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脑卒中患者287例,分析急性期糖代谢异常在年龄、卒中类型、既往病史等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65岁、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高脂血症、体质指数≥30 kg/m2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65岁、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7分、无高脂血症、体质指数<30 kg/m2的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脂血症、体质指数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年龄、高脂血症和体质指数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填  马涤辉  孙龙 《医学综述》2007,13(5):385-387
脑卒中,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对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本文综述了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辅助检查等等诸多因素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对于指导早期干预治疗以及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基本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对基本特征及接受不同治疗手段后6月重大心脏事件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了分析与评估;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心肌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出现再梗死、复发性心绞痛、心衰及介入治疗的6月心脏事件有关;ApoB、肌酐、心脏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出现再梗死及介入治疗与6月死亡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心肌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出现再梗死、复发性心绞育及心衰为6月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的预后因素;ApoB、年龄、心肌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出现再梗死、心衰及介入治疗为6月死亡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S为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治疗及对预后因素积极干顶,临床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4.
肾功能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入院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3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按eGFR[m l.m in-1.(1.73m2)-1]分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组(≥60)、中度不全组(30~59)和重度不全组(<30),对其基线特征、治疗状况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比较,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更加倾向于高龄、女性、合并症更多,发生心脏性事件的风险更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心脏性死亡风险比分别为2.96(95%CI:2.23~3.65,P=0.017)和8.14(95%CI:7.04~8.98,P=0.009)。结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不同程度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对这一特殊人群应给予更为积极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心脏肌钙蛋白 (cTn)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 ,存在于肌凝和肌纤蛋白表面 ,含cTnT、cTnI、和cTnC 3个亚单位 ,组成复合物共同调节心肌的舒缩 ,当心肌细胞受损后 ,细胞内游离的cTn迅速释放 ,以后结合的cTn逐渐释放入血循环。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cTn检测较传统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 20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狭窄程度主要是90%~99%,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狭窄程度主要是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74%中高血压、高尿酸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75%~89%中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90%~99%中冠心病家族史、饮酒、超重、高三酰甘油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100%中男性、肥胖、高FIB水平患者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饮酒、超重、肥胖、FIB、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均是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超重、肥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为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将 161例脑卒中病人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 3组 (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 ) ,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与患者发病类型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 :糖尿病组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 ,占 96% ,较其余两组比率分别为 79%、64 %高 ,在非糖尿病组中 ,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 (包括痊愈率 )较高血糖组高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以高血糖组病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方法能否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Bobath疗法和临床试验方法进行对照评价。结果:①早期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简式评分法(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MESSS)、改良Bobath指数评分法(MBI)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改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期康复组康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Bobath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改善临床预后,降低病人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的基本特征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入选 15 0例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者 ,对其基本特征及接受不同治疗手段后 7d、6个月的病死率及重大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登记及电话随访 ,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入选患者平均年龄 (6 0 .9± 9.8)岁 ,其中男患占 5 5 .2 % ;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者 134人 ,占 89.3% ,非Q波心肌梗死者 15人 ,占 10 .0 % ;(2 )住院期间 ,行冠脉造影者 6 8人 ,其中接受PTCA治疗者 35人 ;住院期间 ,发生心肌梗死 11例 (占 7.3% ) ,出现心衰 8例 (5 .3% ) ,死亡 5例 (3.3% ) ;(3)与 7d病死率独立相关的预后因素依次为心肌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出现再梗塞 ;(4 )与 6个月病死率独立相关的预后因素依次为载脂蛋白B >1.10 g/L、年龄 >6 5岁、心肌梗死病史及再梗塞病史。 结论 :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其基本特征及预后因素的评估 ,早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高永开 《西部医学》2017,29(6):847-84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6例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与年龄、教育程度、合并脑卒中、合并糖尿病、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评分相关,其中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以MoCA评分、MMSE评分、住院时间危险度(OR=6.711、6.013、5.697,P<0.05)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教育程度、脑卒中、糖尿病、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评分与住院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密切关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 ,年龄 4 5~ 6 5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4 0 0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 392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 398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 ,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 0 5 ) ;冠心病组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或脑卒中组 (P <0 . 0 1) ;脑卒中组的平均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或脑卒中组的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P <0 .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仍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P<0 . 0 5 ,P<0 . 0 1)。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收缩压、平均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脉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s a well-established method for managing coronary diseases. However, the increasing use of PCI has led to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CVA) related to PCI.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CVA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known stroke history.