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拉西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使用吡拉西坦及盐酸培他啶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治疗VBI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复方吡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中老年良性记忆减退的疗效。方法 选择50周岁以上中老年良性记忆减退患者 6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 2组。治疗组用复方吡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和胆碱)2粒,po,tid;对照组用吡拉西坦胶囊 2粒,po,tid,一个疗程 60d。结果 治疗组记忆商(MQ)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别增加24.3±10.9和2.1±1.7;对照组分别增加11.9± 6.3和 1.5 ±1.0,两组的 MQ和 MMSE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组疗末MQ值比对照组疗末MQ值明显增高(P< 0.01)。结论 复方吡拉西坦治疗中老年良性记忆减退较吡拉西坦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复方吡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中老年良性记忆减退的疗效。方法 选择50周岁以上中老年良性记忆减退患6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2组。治疗组用复方吡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和胆碱)2粒,po,tid;对照组用吡拉西坦胶囊2粒,po,tid,一个疗程60d。结果 治疗组记忆商(MQ)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别增加24.3±10.9和2.1±1.7;对照组分别增加11.9±6.3和1.5±1.0,两组的MQ和MMSE 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均有非常显差异(P<0.01),但治疗组疗末MQ值比对照组疗末MQ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 复方吡拉西坦治疗中老年良性记忆减退较吡拉西坦疗效更显。  相似文献   

4.
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优于吡拉西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尼麦角林与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8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2组。尼麦角林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8±s7a),服用尼麦角林片10mg,tid,治疗8wk。吡拉西坦组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69±8a),服用吡拉西坦1.2g,tid,治疗8wk。结果:尼麦角林组总有效率为79%,吡拉西坦组为55%(P<0.05);记忆商数(MQ)和长谷川痴呆量分(HDS)尼麦角林组分别增值12±11分和7±6分,吡拉西坦组分别增值5±8分和4±4分,2组间比较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吡拉西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观察组静脉滴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颅内压与24 h尿量变化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24 h尿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92.5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为5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对于甘露醇有禁忌证患者,吡拉西坦可作为代替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吡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连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预后不良共8例(32.0%),观察组预后不良3例(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显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有效、安全,能够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80例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了给予常规处理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例(显效率为60.0%)、有效13例(有效率为32.5%)、无效3例(无效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7例(显效率为42.5%)、有效14例(有效率为35.0%)、无效9例(无效率为2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智力低下等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吡拉西坦对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改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存在颅内压偏高表现的86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滴注方式,实验组给予吡拉西坦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颅内压改善效果及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并开展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为(0.4±0.2)h,降压幅度为(10.8±4.8)mmHg,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无不良反应,各项治疗评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压偏高采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吡拉西坦可作为甘露醇的有效替代药物,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具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江苏豪森)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西安杨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理性行为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比较,寻找安全、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方法。方法300例伴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疗效相仿(P〉O.05),但奥氮平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P〈0.05)。结论奥氮平更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吡拉西坦片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浆法,以水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20 min 时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4.6 mm ×250 mm,5μm)为固定相,以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测定吡拉西坦的溶出度,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吡拉西坦在0.05-0.15 mg/mL 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A =1939.5C +374.45(r =0.9993)测定吡拉西坦平均回收率为99.5%(RSD =0.44%,n =12)。结论:增加吡拉西坦溶出度检查项极为必要。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正确,为完善吡拉西坦片的质量标准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刘杰 《医药世界》2009,(1):11-12
目的:对富路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做进一步探讨。方法:本资料纳入病例54例,遵循随机分组方案,治疗组28例(富路通治疗组),对照组(吡拉西坦治疗组)26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每8周记录1次MMSE、BRS指标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各进行一次实验室检查,以评定其临床安全性。结果:富路通和吡拉西坦治疗后患者MMSE积分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BRS行为量表评分的减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疗效有效率分别为75%、6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富路通能明显改善轻、中度VD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奥拉西坦组)和对照组63例(吡拉西坦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计分、MMSE计分、GCS计分及定量脑电图数据。结果:奥拉西坦对NIHSS和MMSE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吡拉西坦(P〈0.05),但对GCS的改善二者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定量脑电图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奥拉西坦优于吡拉西坦(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以改善脑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改善脑电图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昼夜交替服用吡拉西坦—胆碱,氯硝西pan治疗失眠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胆碱,氯硝西pan昼夜交替服用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方案。方法:将55例重度失眠人随机分为(A,B)2组,30例正常人为C组。A组28例日间07:00,11:00服吡拉西坦-胆碱胶囊各3粒(每粒含吡拉西坦0.114g,胆碱0.286g),夜间睡前30min服氯硝西pan2mg,B组27例夜间睡前30min前服氯硝西pan2mg;疗程均为1mo,C组不服药。结果:A组总有效率89%;B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8月_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吡拉西坦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颅内压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种药物降低颅内压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拉西坦可有效降低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可替代常规甘露醇用药,同时吡拉西坦具有护脑和促醒作用,对于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引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颅内高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快速静脉滴注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10min内滴完,1次/6h,连续使用5d;对照组58例,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50ml,具体给药方法及其他治疗方案同治疗组。观察每天第1次用药前后患者头痛、呕吐、视乳头状态及意识改变等情况。记录用药前后脑室内压力变化,并观察有无反跳现象。测定用药前后及用药后第1、3、6h血渗透压变化。测定尿渗透压、尿比重及用药后6h、24h的尿量。检测用药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状态及意识障碍等较给药前明显改善;尿渗透压明显降低;对照组和治疗组降低颅内压的总有效分别为53例(91.4%)和54例(93.1%),以上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尿渗透压为(592.2±19.3)mmol/L,较治疗前(640.7±23.0)mmol/L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渗透压为(601.5±24.8)mmol/L,较治疗前(633.5±20.8)mmol/L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尿比重,6h、24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安全性指标改变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高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双氢麦角碱、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美金刚等常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吡拉西坦、双氢麦角碱、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美金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5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5组的差异,随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吡拉西坦组治疗前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各组内治疗前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4组间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麦角碱、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美金刚等常用治疗AD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7.
吡拉西坦片中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测定吡拉西坦片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210nm,流量1.0mL·min^-1。结果:吡拉西坦与其降解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结论:所建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吡拉西坦片中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吡拉西坦治疗Alzheimer病的疗效。方法:Alzheimer病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8±s5a),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2组,治疗组用复方吡拉西坦胶囊2粒,po,tid,对照组用安慰剂胶囊2粒,po,tid,一个疗程60d。结果:记忆商数(MQ)和长谷川痴呆量分(HDS)治疗组分别增值5±12和4±4,对照组分别减值-5±9和-0.7±2.0,2组间差别对比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治疗组减值-4±6,对照组增值1±3,2组间差别P<0.01。2组不良反应类似,主要有轻度活动增多,头痛、恶心、出汗等。结论:复方吡拉西坦能明显提高Alzheimer病人的记忆,认知和生活能力,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幼峰 《中国药师》2016,(5):917-919
摘 要 目的:观察吡啦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LI合并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观察组联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和丁苯酞软胶囊(0.2 g qid),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MMSE积分、SOD含量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积分、血清SOD水平均较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用丁苯酞可有效改善LI合并VCI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提高SOD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片及吡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病( 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的收治的80例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吡拉西坦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80%)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