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对于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一般多采用后颅窝枕下入路,但较大肿瘤且近中线压迫脑干者,或向幕上生长者,枕下入路全切肿瘤有较大困难。我们对两例桥小脑角巨大胆脂瘤向幕上及脑干腹侧生长,经小脑幕上入路全切肿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例1,女,46岁,三年来右手无力,一年半右下肢活动障碍,伴视物不清、复视、不自主发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4例上皮样囊肿进行显微外科切除。其中28例行枕下路,6例行幕上下联合入路,在显微镜下将肿瘤壁与其周围组织分离并切除,如切除困难应予以充分电灼。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28例,部分切除6例,面神经保留25例,术后死亡3例,2例死于脑干损伤,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术后症状改善25例,无变化4例,症状加重5例。随访10个月-3年,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再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能提高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全切率和疗效。在最大限度内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其周围的脑干,颅神经,静脉窦及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采用乳突后发际内皮肤切口,在枕部作骨窗约4×5cm,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观察其效果。结果26例桥小脑角区脑肿瘤,全切24例,6例听神经瘤与脑干之间粘连紧密,有2例与面神经、听神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而不能全切。结论枕下乙状窦入路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生长于桥小脑角区脑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区脑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6例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4例上皮样囊肿进行显微外科切除 ,其中 2 8例行枕下路 ,6例行幕上下联合入路 ,在显微镜下将肿瘤壁与其周围组织分离并切除 ,如切除困难应予以充分电灼。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 2 8例 ,部分切除 6例 ,面神经保留 2 5例 ,术后死亡 3例 ,2例死于脑干损伤 ,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 ;术后症状改善 2 5例 ,无变化 4例 ,症状加重 5例 ,随访 10个月~ 3年 ,复发 2例 ,均再次手术 ,再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能提高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全切率和疗效 ,在最大限度内切除肿瘤的同时 ,有效地保护了其周围的脑干、颅神经、静脉窦及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桥小脑角肿瘤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结果12例听神经瘤11例全切并保留面神经,1例因与周围血管、神经粘连紧密,行次全切除;8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连续收治的52例脑干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脑被盖7例,大脑脚2例,桥脑腹侧10例,桥脑臂8例,前后贯穿桥脑2例,桥脑-延髓4例,延髓15例,延颈4例。采用五种手术入路:poppen入路5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4例;经一侧颞枕小脑幕入路13例;桥小脑角入路7例;枕后正中入路23例。结果镜下全切47例,次全切除5例。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8例,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9例,血管网状细胞瘤7例,脊索瘤1例。结论合理的入路、术中耐心细致的操作是脑干肿瘤显微手术成功的关键。根据肿瘤性质采用不同的取瘤策略有利于减少手术对脑干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并总结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回顾性总结经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11例各个不同部位的颅底脑膜瘤,其中经额眉上或眉间上额纹切口切除双侧颅前窝底脑膜瘤25例,鞍区脑膜瘤(含鞍结节、前床突及鞍隔)23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8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和脑桥小脑角脑膜瘤18例;经改良的乙状窦前-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15例小脑幕脑膜瘤和4例镰幕区脑膜瘤,经相应部位开颅切除。全切除肿瘤104例,次全切除7例,无死亡。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一种损伤小和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小脑幕脑膜瘤24例,其中12例采用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另外12例采用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术。结果Ⅰ级切除6例,Ⅱ级16例,Ⅲ级2例,两组切除程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结果都比较好(P〉0.05)。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效果好,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晓路  程超  吴志峰  王诚 《江苏医药》2012,38(18):2202-2203
目的总结切除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蝶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19例,神经鞘瘤13例,表皮样囊肿4例。采用乙状窦前入路15例,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29例(80.6%),次全切除7例(19.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采用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切除蝶岩斜区肿瘤,有利于降低颅神经损伤、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鲁艾林  傅震 《江苏医药》1998,24(11):817-817
