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州市儿童肥胖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肥胖现状,探讨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 [方法]采用多级整群分层抽样,对8~13岁151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并从中抽取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学生208名进行干预研究,采用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合理营养综合干预措施为主要内容,对减肥前、后的行为、形态指标进行干预研究. [结果]干预后的超重与肥胖儿童行为、形态变化较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防治儿童超重与肥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托幼机构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托幼机构实施儿童肥胖干预监测前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对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求更合适的管理途径和方法。【方法】每3年对重点区域托幼机构儿童的发病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3~6岁肥胖高发年龄组(以幼儿园为监测单位)进行连续干预监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方法主要参照WHO标准。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1999年调查了上海部分幼儿园10 692名3~6岁儿童的肥胖的检出率为8.49%,是1996年同地区同年龄组的(3.76%)2.27倍;经过对幼儿园儿童实施肥胖干预措施后,2002年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8.01%,肥胖检出率下降。2002~2004年,对本市的19个幼儿园进行强化监测后,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5.30%,明显低于非监测点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7.58%。【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了解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的各项体检指标干预前后变化,为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海淀区216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适宜的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医务及家长监督、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下降,13.4%的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3,P<0.01).儿童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改善明显,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多项指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适宜的运动方式,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肥胖有效、方便、无副作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中国儿童肥胖流行趋势日益严重。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1)。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很多,多采用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的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措施多种多样,干预效果也不一致。对不同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有关报道,肥胖可简单地定义为过多体脂堆积达到可危害健康的程度的一种疾病[1],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为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占肥胖症总数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肥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82名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并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1学年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果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学校运动俱乐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效应,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上海二联小学7~9岁儿童,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标准为评价标准,共筛出超重和肥胖儿童85名。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6名)和对照组(19名)。对干预组儿童进行学校运动俱乐部群体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1.5 a后对2组儿童躯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肥胖和超重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下降25.8和1.5个百分点;干预组男童身高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女童体重平均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肥胖超重儿童在运动俱乐部活动中运动步数基本稳定在每天4 000步,达到运动干预规定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稳定在140次/min的最佳运动心率水平上。结论采用计步器和心率表对运动干预过程实施监控,建立肥胖儿童个人运动管理档案,合理调节运动处方,是科学管理干预运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对策,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8所小学7~11岁肥胖学生40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4所学校的肥胖学生278人为干预组,另4所学校的127名肥胖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干预学校的学生进行2a的干预和追踪研究,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关于肥胖和合理营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率比对照学校高,肥胖儿童的BMI有下降趋势。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肥胖儿童有一定预防和控制作用,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肥胖门诊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1995-2011年肥胖门诊就诊肥胖患儿1 045人,选取随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的115人,评价肥胖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初诊肥胖患儿1 045人(男712人,女333人),随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115人(男74人,女41人),低年龄组(≤11岁)及高年龄组(>11岁)经门诊干预1~3个月、4~6个月及6个月以上干预后,肥胖度分别降低8.8%和7.8%、18.8%和16.5%、27.4%和25.2%。两个年龄组在肥胖门诊干预4~6个月和6个月以上显效率(87.2%和87.5%)明显高于1~3个月(51.6%)((χ2=26.29,P<0.01))。初诊肥胖度及随访持续时间与肥胖度改善正相关(r分别为0.35和0.53,P<0.01),初诊年龄与肥胖度变化负相关(r=-0.24,P<0.05)。 结论 通过肥胖门诊对肥胖患儿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有助于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但目前肥胖门诊患儿的依从性还不是很乐观。  相似文献   

10.
