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关胸前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传统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B组关胸前用0.375%罗哌卡因2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7d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24 h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好,操作简单,是一种理想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锁骨骨折手术时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30mL联合阻滞颈浅丛和肌间沟臂丛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n=30)和布比卡因组(B组,n=30),两组用药分别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30mL,各组用10mL作颈浅丛阻滞、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注药后感觉阻滞达到Ⅱ级时间、注药后30min两组感觉阻滞达到Ⅲ级的例数、术后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麻醉质量评级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感觉神经阻滞达到Ⅱ级时间LB组短于B组(P<0.05);注药30min后感觉阻滞达到Ⅲ级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B组和B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为(15.6±3.7)、(12.4±3.4)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质量评级,LB组完善24例、良好5例、不全1例,B组完善22例、良好6例、不全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有1例出现剧烈恶心、呕吐,1例出现短暂耳鸣,L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作颈臂丛联合阻滞时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确实,可满足锁骨骨折手术要求,且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布比卡因,对术后镇痛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25%布比卡因组(Ⅰ组)、0.2%布比卡因组(Ⅱ组)和0.15%布比卡因组(Ⅲ组),均复合芬太尼(5μg/ml)以2ml/h的速率行持续硬膜外镇痛。根据血压、血氧、视觉模拟评分(VSA)评定镇痛效果。[结果]Ⅱ组在镇痛、血压、血氧稳定方面明显优于Ⅰ、Ⅲ组,且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低。[结论]0.20%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病人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各类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丁丙诺啡3μg/k+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Ⅱ组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不全比例、镇痛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和痛觉完全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镇痛时间比Ⅱ组明显延长,经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组术后有超过半数需要肌注杜冷丁止痛,而Ⅰ组仅2例术后应用杜冷丁。结论: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对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娟  王培松  吕晨  陶涛  邹建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02-2903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同时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25mL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各支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术后进行随访,并记录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对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肋间臂和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比较前臂和肘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腕和手指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同时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组(P<0.01),两组术中阻滞满意度相同。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桡侧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罗哌卡因相同,但尺侧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快于罗哌卡因,同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从而可提供满意的术后止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最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最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硬膜外腔注入布比卡因常作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一种方法。为加强镇痛效果和延长镇痛时间,我们在布比卡因基础上复合咪唑安定,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需剖宫产患者45例,ASAⅠ级,年龄25~30岁,体重65~85kg,手术时间<1h。随机分为三组:咪唑安定(Ⅰ)组,咪唑安定/布比卡因(Ⅱ)组,布比卡因(Ⅲ)组,每组15例。 1.2 治疗方法:不予术前药,T_(12-1)间隙穿刺至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注2%利多卡因5ml试验无误,5分钟后推注0.37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ml,术毕前分别硬膜外注等容咪唑安定(0.08mg/kg,Ⅰ组),咪唑安定0.08mg/kg及0.25%布比卡因(Ⅱ组),0.25布比卡因(Ⅲ组)。 1.3 监测方法:回房连续每15分钟记录血压、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0—60岁的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传统的肌内注射哌替定镇痛组;Ⅱ组静脉吗啡镇痛组;Ⅲ组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组。在术后镇痛的不同时间点分别监测MAP、HR、RR、SpO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记录整个镇痛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7天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S评分Ⅱ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明显低于Ⅰ组(P〈0.05);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估优良率Ⅱ组和Ⅲ组明显高于Ⅰ组;术后7天Ⅰ组有2例、Ⅲ组有1例发生肺部并发症;Ⅱ组有1例发生轻度皮肤瘙痒。3组患者术后各观察点MAP、HR、RR、SpO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头晕、嗜睡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减轻胸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40ml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60例拟行肘以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n=30)和布比卡因组(B组n=30),两组臂丛用药分别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40ml(150mg)。记录注药后15、30min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术后24h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完全恢复时间、病人的总体满意度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注药后15min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注药后30min,LB组感觉阻滞完善(Ⅲ级)的病例数明显增加(P<0.01),而且肘关节活动曲伸活动完全无力(Ⅲ级)的病例(47%)比B组(67%)低(P<0.01);LB组和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17.2±7.1)h及(18.9±7.3)h,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为(20.2±8.2)h及(20.5±8.4)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中LB组和B组需加用局部浸润的病例分别为4例、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因为药物阻滞时间过长感到不适,其它病例对麻醉效果均感到满意,未发现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40ml,其作用与同容量的布比卡因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硬膜外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3种镇痛方法用于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II组)及硬膜外镇痛组(Ⅲ组)。术后镇痛:Ⅰ组持续以2.5mL/h静脉泵入芬太尼(15mg/L)+咪唑安定(0.3g/L);Ⅱ组关胸前以2.5g/L布比卡因行切口及上下各2个肋间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以2.5mL/h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10mg/L)+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3g/L);Ⅲ组以2.5mL/h持续硬膜外泵入1.8g/L布比卡因+芬太尼(3mg/L)+咪唑安定(0.2g/L)。