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64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方法1999年1月~2004年4月经内镜、手术病理诊断的各种胃癌877例,其中胃印戒细胞癌64例,占7.3%,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详细了解病史、常规对胃溃疡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及定期进行复查、追踪,可明显提高本病的阳性发现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回顾手术切除Ⅰ~Ⅲ期胃癌的临床特点,研究胃癌、胃癌旁、胃正常组织TGF-β1的表达,探索能预测胃癌预后的临床及分子特征,寻找能够早期诊断及预测胃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分子标记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Ⅰ~Ⅲ期胃癌患者41例,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TGF-β1在胃癌、胃癌旁、胃正常组织的表达,探讨各组病例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与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结果 TGF-β1在胃癌组织、胃癌旁组织、胃正常组织均有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70.73%、34.15%、51.22%。TGF-β1在不同临床特征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饮酒史患者高于有饮酒史患者(82.8%vs 41.7%),肿瘤T分期T3~4期高于T1~2期(81.3%vs 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F-β1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DFS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3%与50%,P 0.05)。结论 TGF-β1在胃正常组织阳性表达有助于诊断胃癌,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阳性表达者DFS生存率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胃嗜酸性肉芽肿(GEG)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疾病。1937年Kaizser对本病首次进行描述。既往认为本病少见,但近几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本病报道已渐趋增多。日本报道发病率约为2%,国内报道为胃切除标本的1.4%~1.7%。本病术前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误诊率达6l%~100%。为掌握本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本文对我院1990年以来收冶的21例GEG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胃癌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新收治的3 009例胃癌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结果]老年组患者1 835例(60.98%),中青年组患者1 174例(39.01%);胃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0.28,老年组中男性比例79.3%高于中青年中男性比例75.2%(X2=7.066,P=0.008);胃癌患者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比例为13.8:4.5:1,老年组中民族构成比与中青年中民族构成比分布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9,P=0.992);病变在胃体者占49.4%.其次为胃窦胃角占23.6%,贲门(食管胃交接处)胃底占13.4%,涉及多部位者占12.5%,残胃者占1.2%;病理类型构成比大小顺序为低分化腺癌45.7%、中分化腺癌31.4%、黏液腺癌12.9%、高分化腺癌8.5%、印戒细胞癌1.6%.[结论]老年组胃癌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在临床上应采取相适应的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为90%,较晚的进展期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则为20~30%。单纯切除组的五年平均生存率为20.8~21.4%,而根治性切除组五年生存率则为31.2~41.5%。由此可见提高胃癌五年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准确而合理的施行根治性手术,因此,有必要从胃的胚胎、解剖学、胃癌淋巴转移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胃癌根治手术,加以认识提高及推广的必要。一、胃的淋巴引流与癌的扩散:从胚胎学观点说,胃与胰、脾、肝均从胚胎期前肠延伸而来,发育成器官后仍包裹在同一系膜之中,因而淋巴引流仍密切相关,因此胃癌的扩散,常常波及这些脏器的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病原组织学起源.方法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SSC)是很少见的,发病率仅占胃癌的1%.统计20年间(1986~2005年)1698例胃癌标本,仅有4例胃原发性鳞癌临床资料,占0.24%.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参考文献,对其组织起源进行讨论.结果4例PSSC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52.4岁.大体为境界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组织学分三级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结论胃原发性鳞癌极其少见,临床诊断因无特异性表现较为困难,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1980年~1989年10年间收治的胃癌姑息性手术患者243例.通过调查了解生存情况,资料整理分析后报告如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方式在胃癌不可能行根治术情况下的可行性、预后、围手术期相关的支持措施.方法探查决定使用姑息性术式时作胃大部分切除,不能切除者,行胃空肠吻合(短路)术,广泛性胃癌(皮革胃)作胃或空肠造瘘.为二期手术作准备.结果3年总生存率(36/243)14.81%;5年总生存率(19/243)7.81%;8年生存率(12/243)4.0%;10年以上生存率(7/243)2.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的全身情况不允许行根治术时,姑息性手术能有效维持生命的需要,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仍是外科手术,全胃切除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2000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加袋术治疗胃癌患者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世民 《现代保健》2011,(8):173-174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5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残胃癌患者中,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65.5岁.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5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48例为Billro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由胃镜发现50例(92.6%),钡餐造影发现4例(7.4%).4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手术后;胃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191例老年人胃癌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1例青年胃癌患者比较.结果 191例老年人胃癌男女比例为3.9:1.临床首发症状中,老年组患者以上腹部张痛、吞咽困难为最初临床症状者分别为62.8%、18.3%,而青年组分别为80.6%、3.2%,两组比较P<0.05,P<0.01.老年组病程较长,病程6个月以上者(34.0%)多于青年组(6.5%),P<0.05.老年组胃癌病理分型为高分化腺癌者(19.4%)显著高于青年组(3.2%),P<0.05;而低分化腺癌老年组(24.1%)低于青年组(41.9%),P<0.05.