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建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6):3554-3555
目的 了解标本送检错误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2006年6-8月收集的化验标本收集过程错误的分析,寻找问题,制定对策.结果 造成标本留取送检错误的原因主要为人员因素、程序因素、设备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建立标准化程序、改进原有设备,可明显降低错误率.  相似文献   

2.
胡曙荣  蔡娜 《当代护士》2014,(1):172-174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不合格血标本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0年6月~2011 年3月之间收集22420例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每组各11210例,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而干预组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送检,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以及其他项目,最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7.823%,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发生溶血、送检的存放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检验人员查对不严、管理不到位、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7名护士组成QCC,收集同期痰标本送检率,再次收集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以及标准化。结果:经过7个月的品管活动,痰标本送检率从63.0%上升至91.6%,目标达成率为132.4%。结论:采用QCC对患者痰标本送检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痰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300 657例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送检总数1 292例,总不合格率0.43%。不合格原因前5位分别是:标本不足(或空管)31.0%、凝固24.5%、溶血16.2%、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错误9.5%、条码信息不全或错误9.0%。与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比较,质量改进后标本不合格率由0.54%下降到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个科室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标本拒收管理,加强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及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送检现况进行调查,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要点,提高宣教水平、丰富宣教方式、制定相应工作流程、改变痰标本采集容器样式、统一易混标本的收集容器,制定交接管理表格等,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痰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98例,对误差类型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所有误差的血液标本中,凝血标本发生率最高,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者次之;而标本检验误差原因中送检因素占43.9%,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因素次之,占34.7%;送检因素造成的误差中,由于送检时间过长引起的误差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血液标本出现误差较为常见,且引起误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因此需在各个环节加以重视,提高操作者临床技能及责任心的同时,加强送检工作,同时严格规范标本检验操作,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简称"社康站")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检验科拒收的69例各社康站送检不合格标本的信息.按照拒收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检验项目中出现不合格标本的例数.结果:69例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为溶血、凝血、标本量少、检验项目与标本不符、标本污染、标本送检不及时、抗凝剂选择不当,其中标本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标本送检不及时居不合格率的前4位.结论:应完善标本采集、规范操作与运送的流程,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对我站在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年工作中出现的6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予以回顾性分析,探究形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血液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提升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结果: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献血者自身因素、标本送检原因以及标本检验原因.结论:在血站血液检验过程中献血者自身因素以及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及标本检验过程的不合理操作等是导致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减少其误差,就要加强对血液检验工作中的各项操作,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操作技能以及送检工作,从而提升血站血液检标本误差.  相似文献   

9.
潘伟 《全科护理》2012,10(32):3048-3049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体检中心的体检者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有16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其原因包括采集试管错误、采集方法不当、采血量不足、标本送检不及时、护士责任心不强、体检者自身原因等。[结论]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提高体检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鄢化章  林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1-1312
目的通过分析找出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制订对策。方法对阳春市中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1 284份尿液标本与860份粪便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尿液标本56份(4.3%);不合格粪便标本68份(7.9%)。不合格原因:标本量不足84份(67.7%),污染10份(8.0%),容器错误6份(4.8%),标识错误5份(4.0%),超时送检19份(15.3%)。结论粪、尿常规标本采集前应对护士进行培训及指导,确保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生血标本采集错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6年发生的25例血标本采集错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错误的原因包括人员因素(护士和患者)、管理因素(法)、材料因素(料)、环境因素(环)几大方面。结论可通过加强管理、完善相关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相关知识,来减少标本采集的错误率发生。  相似文献   

12.
标本的质量决定检验结果的质量,不合格的标本必然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为了使各临床各科室重视送检标本的质量,减少和避免不合格标本,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笔者统计了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399 712份标本,其中有2 336份不合格标本,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标本误差发生率,提高血液检测结质量。方法对某科2014-01—2016-12出现的107例误差血液标本,由某科质控小组成员参照血液标本质量标准对所有标本进行质量检查,确定为误差标本后,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为采集因素占28.1%,送检因素占44.0%,检测因素占16.8%,患者自身因素11.1%;送检因素造成的误差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因素。结论标本采集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送检过程是引发标本误差的重要环节,标本采集前患者进食或者剧烈运动,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临床送检不合格血液标本1063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成临床送检血液标本不合格类型及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方法收集1063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1063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凝血实验标本765份(72.0%),其中抗凝标本凝固227份(29.6%)、溶血252份(32.9%),脂血159份(20.8%)、标本量不准116份(15.2%),标本错误11份(1.4%)。血常规标本119份(18.7%),其中抗凝标本凝固98份(49.2%)、标本量不准97份(48.7%)、标本错误4份(2.0%);红细胞沉降率标本99份(9.3%),其中抗凝标本凝固52份(52.5%),标本量不准47份(47.5%)。结论医护人员了解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熟练掌握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临床标本送检的常见错误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强 《临床荟萃》2000,15(6):273-273
临床标本送检中经常遇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其中有些直接影响了病理诊断 ,也影响了医疗质量 ,造成不必要的错误治疗。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就一些常见错误做一总结。1 标本送检的目的和意义病理诊断的任务是对有关疾病提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提供可能的病因学证据或线索[1] ,标本送检的目的及意义在于肯定疾病的诊断 ,纠正临床错误诊断 ,做到早期诊断 ,发现临床没有发现的疾病 ,为临床提供对疾病预后的估计材料。2 标本送检中的常见错误及处理2 .1 标本盛装器具及固定液不合要求 常见错误为多用塑料袋或手术乳胶手套盛装、75 %酒精固定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活动主题,活动前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错误的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管理前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为1.05%,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后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及团队凝聚力等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圈员的团队凝聚力和手术室病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本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年发现不合格病原学标本1 102例,不合格率为20.64%,其中痰标本占不合格标本的57.44%。主要原因是采集方法不当,痰标本中混入杂质、血液标本污染等。结论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率过高,主要是采集方法不当,应加强采集标本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静脉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本文对1 648例静脉采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静脉采血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等。结论为了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提出相应临床对策:严格查对、正确采集、及时送检、健康宣教等措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沧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出现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中心不合格标本按照类别、数量、拒收原因分别进行计数统计。结果采血量少、溶血、凝血、抗凝管使用错误等是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尿液和粪便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少、标本被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分析不合格原因,在标本采集前准备运输、拒收等方面进行整改,做好分析前的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存在问题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主要存在粪标本量不足、尿液标本污染、痰标本污染和标本采集延误、血培养瓶送检数量上不符合要求,标本不及时运送以及暂存错误等问题。经干预措施的实施,各类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如编写标准操作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督促护士加强主动学习;发挥护士长职能,强化环节管理;加强质量督查,落实奖惩制度等可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质量,为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