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转移瘤病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在治疗转移性脊柱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2007年8月对1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前路病椎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或联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 术后颈肩腰背痛及放射痛基本缓解,早期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3~5周佩戴支具离床活动.随访5个月~2年,患者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内固定物无松动、断钉现象,椎体尤塌陷结论前路手术切除病变椎体并自体髂骨植骨前路钛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或联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脊柱转移瘤是可行性的,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重建椎管后壁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05-2012-05对27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复位,全椎板减压,钛板弯曲重建椎管后部成形,并沿钛板表面将减压的椎板棘突修剪成碎骨粒混合同种异体骨行植骨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30个月,平均17.8个月,未出现钛板移位、变形及椎管容积减小现象,植骨均融合,未见脊柱不稳定。结论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利用钛板行椎管成形,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颅骨钛板成形加后路植骨重建椎板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技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21~66岁,平均41岁。受伤部位:T--3例,T129例,L1 16例,L23例,L32例。骨折类型:屈曲型12例,伸展型8例,爆裂型13例。除5例行急诊手术,其余病例发病至手术时间5~12d。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减压后颅骨钛板成形加后路植骨融合重建椎板。25例应用GSS,8例用AF固定。观察术后伤椎管大小、脊柱稳定性、椎体高度的恢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经1-3年的随访,平均25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21)%恢复至(96±3)%;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14±9)%恢复至(98±2)%;Cobb角由术前平均(26±10)。恢复至术后(2±1)。;伤椎管容积由术前(43±20)%恢复至术后(93±6)%。结论:颅骨钛板成形加后路植骨重建椎板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椎板减压后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重建了后柱结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选择同期分级相似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51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作为对照组,将两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做一对比.[结果]椎板开窗组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病例.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有率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脊髓及神经损伤ASIA分级术后部分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患者影像学资料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与椎板切除组相比,椎板开窗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路椎板切除组相比,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能较大限度保持后结构完整等优势,术中脊髓也能得到有效减压,术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侧前方减压AF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寻找一种确实有效的固定及减压方法,观察其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作用。方法:经椎板切除,侧前方减压,AF钉系统固定撑开病椎使之恢复生理弯曲及高度,再行后路横突间及小关节突植骨。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未见脊柱失稳,内固定无松动,后弓角无加大。15例有Frankel分级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经椎板切除,侧前方减压术,AF系统内固定植骨同时进行,既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高度,又充分减压可获得脊髓神经功能最大改善,后路植骨可有效保持后柱稳定。  相似文献   

6.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和体会,评价其在椎板减压临床病例中的效果.[方法]26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1.5 a进行X线片、CT、MRI检查1次.[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瘢痕压迫.[结论]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对3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本术式治疗.按AO骨折分型,均为A3亚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8例,B级16例,C级8例,D级4例.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显露伤椎及其上、下邻椎的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钉进钉点,在上、下邻椎内置入椎弓根钉,通过椎弓根内同定试行撑开复位或矫正脊柱序列,临时固定.切除伤椎椎板及相关的关节突间关节,切除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内缘创建后外侧工作通道,然后通过后外侧工作通道用骨刀对伤椎进行适当的壳内次全切除,并将钛网置人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后的骨缺损区,透视满意后加压椎弓根钉使钛网牢固.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时X线及CT片上Cobb角和骨块椎管占位比例来评价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椎管减压程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术后12个月时X线和CT片显示减压和复位效果满意.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植骨融合率为97.3%.35例患者无继发性后凸畸形.1例患者出现钛网塌陷及后凸畸形.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可结合前后路手术优势,一个切口一次完成减压、复位、固定、融合,重建三柱的稳定性;但尚须大宗病例的积累及长期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在减压区硬膜外及椎板间植骨重建椎板.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37±18)%恢复至(85±6)%,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  相似文献   