老年组胃底贲门癌多发(29.8%),高于青年组(12.9%),P<0.05;胃窦部癌老年组(32.5%)低于青年组(51.6%),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胃癌患者男性多见,发现时伴随症状较多,病程时间长,多数大于6个月,病变部位较青年患者有向近端胃移行的趋势.中、高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但整体病期均较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6年至1992年共收治残胃癌1例,残胃再发癌4例和华东医院收治的残胃癌10例,残胃再发癌4例共19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等加以讨论,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 19例中男18例,女1例,其中残胃癌11例,中位年龄为63.6岁,残胃再发癌8例,中位年龄为63.1岁,两者无显著差异。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53岁,中位年龄63.4岁,其中57~67岁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胃、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且对其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对残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4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9~2007年我科15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共发生FDGE 10例,发生率为6.4%,均发生于术后3~12 d.于1 w内治愈1例(10%),2 w内治愈5例(50%),3周内治愈4例(40%).所有患者于32 d之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 ,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理采用促胃肠动力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动脉插管置泵化疗对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87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胃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术中行胃动脉插管置泵、术中及术后经泵灌注化疗,对照组42例术后行静脉全身化疗.结果:治疗组半年生存率82.2%,1年生存率42.2%,对照组半年生存率52.4%,1年生存率19.0%(P<0.05).结论:胃动脉插管泵化疗对晚期胃癌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称为残胃癌(gastricstumpcarcinoma ,GSC) ,我院从 1994 - 2 0 0 3年共收治GSC 8例 ,占同期住院胃癌 1.6 % (8/ 4 92 )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共 8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4 3~ 81岁 ,平均年龄 6 1.8岁。距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间 17~ 36年 ,平均 2 8.3年。1.2 胃大部切除手术情况  7例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 ,其中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例 ,幽门梗阻 2例 ,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 2例。另一例为早期胃癌 (Ⅱc ,Ⅰa期 )行根治术D2 - 。手术时年龄 13~ 5 2岁 ,平均年龄 33.7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老龄胃癌患者人群实行了胃部大部分切除之后,临床的反应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2例老年胃癌患者,对他们进行胃大部份切除,对这些人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手术之前进行化疗,手术后结合生物免疫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综合治疗,术后这62位老年胃癌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仅7人,比例仅占11.3%,另外术后1~3年他们的生存率高达:78.0%(32/41)、58.5%(24/41)和39.0%(17/41)。结论 胃大部切除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重要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血清与胃组织Hp表达的相符性,为胃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胃癌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一步法检测血清Hp,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组织Hp,对312例胃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中经病理确诊的胃癌111例,胃癌前病变170例,浅表性胃炎31例.结果 血清及胃组织中Hp的检出率以胃癌前病变最高(分别为80.6%、86.2%),胃癌次之(分别为52.3%、66.7%),浅表性胃炎中检出率较低(分别为32.3%、38.7%),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组织Hp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结论 Hp参与了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发病过程,可把血清及胃组织Hp检测作为对癌前病变的初步监测及治疗观察指标之一.血清Hp检测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内容,对血清Hp阳性的患者建议做胃镜组织学检查及胃组织Hp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胃、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1],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且对其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屑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对残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联合术中化疗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6-2009年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93例临床资料,31例Ⅱ期胃癌行D2术,35例Ⅲa期行D3术,其中23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Roux-en-Y术(PR),17例Ⅲb行D3+联合胰体、胰尾、脾脏切除术;术中应用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IHCP)。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随访1~5年,Ⅱ、Ⅲ期胃癌行D2,D3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68.2%、43.6%和81.8%、61.7%、26.5%。结论进展期胃癌实施胃癌根治术并术中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被误诊的情况和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月被误诊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3例,并利用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2006年1月国内期刊发表的被误诊的病例181例,分析本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种类及误诊原因.结果 共有194例被误诊,分别被误诊为癫痫(67.01%)、病毒性脑炎(5.15%)、脑瘫(3.61%)等多种疾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对其临床认识不足和诊断思路狭隘等主观因素(54.3%),临床表现复杂(42.8%)等.结论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被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医生主观因素.重视对易误诊人群的筛查可以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