结果框内。结论:案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手段建立的专家经验模型以及DEA方法可应用一动脉瘤弹簧圈框塞的方案设计,该软件的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马颖  陈维福  程远 《重庆医学》2005,34(5):730-731,737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3月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术前按Hunt氏分级: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4例(80%),闭塞达90%以上6例(20%),2例死亡(占6.6%),20例随访半年~1年无复发.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2例患者共34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1例,采用支架辅助后栓塞。结果34个动脉瘤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4个动脉瘤,95%以上栓塞8个,90%栓塞2个。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病人出现再出血或死亡。结论使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360)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100%栓塞11例,95%栓塞10例,90%栓塞2例,其中1例再出血死亡。术后随访未再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取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愈后,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电妥可脱性微弹簧圈(Guglidlmi detachable coils,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在全麻下,采用GDC-10系统行栓塞治疗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全组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脑血管造影复查示动脉瘤闭塞稳定,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人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宜的患者,改进操作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闭塞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可控电解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GDC血管内栓塞后作回顾性分析。选择动脉瘤的瘤顾比例大于2,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C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用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无1例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性能良好,操作简便,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7例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的体会。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例,女17例,男10例,年龄40-85岁。25例在急性SAH发病12h内行GDC动脉栓塞。动脉瘤的大小为3-22mm。6例动脉瘤,颈较宽的患者行瘤颈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7d。7名患者GDC栓塞后鞘内给予t-PA。结果:动脉瘤栓塞后随访3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再出血,恢复良好17例,中等5例。  相似文献   

13.
陈维福  马颖  程远 《重庆医学》2006,35(7):638-639
目的探讨电解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GDC栓塞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00%栓塞11例。95%栓塞硬膜下血肿、脑疝,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术后3个月随访,32例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达Ⅰ~Ⅲ级。结论术前防治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术后防治并发症等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离弹簧圈(GDC)栓塞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方法:167例颅内动脉瘤行GDC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静脉全麻组81例)和B组(局麻组86例)。分别观察术前、手术开始、导管达到瘤体时、栓塞时及术终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结果:静脉全麻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局麻组有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脑血管严重痉挛。两组间术中各时期循环系统参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麻醉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非常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M  Hua XM  Wan L  Jiang F  Zhong J  M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56-758
目的 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34例急性破裂动脉瘤在发病6d内采用GDC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2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其中1~3d内治疗14例,4~6d内治疗20例。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Medtronic AVE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除2例因血管严重痉挛致使微导管无法到位操作失败而实施动脉瘤夹闭术外,其余28例造影证实为完全闭塞,4例为90%闭塞。介入治疗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GDC尾端残留于瘤动脉2例,均未导致临床后果。无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经随访未见再次破裂出血。结论 早期应用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具有微侵袭性,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体会。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动脉,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结果34个致密栓塞,3个>90%栓塞,4个>80%栓塞;1例重残,2例死亡,余38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中、术后处理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庞刚  肖泉  刘若平  叶劲  蓝胜勇 《广西医学》2007,29(3):324-326
目的探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5例47个颅内动脉瘤患者行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33个动脉瘤100%栓塞,10个动脉瘤95%栓塞,3个动脉瘤90%栓塞,1个动脉瘤栓塞率〈80%。血管造影随访3例未完全栓塞动脉瘤残腔增大。5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过度栓塞2例,急性血管痉挛1例。结论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定期随访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特点。方法: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前交通动脉瘤6例,3个动脉瘤采用1枚弹簧圈,3个动脉瘤采用2枚弹簧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最小3mm×6cm,最大12mm×30cm。结果:交通动脉瘤6例均成功栓塞。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项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0个动脉瘤分别采用电解及水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20个动脉瘤中14个被100%闭塞,4个90%闭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3例在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术后DSA随访11例,1例复发,1例弹簧圈轻度移位。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