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中医临床各科都有实际意义。故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我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络学说辨证论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疗效好或不好时,都可能守方或调方。疗效并不是守方、调方的最高依据,关键是病机。病机变化,需要调方;病机依然,守方即可。将病机放在核心地位,临床疗效作为参考,从而决定守方还是调方。  相似文献   

3.
用控制论思想看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从方法论上来看,它与控制论中相关理论的紧密结合,是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辨证论治中体现出了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反馈方法及信息方法的运用。它在完全不破坏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仅仅根据症候表现,建立起多种针对性很强的分析病症和确定治则的方法,它重视整体状态,具有宏观优势,对微观机理尚不明确的疾病尤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证时初诊即愈之疾多为新感急病,然而多数患者难以一剂而愈,需复诊以续贯治疗或调整思路,医者须查验患者服药后的感受、症状、体征,结合此前就诊资料与四诊所得,审慎思辨以处之。况临床上复诊率较初诊率更高,两者均是医师须详细掌握的工作,故了解探析初诊与复诊处方之间的关系与变化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此题常被学者们所忽视。笔者在此浅析复诊守方之机与权变之理,文章从何以守方、何以更方与何谓权变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临证守方、更方、调方之机,析因效则守方、不效亦守方、不效更方、效亦可更方四者由来,再以据证加减、据法加减、据经验发挥三方面诠释中医恒动观之权变,浅论临证如何应用,以期为临床医者复诊拟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6.
邵亨元辨证论治子宫肌瘤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悦 《江苏中医药》2006,27(12):13-14
邵亨元是江苏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工作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妇科疾病。现将邵师辨证论治子宫肌瘤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敏锐地分析病证和准确地把握病机是临证治疗的关键。所谓守方在中医理论中是指当方药对证、切中病机时,虽然短期内未见明显疗效,仍要坚持应用原方,直至达到治疗目的。所谓易方则是指虽然应用原方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疾病的病机发生了改变,因此要相应地对原方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守方须在未效之际持续应用原方,易方要于既效之时改投他药,临证之中实难把握,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敏锐地分析病证和准确地把握病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优势与中医辨病论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医的优势与中医辨病论治杨维益(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09)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证的实验研究中,人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当前条件下,迄今未能获得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的某个证的特异性实验指标。在证的实验研究进展有限的同时,证的临床研究似乎也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9.
杨万章 《陕西中医》1992,13(4):166-167
本文主要介绍张发荣教授辨治中风经验,认为闭脱兼见证是中风中脏腑的主要病机特点和临床类型。审病势应观察瞳神变化,并作为予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是中医医生以其疾病证候概念,运用科学理论及业务经验、诊疗技术和人文规范、素养的临床操作体系。形成辨证论治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医理论是辨证的,二是受《周易》理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任其所宜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237400安徽省霍邱县中医院刘成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的至理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把“知彼知己”贯穿于战争指导的全过程。一次战役前,...  相似文献   

12.
阎洪臣 《吉林中医药》2010,30(7):553-556,564
辨证论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医者既要精通理论,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辨治、八纲辨证等深刻体悟,对望、闻、问、切四诊了然于心,临证才能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3.
痤疮的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中医学称“肺风粉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总结归纳5种方法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辨证论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青玲  谈勇 《江苏中医药》2004,25(12):13-14
未破裂卵泡素化综合征(LUFS)是不明原因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中医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将阴道B超以及性激素检测指标等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把LUFS分为肾虚肝郁、肝肾阴亏、肾阳亏虚、肾虚血瘀4型论治;其中肾虚、肝郁是LUFS的中心证候,肝肾同治是治愈LUFS的关键,无证从病与辨证中辨病是LUFS的辨证特征,同时结合月圆运动生物钟节律,重视“的候”期用药,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免疫学研究表明 ,中医学的虚证多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 ,实证多表现为免疫功能亢进或紊乱 ;祛邪可以抑制免疫也可增强免疫 ,扶正可增强免疫也可抑制免疫。但这并不是说祛邪可治虚 ,扶正可治实。临床运用中药免疫促进剂 ,必须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而不能把提高免疫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的黄芩、黄连以及剧毒攻破的蟾酥、斑蝥等 )不加辨证就拿来增强免疫。否则 ,不但达不到良好的疗效 ,而且还会使正气更虚 ,免疫功能更加削弱。但是 ,若辨证为实证或虚实夹杂证 ,且免疫功能低下者 ,这些提高免疫功能的祛邪药则有特殊意义。习惯上只…  相似文献   

16.
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俭宇 《北京中医》2006,25(1):23-25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自古至今,历代医家著书立说,行之临床,无不与之密切相关。《内经》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基础,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之“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1]等。1藏象学说的本质《内经》作者根据当时医家对人体五脏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认识,确立了以五脏为主体的藏象学说。后经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使藏象学说完善和发展起来。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有诸内必…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的成因、特征与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庆云 《中医杂志》2002,43(12):885-887
辨证论治理路的形成,与民族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中医学理论结构至为关切。其操作中展示了系统方法,重视个体特异性和证候随机性、治病求本、讲求程式和套路、在多元框架中重视发挥医家创造性等待征。医家的运用有法式检押、圆通活法与不辨之辨等境界。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的中医诊疗模式。该模式的实际作用有限,且存在缺陷:(1)缺乏理论支点;(2)“证”概念的混乱,且还造成相关中医概念之间关系的混乱;(3)在疾病并存时,缺乏对“证”归属的分辨,可将合并疾病之“证”误认为是所针对疾病之“证”。缺陷使其不宜继续作为中医的诊疗模式。文章提出构建一个新的诊疗模式,该模式既保留了“辨病脉证治”的内容,又可使中西医之病互通、二者可以接轨。具体方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内分析西医的一个病,以中医思维模式表达、命名该病,使中医所辨之病即为西医所诊之病。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医的宏观与微观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明 《陕西中医》1989,10(8):360-361
<正> 中医学是在总结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在我国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古老医学中,作为完整体系保留至今,并将发扬光大的,仅有中国医学。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核心所在和一大特点。近年来,辨证论治发展较快,有人将现有的中医辨证论治形式归纳为传统诊断的辨证论治、双重诊断的辨证论治和试探证候的辨证论治。笔者概之为宏观、微观辩证论治,并对此作粗浅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尤其是基因的问世和“后基因工程”的提出 ,科学家预测“个体化”思想可能是未来医学的一种模式 ,而且医学界也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个体化”的思想运用于临床。中医由疾病的反应和脉证的变化测知疾病侵入人体脏腑经络之部位 ,从一切外因证发生、发展与转变过程的不同形式中 ,找到共同规律 ,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就是所谓的“个体化”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次提出的六经辨证的辨证施治原则 ,可说是中医“个体化”思想的最早体现。现就《伤寒论》辨证论治中注重个体化的思想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