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聿同  张十一 《山东医药》2001,41(16):53-54
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最严重伤残 ,多见于摔倒、车祸、运动时牵拉伤 ,其次为压砸伤 ,切割伤 ,枪弹伤 ,产伤 ,也见于药物、手术、放射线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理像其他周围神经损伤一样 ,由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决定。Narakas提出部位分类法 :1节前损伤 (根性撕脱 )。 2神经根和近干损伤。 3锁骨后损伤。 4远侧束损伤。 5上肢主要神经损伤。根据神经根颈部损伤又可分为 :1颈 5、6 损伤。 2颈 5、6、7损伤。 3颈 8胸 1 损伤。4颈 7,8,胸 1 损伤。 5全臂丛损伤。颈 5、6 根性损伤 ,即上臂丛损伤称为 Erb- Duchenne瘫痪。颈 8胸 1 根性损伤 ,即下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引起食管入口下部损伤率、原因及减少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6 040例行胃镜检查者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3组:普通胃镜操作组(普通胃镜组2 862例)、无痛胃镜常规方法操作组(无痛常规组1 614例)、无痛胃镜改进方法操作组(无痛改进组1 564例)。统计每组食管入口下部的损伤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食管入口下部共发生损伤204例,损伤率3.4%(204/6 040)。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损伤和显著损伤。普通胃镜组损伤率4.1%(117/2 862),其中轻度损伤率3.1%(88/2 862),显著损伤率1.0%(29/2 862);无痛常规组损伤率3.7%(59/1 614),轻度损伤率2.8%(45/1 614),显著损伤率0.9%(14/1 614);无痛改进组损伤率1.8%(28/1 564),轻度损伤率1.6%(25/1 564),显著损伤率0.2%(3/1 564)。无痛改进组损伤率、显著损伤率均低于普通胃镜组、无痛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可引起食管入口下部损伤,其中常规方法操作的损伤率与普通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引起关注。通过一些操作方法的改进,可降低无痛胃镜检查引发食管损伤特别是显著损伤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氧自由基对大鼠海马及皮层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对大鼠海马和皮层的损伤作用。方法 制备海马和皮层氧自由基损伤的大鼠模型 ,分析氧自由基代谢变化 ,核DNA损伤情况 ,蛋白质和脂质的损伤情况 ,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等。结果 氧自由基可造成组织细胞核 DNA损伤 (DNA单链断裂增加 )、蛋白质损伤(羰基增加、ATPase活性下降、无活性或 /和低活性 SOD增加 )和脂质损伤 (LPO增加、自由基总量增加 )以及组织细胞结构损伤。结论 氧自由基可造成广泛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放射线损伤是指放射线造成的随机效应(DNA损伤)或非随机效应(细胞损伤)。皮肤损伤是放射线损伤的最常见后果(如本期报道的一例射频消融术后并发放射性皮炎)。皮肤是一种分化活跃的组织,但对放射线中度敏感。皮肤损伤的典型部位是背部,可能与睡眠时背部受压有关。血管胶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皮肤损伤易感。许多化学物质和药物增加皮肤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过去不少医生将两种以上的脏器损伤或不同部位的合并损伤称为复合伤,这是错误的。所谓复合伤是指多种致伤因子所引起的损伤,例如机械性创伤、物理性损伤、化学物质损伤以及生物学损伤诸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时 ,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 ,直接参与神经元损伤 ,其机制与氧化DNA损伤有关。氧化DNA损伤主要包括DNA单链损伤和双链损伤。DNA单链损伤可造成多二磷酸腺苷 核糖多聚酶 (PARP)过度激活 ,并引起辅酶I(NAD )衰竭 ,使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研究氧化DNA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寻找抑制DNA损伤的特异性药物 ,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俊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2):1223-1225
目的分析急性脊柱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的MRI检查的临床情况及MRI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经MRI明确诊断为颈椎损伤25例,胸椎损伤36例,腰椎损伤39例,其中包括椎骨骨折、椎体脱位、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结论 MRI是急性脊柱损伤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骨微损伤是指继发于骨疲劳的骨显微结构的改变,骨微损伤可能引起骨的机械特性和材料特性的改变。很多实验证明骨的周期性和疲劳性负重可以引起骨微损伤以及微损伤的聚积。另外,某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微损伤的聚积和修复也有一定的作用。作者从骨微损伤的分类、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修复机理、骨微损伤的聚积与骨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骨微损伤的影响等方面探究骨微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肿瘤抑制因子(PHB)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损伤组18只。对照组颈动脉插管但不行球囊损伤,损伤组制作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7、14、28 d各取6只大鼠,取血管标本,HE染色测定各组增殖血管内膜面积;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PHB。结果正常血管内膜仅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中层为呈梭形的平滑肌细胞。球囊损伤后7d,血管中层增厚,新生内膜形成,有4~6层细胞,损伤后14 d内膜层显著增厚,有8~10层细胞;损伤后28 d内膜层继续增厚。损伤组增殖血管内膜面积损伤后28 d>损伤后14 d>损伤后7 d>对照组,P均<0.05。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仅有少量PHB表达,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PHB在球囊损伤后7、14 d表达增加,28 d表达高峰,PHB表达损伤组损伤后28 d>损伤后14 d>损伤后7 d>对照组,P均<0.05。结论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少量PHB蛋白表达,球囊损伤后增殖的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中PHB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本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男女性别比为3.8∶1。脊髓损伤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还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近年来,脊髓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损伤和恢复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1~6]。进行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适宜的脊髓损伤模型。近年来,各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脊髓损伤复杂的病理机制及损伤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理解剖因素在门静脉损伤中的机制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门静脉损伤中病变部位的病理解剖因素在门静脉损伤中的机制。