9.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全脊柱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 4月~2003年 6月采用全脊柱植骨 (全椎板切除, 椎管减压, 后路“H”型植骨 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 )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35例。结果: 随访 1~3年, 平均 30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定, 优 24例, 良 9例, 可 2例。结论: 全脊柱植骨 (全椎板切除, 椎管减压, 后路“H”型植骨 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既能彻底解除脊柱、神经根的压迫, 又能通过重建椎管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恢复椎间隙高度, 阻止术后椎板切除膜的形成, 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治疗中植骨融合方法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各种植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5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施行前路手术的65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自体肋骨植骨8例,自体髂骨植骨16例,单独钛网内颗粒骨植骨28例,钛网内、外髂骨条植骨13例。结果术后伤椎高度均基本恢复正常。65例患者均获得3~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角增大多发生于单纯髂骨植骨者,肋骨植骨融合时间长。钛网结合髂骨条植骨融合率高,融合时间最短。结论前路三维生物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钛网联合髂骨条植骨是脊柱融合方式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伤椎置钉固定后路短节段融合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3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并对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入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颗粒,同时行伤椎后路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 236例中有1例出现断钉,2例出现内固定系统松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71例,E级151例.结论 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置钉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恢复伤椎的高度与外形,保持椎间隙的高度,最低限度的减少了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效率及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路“Z”型钛钢板结合钛网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 ,采用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胸腰椎侧前方减压 ,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Z”型钛钢板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 1 2~ 32个月 ,平均 1 9. 7个月 ,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 ,脊柱序列正常 ,钢板螺钉无松动。结论 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Z”型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 ,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并脊柱后路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2年进行下腰痛Greenough和Fraser评分。 结果 :3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3个月复查 ,钛网位置无变化 ,已经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2年时 ,评分与术后 1年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椎板减压术后应用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治疗效果 ,避免下腰痛复发。钛网应用操作简单 ,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后侧入路侧前方减压椎体前中柱钛网重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重度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椎体270°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量120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1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所有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脊柱三柱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前路Z型钢板加钛网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前路“Z”型钛钢板结合钛网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Z”型钛钢板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19.7个月,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脊柱序列正常,钢板螺钉无松动。结论 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Z”型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手术治疗胸椎肿瘤的疗效及方法。按脊柱肿瘤来源可分为原发肿瘤,转移肿瘤。方法 8例胸椎骨肿瘤患者实施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经胸椎后入路行单椎节切除6例,双椎节切除2例,均采用Harm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TSRH/MOSS/CDH M12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结果随访3个月3.5年,平均23个月。7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4例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后1.5年局部复发;术后18个月死亡1例。结论胸椎后路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胸椎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重建脊柱的前后柱稳定,同时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犬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钛合金网为支撑物的脊柱椎管重建及植骨融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6只蒙古犬进行静脉全麻,暴露T10~L3椎板,行全椎板减压,用钛丝将“Q”形钛合金网固定并覆盖于减压区,上填自体骨及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逐层闭合伤口。于术后,6周、12周分别摄手术部位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比观察骨质愈合情况,钛网位置及椎管成形情况。同时宰杀3只动物,对实验部位行大体观察。结果 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12周X线提示异种骨与钛网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椎板与异种骨相接处骨质融合。CT扫描示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未见骨性压迫。结论 应用钛网支撑植骨脊柱后路融合,可以在保护脊髓,神经根免于受压,维持减压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进行脊柱后路融合,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以犬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钛合金网为支撑物的脊柱椎管重建及植骨融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只蒙古犬进行静脉全麻,暴露T_(10)~L_3椎板,行全椎板减压,用钛丝将“Ω”形钛合金网固定并覆盖于减压区,上填自体骨及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逐层闭合伤口。于术后,6周、12周分别摄手术部位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比观察骨质愈合情况,钛网位置及椎管成形情况。同时宰杀3只动物,对实验部位行大体观察。结果 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12周X线提示异种骨与钛网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椎板与异种骨相接处骨质融合。CT扫描示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未见骨性压迫。结论 应用钛网支撑植骨脊柱后路融合,可以在保护脊髓,神经根免于受压,维持减压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进行脊柱后路融合,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