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依托型急救中心2017年1-6月出诊的院前患者272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2017年7-12月的2802例为观察组,实施分级预警模式衔接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病情分级一致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分级一致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预警模式可量化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院内急救调配预案,引入信息化技术衔接急救过程,从而缩短院前急危重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保障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期间的医疗安全,实现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急救衔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 344例院前急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696例采用NEWS评分系统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64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院前急救病人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病人及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两组院前急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院前急救病人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1. 29%)和30 d病死率(3. 45%)低于对照组(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 09%,30 d病死率为7. 87%),病人或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88. 94%)高于对照组(68. 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院前急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改良的NEWS应用于院前急救评估可以降低病人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提高病人及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增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151例研究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的标准化.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0例,实验组151例.对照组病情评估采用传统的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法;实验组病情评估除采用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外,实用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八项指标评估法.结果 实验组病情评估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得出的诊断更准确,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 实验组较好的完成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主要包括院前自我救护、启动急救流程、急诊护理人员的现场急救、转院及途中的的监护、院内院外的无缝隙衔接、心理护理等。认为正确及时的院前急救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的规范流程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和2013年3~8月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并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急救的患者5 310例和5 537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对两组患者从发病至获得专科确诊和治疗的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急救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受伤至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急救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规范流程的实施为患者建立了一条通畅而安全的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院前院内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的标准化。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间的65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实验组256例。对照组病情评估采用传统的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法;实验组病情评估采用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八项指标评估法。结果实验组病情评估更完整、科学、实用,得出的诊断更准确,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实验组较好的完成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衔接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救护流程,观察组采用自制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衔接救护流程,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评估时间、心电图诊断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救护总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与院内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4.17%(2/48)较对照组16.67%(8/48)低(P0.05);观察组对急救模式满意度93.75%(45/48)较对照组79.17%(38/48)高(P0.05)。结论: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缩短院前、院内急救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还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0急救的2 150例患者应用现场MEWS方法,对患者不同分数段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特征、院前紧急处理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结果:2 150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0~4分段1 134例,400例(35.2%)院前一般处理;5~9分段656例,621例(94.7%)以院前一般处理为主;≥10分段360例,326例以院前紧急处理为主,三分数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0~4分数段中以好转离院和急诊留观为主,5~9分数段以转入专科病房治疗为主(69.5%),≥10分以转入专科病房及ICU为主(89.4%),三分数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患者应用MEWS进行评估,MEWS分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MEWS≥5分时,应严密监护,及早进行防治措施,可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