患者术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痛觉评分(VAS);测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Ⅰ组术后3h及6hVAS明显高于Ⅱ组(P<0.05),术后0,3,6,12hVAS明显高于Ⅲ组(P<0.05,0.01);Ⅱ组术后12hVAS明显高于Ⅲ组(P<0.05);Ⅱ组术后3,6hFVC及FEV1显著高于Ⅰ组(P<0.01,0.05);Ⅲ组患者术后3hFVC、术后6,12hFVC和FEV1及术后24hFEV1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患者术后0h的PaO2明显低于另外二组(P<0.05),而其PaCO2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硬膜外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或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注芬太尼用作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术后臂丛神经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伍用吗啡和利多卡因用于上肢手术后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30%罗哌卡因组(Ⅰ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15 ml),0.25%罗派卡因组(Ⅱ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20 ml),20%罗哌卡因组(Ⅲ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25 ml),术后臂丛神经镇痛(PCRA)负荷剂量15 ml,总剂量15 ml/24h,镇痛时间约50 h.以VAS评分比较三组术后PCRA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h VAS评分,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Bromage评分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和利多卡因对上肢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连续腰大肌间沟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 ,并与硬膜外镇痛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 2 0例 ,随机分为 2组 ,EA组 :硬膜外术后镇痛 ,采用 0 .12 5 %罗吡卡因 芬太尼 2 μg/ml,5ml/小时 ;PA组 :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采用 0 .12 5 %罗吡卡因 ,5ml/小时 ,两组维持镇痛 3~ 5天。记录静息和持续被动运动时的VAS疼痛评分 ,肌力分级 ,镇静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术后 12小时 ,2 4小时患膝持续被动活动(CPM ) ,4 8小时 (CPM )时PA组VAS评分明显小于EA组 ;肌力分级在术后 12小时和 2 4小时PA组高于EA组 ;PA组无并发症发生 ,EA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PA组 ;两组病人镇静程度无差异。结论 :腰大肌间沟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较之硬膜外镇痛明显减轻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 ,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下肢肌力影响更小 ,因此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俊锋  李杰  周建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89-2590
目的:比较0.375%左旋布比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1∶混合液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1果和并发症。方法:ASAⅠ~Ⅱ级病人60例分两组行颈丛阻滞,LB组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B组使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麻醉质量评级、对循环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循环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均相似(P>0.05)。结论: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颈丛阻滞能提供和同浓度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相似的麻醉效果,在安全性方面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对呼吸、循环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术后对其行硬膜外镇痛。Ⅰ组(Ropivacaine组)0.2%罗哌卡因90ml 芬太尼0.4mg 氟哌利多5mg,罗哌卡因浓度为0.18%;Ⅱ组(Bupivacaine组):0.75%布比卡因24ml 芬太尼0.4mg 氟哌利多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布比卡因浓度为0.18%,两组推注速度均为2ml/h,PCEA锁定时间为1ml/15min,分别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并监测MV、RR、SpO2、HR、MAP。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术后5h,Ⅰ组优于Ⅱ组(P<0.05),Ⅰ组的SpO2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MAP、HR比Ⅱ组平稳。Ⅰ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Ⅱ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术后PCEA优于布比卡因,有改善呼吸和稳定循环、促进肠道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狄华君  陈荣  陈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91-1093
目的:比较0.25%、0.375%、0.5%罗哌卡因用于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0.25%、0.375%、0.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30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分别对感觉、运动神经和肌松进行评价。结果:4组的C5~T1阻滞起效时间均<5min(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增高,麻醉强度增加,30mL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度低,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显示出与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度达到100%。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度低。0.375%、0.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适用于上肢手术麻醉,而以0.375%罗哌卡因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nerve stimulator)用于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需长时间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盲探异感法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采用腋动脉穿透法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为实验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4G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留置,然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两组术中根据麻醉时间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间断追加0.375%罗哌卡因10~15mL/次。术中持续监测SBP、DBP、MAP、ECG、SpO2,并观察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Ⅰ组短(P<0.05),Ⅰ组和Ⅱ组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0%和92%(P<0.05),改为全麻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定位明确,可以作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对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静脉镇痛组 (A组 )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 (II组 )。A组术后持续以 2 .5ml/h静脉泵入芬太尼 (15 μg/ml) 咪唑安定 (0 .3mg/ml) ;B组关胸前 0 .5 %布比卡因行切口及上下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静脉 2 .5ml/h持续输注泵入芬太尼 (10 μg/ml) 咪唑安定 (0 .3mg/ml)。患者术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痛觉评分 (VAS) ;测量HR、MAP、PaO2 及PaCO2 ;测定用力肺活量 (FVC)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 (FEV1)。结果 :A组术后 3、6h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 (P<0 .0 5 ) ;B组术后 3、6hFVC及FEV1显著高于A组 (P <0 .0 1,0 .0 5 ) ;A组患者入监护室后即刻 (0h)PaO2 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结论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并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腰-硬联合阻滞下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的用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与麻黄碱用于腰-硬联合阻滞下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0.75%布比卡因2ml加麻黄碱1ml(30mg)配成混合液,共3ml;80例ASA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四组,穿刺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布比卡因与麻黄碱混合液,Ⅰ组2ml,Ⅱ组1.5ml,Ⅲ组1.0ml,Ⅳ组0.6ml。观察各组产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四组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副作用发生率Ⅰ组明显大于Ⅱ,Ⅲ,Ⅳ组,Ⅳ组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结论:腰-硬联合阻滞下剖宫产术中应用小剂量布比卡因更安全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