结果门静脉损伤部位中主干损伤33例,右干损伤3例,左干损伤1例。门静脉损伤常见的病理解剖因素有:胆道再手术合并胆总管或胆肠吻合口周围致密粘连27例次;门静脉高压伴胆管壁及周围静脉曲张16例次;肝门旋转移位,门静脉、胆总管异位10例次;门静脉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围绕门静脉管壁生长12例次。结论病理解剖因素在门静脉损伤中是一个客观因素,手术医生提高其认知程度,有利于预防门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与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直接参与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氧化DNA损伤有关。氧化DNA损伤主要包括DNA单链损伤和双链损伤。DNA单链损伤可造成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过度激活,并引起辅酶I(NAD^*)衰竭,使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研究氧化DNA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导找抑制DNA损伤的特异性药物,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防治血管内膜损伤后再狭窄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E染色检测假损伤组、损伤组和粉防己碱组损伤后28天的血管形态学改变;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损伤组和粉防己碱组损伤后71、4和28天增殖细胞核抗原、平滑肌α-肌动蛋白和p38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损伤组血管壁各层结构完整;损伤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增加,管腔面积显著缩小;粉防己碱组内膜增殖较损伤组明显减轻,管腔面积增加。损伤后7天,粉防己碱组与损伤组之间血管壁平滑肌α-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38表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内膜增殖程度亦基本相同。粉防己碱治疗14和28天,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38表达均低于损伤组;而损伤后14天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略高于损伤组,损伤后28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粉防己碱可不同程度地拮抗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p38信号转导,继而减缓新生内膜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氟性骨损伤患者心功能和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丽水地区某铝业公司职业健康体检的200名电解车间的氟接触工人,拍摄骨盆和右前臂X线正位片,按照X线的骨骼改变确定氟性骨损伤。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慢性氟接触200名中,发生氟性骨损伤31例,占15.50%。氟性骨损伤组LVEF低于无氟性骨损伤,且LVEDD和LVESD高于无氟性骨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性骨损伤组总体DNA损伤率高于无氟性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性骨损伤组尾部DNA百分率、Olive尾距和尾长高于无氟性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氟性骨损伤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而与LVEDD、LVESD和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氟性骨损伤患者存在心功能异常和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常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判断预后及评价心肌保护措施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胞质内,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细胞膜破损,心肌标志物释放入血液,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可以了解心肌损伤程度。目前应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I、缺血修饰白蛋白等。本文拟就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阴茎损伤是较少见的泌尿外科急症.阴茎损伤原因多样,无论是单纯阴茎损伤或伴发于其他损伤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就会增加患者许多痛苦甚至造成更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于预防损伤后远期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研究按照阴茎损伤是否与外界相通将其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来阐述阴茎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免疫介导心肌损伤的机理廖玉华免疫介导心肌损伤可以发生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导致心功能不全。损伤过程可能是原发性血管细胞损伤,因心肌缺氧和产生自由基,导致继发性心肌损伤;也可能是原发性心肌细胞损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子均可能参与原发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关节镜确诊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的200例患者,其中膝半月板损伤197例,关节软骨损伤202例,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比诊断,比较并分析MRI或CT与关节镜之间检出率差异。结果 MRI检查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与关节镜检出率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显著低于关节镜检查检出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I确诊的检查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检出率,P0.05,以半月板损伤Ⅲ级和关节软骨损伤Ⅳ期的检出率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和CT均能够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作出诊断,但MRI检出率高于CT诊断,建议临床确诊时采用MRI影像作为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血管的新生与重塑作为血管发生,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在维护机体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正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机体血管发生损伤情况下,血管的新生与重塑往往成为影响机体损伤发展及修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机体损伤的急性期,相应损伤因子或炎症因子可通过促进损伤部位周围血管结构损伤或者重塑,从而改变局部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加重组织的损伤~([1]);而在恢复期,血管新生及新生血管结构重塑又是机体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腺闭合性损伤21例。结果 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19%。其中Ⅲ级以上胰腺损伤死亡率60%,Ⅱ级以下死亡率6.3%。死亡4例中。直接由胰腺损伤致死2例,均为Ⅲ级胰腺损伤。且均为单纯胰腺损伤。另外2例由于严重复合伤致死。胰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结论 治疗胰腺闭合性损伤的关键是:在树立“胰腺损伤”意识的基础上,结合血清酶学、影像学检查予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