桥脑小脑角及颈骨岩尖部的肿瘤以神经纤维瘤、脑膜瘤、上皮样囊肿及脊索瘤等为常见,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如手术能达到全切除,其预后是满意的。但此两部位的肿瘤在晚期常生长巨大,并穿越天幕向幕上或下发展,给手术的全切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科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此类跨天幕肿瘤9例,应用乙状窦前迷路后联合人路,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例患者中,男《例,女5例。年龄24~60岁,平均《02岁。其中听神经瘤3例,三叉神经纤维瘤3例,天幕复发性脑膜瘤喇,桥脑小脑角脑膜瘤1例,岩斜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幕脑膜瘤87例资料.87例中,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23例,乙状窦后入路36例,枕部幕上入路2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颞下入路4例.3例血供丰富的巨大脑膜瘤,采用了射频热凝辅助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54例,次全切除31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视野障碍6例、脑神经损害3例、偏瘫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MRI和CT.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小脑幕脑膜瘤(tentorial meningiomas,TM)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小脑幕包括切迹缘和窦汇区的脑膜瘤,即天幕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脑干等重要结构通过,同时小脑幕具有十分复杂的空间结构,故对于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小脑幕脑膜瘤手术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脑幕脑膜瘤的治疗中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小脑幕脑膜瘤病例53例,研究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小脑幕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及治疗后疗效.分析显微手术后的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病死率,死亡原因.比较治疗前、治疗后Spitzer指数,评价患者生活改观情况.结果 小脑幕脑膜瘤患者在经过显微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情况巨大肿瘤<大肿瘤<中型肿瘤<小型肿瘤;治疗前Spitzer指数好9例,良好14例,治疗后好26例,良好14例,治疗前、治疗后Spitzer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5,P<0.01).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在针对与小脑幕脑膜瘤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3例经颞枕经小脑幕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行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例,好转5例。结论该入路具有创伤小、解剖关系简单、对小脑牵拉轻且显露范围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颞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 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3例经颞枕经小脑幕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行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例,好转5例.结论 该入路具有创伤小、解剖关系简单、对小脑牵拉轻且显露范围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显微外科耳后横向小切口入路是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入路之一。我院从1986年6月至1999年6月采用该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45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5例病人中,男18例,女27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6年至 2 0 0 2年 4月 ,共收治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15例 ,采用枕下倒钩形切口手术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年龄 2 4~ 6 4岁 ,,平均 4 4岁。其桥小脑角脑膜瘤 7例 ,乙状窦脑膜瘤 2例 ,岩骨处脑膜瘤 2例 ,幕下骑跨幕上脑膜瘤 1例 ,横窦脑膜瘤 2例 ,靠颈静脉孔脑膜瘤 1例。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本组病史最长 3a,最短 6个月 ,出现慢性头痛头闷 5例 ,癫痫 2例 ,轻度共济障碍 1例 ,面瘫并有高血压者 3例 ,面部麻木 3例 ,无症状 2例。1.3 影像检查 :15例全部经 CT及 MR…  相似文献   

18.
<正>脑膜瘤为颅内好发肿瘤之一,桥小脑角区(CPA)脑膜瘤由于位置特殊,症状常出现较晚,发现时体积已较大,部分病变可向内听道,甚至中颅窝生长,鉴别困难。为提高对CPA脑膜瘤磁共振成像(MRI)特征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PA脑膜瘤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探讨CPA脑膜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30例的临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该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选择。结果三叉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并不困难,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确保全切肿瘤的关键,本文报告30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显微手术,全切率达50%,肿瘤大部以上切除率达83.3%,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最佳方法,中颅窝肿瘤主张采用颞下入路,后颅窝肿瘤枕下乳突后入路是最佳选择,哑铃型肿瘤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颞下经小脑幕或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等联合入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71年以来手术治疗13例脑干肿瘤的结果。其中星形细胞瘤Ⅰ、Ⅱ级8例,Ⅲ级3例,室管膜瘤1例,1例未获标本。肿瘤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6例,肿瘤囊腔穿刺,侧脑室~枕大池分流1例。术后7例(手术9次)进步,5例无变化,1例恶化。手术入路取决于肿瘤部位及发展方向。本组多数采用枕下中线入路和桥小脑角入路。作者对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