了解采用结合移动健康技术辅助饮食及身体活动的综合干预对学校儿童人群进行干预的效果,为有效开展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1 所学校共58 名四年级学生进行3 个月的综合性肥胖干预,干预期间采用微信服务号的形式加强家长互动.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及体成分等身体测量,并调查肥胖相关的饮食及身体活动行为的达标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儿童的体质量指数Z 评分、腰臀比及舒张压差值分别为-0.13,-0.02 和-2.47 mmHg,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24,-2.07,2.15,P 值均<0.05).超重肥胖率和中心肥胖率均下降(39.60%和34.48%, 36.21%和32.7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干预前后肥胖相关的行为达标率除过量饮食外均得到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3.85,4.00,8.26,7.54,9.85,P 值均<0.05).结论 采取移动健康技术辅助的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善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叶亚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文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499-501,504
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综合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城区确定6所幼儿园,以其中3所为干预组(429人),另3所为对照组(407人).干预组采用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随访1 a.结果 完成监测814人,入组时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4.1%,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0.05).随访1 a后干预组儿童进食甜饮料、甜点频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4,9.10,P值均<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重与肥胖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超重及肥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三~五年级学生744名进行体检,以检出的超重及肥胖者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发育指标的测量。按班级分层,将每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2组,再将每个班的2组学生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干预后肥胖程度加重的趋势得到控制,BMI指数的增加得到减缓。干预组干预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舒张压测量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肥胖程度的增加,达到了缓解肥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寻找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4所幼儿园2006年9月新入园的3岁(小班)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幼儿园儿童实施为期3学年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及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肥胖发病率从9.8%下降到5.7%,而对照组肥胖发生率从10.1%上升到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幼儿园,加强家园联系,从健康教育入手,采用饮食管理及坚持运动锻炼的群体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上城区甲级幼儿园儿童肥胖消长情况及干预效果,探索合理的肥胖干预措施。方法2012年对25家甲级幼儿园318名肥胖儿童的监测干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上城区甲级幼儿园儿童肥胖率6.31%,其中男童肥胖率为7.46%,高于女童的5.00%(P〈0.05)。轻、中和重度肥胖构成比为54.40%、39.63%和5.97%。肥胖干预有效率为15.41%,其中3家按"省项目"要求干预的幼儿园儿童肥胖干预有效率为43.48%,高于非省项目幼儿园的13.22%(P〈0.05)。不同肥胖程度儿童干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程度轻者干预有效率高;但在不同性别和建档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的体重控制比较困难,按肥胖综合干预项目进行干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吧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结果干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除了亲子关系、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3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外,在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均有差异(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差异显著(P〈0.01),肥胖儿童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显著(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比较,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适宜的干预措施和适宜的干预场所对于实施有效干预至关重要。本文从儿童肥胖干预场所的角度出发,综述儿童肥胖干预场所(学校、家庭、社区和多个场所联合)的干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场所进行干预的作用与局限性,发现更为有效且实施性强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两所幼儿园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幼儿园采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家长健康教育。罗星幼儿园采取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锻炼、家长健康宣教但未进行饮食结构调整。【结果】实验幼儿园最初6个月仅对肥胖儿童给予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明显增加(从6.6%增至12.2%),以后对全园儿童进行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罗星幼儿园肥胖儿发生率逐年略有增加。两所幼儿园停止肥胖干预、肥胖发生率均明显上升。【结论】幼儿园儿童肥胖干预尽可能采取群体干预,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且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肇庆市区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并观察营养干预对改善儿童肥胖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肇庆城区10间幼儿园913名儿童,进行幼儿的体格测量、幼儿园的膳食供给量调查和家长的问卷调查,针对有效影响因素进行家园结合的营养干预,半年后观察其对儿童肥胖的干预效果。结果肇庆市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67%,男童7.17%,女童8.35%。幼儿园膳食供给调查结果显示,高能量、高脂肪、低蔬菜量与儿童肥胖检出率有相关性(P〈0.05)。问卷调查中进餐看电视、有独立睡房、家庭高收入、家长肥胖、不爱吃蔬菜、放园后加餐过多等与肥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家园结合的知、信、行的干预模式,半年后幼儿的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儿童肥胖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园结合,对幼儿园的膳食干预和对家长喂养认知和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肥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及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之一。2004年3~7月本文作者和吉林省健康教育所对长春市朝阳区两所小学3~4年级学生进行肥胖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学校环境对肥胖儿童进行集体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学校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12周连续膳食与运动干预法”,根据在校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实施有利于控制肥胖的学校健康促进策略,于2001年10~12月对肥胖儿童开展集体干预活动。同时,对肥胖儿童饮食和运动行为给予个体指导。【结果】参与干预活动的90名肥胖儿童中有86.67%的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肥胖儿童身高、臀围、腹围、肺活量、总胆固醇等生理、生化指标也发生了明显改善。【结论】利用学校环境采用连续的饮食运动的集体干预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控制儿童肥胖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