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每周透析3次两亚组(a、b组)患者δKt/V差异,对A、B两组患者的病因、死因、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德国Fresenius4008s透析机及随机附带OCM(联机尿素监测器)组件。输入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和红细胞压积(HCT),随机测定每周透析3次患者的Kt/V值5次及δKt/V值。结果〉50岁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是36例,≤50岁的患者是18例,两组δKt/V值分别是0.1916、0.1709,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50岁患者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的占首位,其次是原发性高血压病,这两种病因明显高于≤50岁的患者。〉50岁的患者病死率是24.4%,≤50岁患者的病死率是7.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心血管意外是重要死因。结论A、B两组病人病死率不同,主要是传统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是传统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原发病有关,与原发病的治疗、转归有关。心脑肾并发症越多,进入透析后病死率越高。a、b两亚组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5h患者,δKt/V均能达到良好的标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进而说明充分透析后,两者病死率不同,主要还与进入透析后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钙磷代谢等不能达到理想水平有关。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症(MIAS)在短期内对患者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导致大部分患者5年内死亡。老年患者尤为显著。NO合成减少,血管收缩和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症,使得患者因心血管意外死亡占首位。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107例行维持性HD患者,在HD期间均检测一般临床指标及甲状腺旁腺激素(P11H),同时应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并进行跟踪随访,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患者随访2年后发现,与87例仍存活的HD患者比较,死亡的20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磷(P)、钙磷乘积(Ca×P)、低密度脂蛋白(LDL)、胛H、CCA—IMT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血钙(ca)显著降低,提示死亡的HD患者存在炎症状态、血脂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更明显。结论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hs-CRP、LDL、PTH和CCA.IMT升高及KT/V降低.  相似文献   

3.
4.
李慧  胡蓉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76-1378
尿毒症是各种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注重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对血透通路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处理并发症,关注病人的心理支持,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可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郭芸 《西南军医》2012,14(3):481-482
目的探讨在医院死亡的儿童病例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397例死亡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儿童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先心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婴儿占死亡儿童的88.2%,其中新生儿占68.0%,主要死因是早产、出生窒息、肺炎;1岁以上儿童的主要死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肺炎。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婴儿及儿童死亡的关键,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处理肺炎、早期识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及处理的能力,对降低儿童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茵 《西南军医》2012,14(2):232-233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对9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大部分患者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影响正常的社交,治疗费用较大,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以报销,但需借助亲属帮助,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通过SF-36生活质量简表可知,男女两组间GH、PF、SF、BP、MH及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费用压力两组间GH、PF、SF、BP、RE、MH及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心理压力两组间GH、PF、SF、RE、MH及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研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多种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时间的延长,多数维持性HD患者远期并发症增多,如贫血、营养不良、皮肤瘙痒等。其中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占60%-80%,10%为顽固性瘙痒^[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口。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与普通HD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大、中分子毒性物质的清除能力。减少和缓解了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余永谦  钟丽萍 《航空军医》2004,32(3):114-115
目的 分析小剂量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高龄尿毒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德国Fresenius 4 0 0 8S血透机 ,碳酸氢盐透析方式 ,透析液流量 5 0 0ml/min ,血流量 2 0 0~ 2 30ml/min ,透析时间 4h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用F6 0透析器 ,置换液总量 6 0 0 0ml,血液透析治疗用F6透析器。观察并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血 β2 微球蛋白、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清除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小剂量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 β2 微球蛋白、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清除效果明显 ,而常规血液透析的 β2 微球蛋白清除效果不明显。小剂量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小剂量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小分子尿毒性物质清除明显 ,是高龄尿毒症患者一种有效而安全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滇南地区军人住院死亡原因,向各级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资料。方法收集1979~2008年度住我院军队伤病死亡患者资料,采用出院第1诊断,按ICD-10疾病(死因)分类,分3个年度段进行排序对比分析。结果驻滇南地区军队人员住院死亡主要原因为:恶性肿瘤、传染与寄生虫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等8个系统36种疾病。结论恶性肿瘤、传染病、心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是导致滇南地区军队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应根据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员,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伤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虽然血液透析能替代肾脏排泄功能,改善症状,延长生命,但仍有许多患者死于一系列并发症而不能长期生存,故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病死率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我们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MHD的死亡原因做分析,为临床提供防治对策,从而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我国有9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大都长期采用门诊透析的治疗模式,遵医行为问题严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1].治疗依从性低是引起MHD高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以良好地提高MH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因此,为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就得加强MHD患者的健康教育.笔者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科行MHD的52例患者加强了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由于长期输血,抵抗力低下,以及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等极易并发病毒性肝炎感染。近年来由于献血员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及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血透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目前丙型肝炎感染已成为血透患者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我院6年来维持性血透患者丙型肝炎感染情况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度高原脑血管病的死因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一周内死亡者,原因多为原发病引起的脑病(海马钩回疝,小脑扁桃体疝或二者并存);二周后死亡者,原因多为直接死于并发症或并发症促使病情加重形成脑疝死亡;②死亡年龄以50~69岁所占比重最大,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透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因肺部感染住院的患者和未发生住院事件的患者进行比较,探索两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合并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左卡尼汀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贫血的MHD患者60例,按使用透析器不同和是否应用左卡尼汀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低通量血液透析)、B组(低通量血液透析+左卡尼汀)、C组(高通量血液透析)、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左卡尼汀),每组各15例。观察4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贫血指标没有明显改善;B、C、D组患者贫血指标有所改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贫血指标较B、C组疗效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少于A、B、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MHD患者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透析中心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2年来的透析情况,分析患者年龄、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失重与干体重比、血红蛋白、透析频率等因素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9732例次,低血压发生1233例次。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透析例次,其失重干体重比为0.041±0.0091,明显高于未发生低血压组的0.032±0.0078。年龄超过65岁、患糖尿病肾病、透析频率低的患者在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未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高龄、糖尿病肾病、高的失重干体重比、低透析频率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C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行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共55例,采用Logistic分析发生TCP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素清除指数( Kt/V)与TCP的发生呈独立的负相关性。结论 Kt/V值下降是TC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皮肤色素沉积情况。方法:选择MHD患者38例(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19例(对照组),检测其前臂内侧、前额及腹部3个部位红斑指数(H)和黑色素指数(M)。比较两组皮肤色素沉积情况,并分析皮肤色素沉积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前臂内侧及腹部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额、前臂内侧及腹部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前额M值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中,伴皮肤损害亚组前臂内侧及腹部M值均显著高于无皮肤损害亚组(P〈0.05),且年龄、透析龄、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皮肤色素沉积,且可能与皮肤损害病史等有关,故皮肤色素沉积情况可作为临床评价MHD患者皮肤损害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