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 2005 and March 1, 2009, 621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underwent a total of 665 PCI procedures and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ious medications, procedures, neurologic deficits, location of lesion and in-hospital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a CVA after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visit and before discharge were reviewed. Results Acute CVA was diagnosed in 53 (8.5%) patients during the operation or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Seventeen patients suffered from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hirty-four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wo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erebral hemorrhage. The risk factors for CVA after PCI in stroke patients were: admission with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use of an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urgent or emergency procedures, diabetes mellitus, and poor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rterial fibrillation,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dyslipidemia, tobacco use, and no/irregular use of anti-platelet medications.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CVA during and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strok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histor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betes mellitus, dyslipidemia, tobacco use, and no or irregular use of anti-platelet medications were at higher risk for recurrent stroke. This study showed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 coronary svndromes and in-hospital stroke after PCI.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就医时间的调查,指导此类病人及时就诊。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就医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并按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长短判别就诊的及时性。结果9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仅有9.32%的患者在发病<1h就医,1~6h为27.23%,6~12h为33.16%,而>12h高达30.30%。较及时就医者为36.55%,不及时就医者为63.45%,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36.69,P<0.01)。结论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未能早期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龄老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的冠状动脉特点、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治疗现状。 方法 比较536 例≥ 80 岁ACS 患者与568 例60-70 岁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治疗现状,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分析病变支数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 80 岁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 <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增高(P <0.05),多支病变、左主干、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增多(P <0.01),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用普及,β 受体阻断剂和ACEI/ARB 应用率下降(P <0.01)。在0、1、2 支及多支病变组,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显著(P < 0.01)。随着病变支数增多,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增高(P < 0.01),严重狭窄和完全闭塞的比例增高(P < 0.01)。 结论 高龄ACS 患者病变复杂、合并疾病多,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是高龄老人ACS 的危险因素,与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整体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2-9月在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9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89)和观察组(n=90),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项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2年发现,对照组患者再梗死、心绞痛发作、死亡比例分别为19.1%、51.7%、14.6%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11.1%、37.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院283例PCI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ACS患者,排除既往肺部基础疾病和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及以上或需药物干预治疗)的患者。采用Borg评分量表评估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出血分级评估患者出血情况,分析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16.3%(46/283),其中服药1周内发生呼吸困难者占60.9%(28/46)。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56.5%,26/46),中度、重度呼吸困难分别占28.3%(13/46)和15.2%(7/46)。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占8.5%(24/283),其中因为不能耐受呼吸困难而停药者占62.5%(15/24)。呼吸困难组患者出血事件、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左心房容积均高于非呼吸困难组(P均<0.05),而LVEF低于非呼吸困难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事件、低LVEF、男性、吸烟史是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呼吸困难的风险是未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2.925倍(OR=2.925,95% CI:1.386~6.175,P=0.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的诊断界值为61%,即LVEF ≤ 61%的ACS患者更容易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结论 呼吸困难在服用替格瑞洛的中国ACS人群中较常见,其程度多为轻度且大部分在服药后1周内出现。出血事件、低LVEF、吸烟史和男性是ACS患者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常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调查、既往病史、头颅CT或MRI检查.在患者发病第14~28天内,按照中国精神障碍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评估生活能力.结果:102例患者合并PSD 46例,发生率45.09%;PSD的发生在脑卒中的性质和病灶构成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的发生率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伴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D患者合并症≥2种者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PSD发生均有明显关系(P<0.01),ADL评分高是 PSD的保护因素.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SD与脑卒中的部位和性质均无明显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均有明显关系.PSD发生率与合并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吕新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185-187,190
目的:分析并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U波倒置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ACS患者86例,根据心电图U波倒置与否分为U波倒置组和U波非倒置组;比较2组各冠状动脉病变指标差异。结果:38例患者存在U波倒置,48例患者无U波倒置。U波非倒置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U波倒置组(P<0.01),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U波倒置组(P<0.01)。U波倒置组与U波非倒置组比较,E/A比值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减小(P<0.01)。U波倒置组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U波非倒置组主要表现为无明显病变与轻度狭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波倒置组的左主干与左前降支两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U波非倒置组(P<0.01和P<0.05),而2组的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两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单支、双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波倒置深度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U波倒置情况能够有效反映出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南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中位数来计算苏南地区ACS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个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苏南地区ACS患者危险因素个数的中位数为5;在单个危险因素亚组中,年龄>5岁、高密度脂蛋白(HDL)<40 mg·dl-1(男性)或<50 mg·dl-1(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甘油三酯(TG)>150 mg·dl-1、前驱糖尿病的患者较无此类因素者危险因素个数的中位数之比为6∶5;而低密度脂蛋白(LDL) >70 mg·dl-1亚组中位数之比为5∶4;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亚组中位数之比分别为6∶4、7∶5;吸烟、肥胖、CRP>2 mg·L-1亚组中位数之比为5∶5.所有患者危险因素个数从2-8,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患者中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19.3%增加到38.6%.结论:在本次调查的苏南地区人群中,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将导致该患者总体危险因素个数增多,而年龄> 65岁、HDL<40 mg·dl-1(男性)或<50 mg·dl-1(女性)、LDL>70 mg·dl-1、高血压病、糖尿病、TG>150mg·dl-1、前驱糖尿病亦是危险因素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