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腹前腹壁用罗哌卡因局麻和胆囊床放置含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的明胶海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0.45罗哌卡因20 ml在腹壁三个打孔处局部麻醉,并于胆囊切除止血后,胆囊床处放置明胶海绵两片(含0.9%的罗哌卡因和0.05 mg芬太尼的混合液5 ml).对照组除腹壁浸润注射生理盐水外,并在胆囊切除后,静脉给予芬太尼0.05 mg.记录术后1、2、3、6、9和24 h的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运动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右肩痛发生率、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壁局部麻醉和胆囊床放置含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明胶海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有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简称"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自控麻醉泵,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后4 h、8 h、16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以及2组间累计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在术后4 h、8 h、16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48 h时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方法 8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R组):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静脉右美托咪定联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照组(C组):不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记录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时间。记录入PACU、术后6、12、24h时VAS评分,如患者VAS评分6分,则给予哌替啶50mg,并记录24h内使用哌替啶例数。记录术后24h时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DR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PACU、6hR组、D组、DR组和术后12、24hDR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组和D组比较,DR组术后6、12、24h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24h内使用哌替啶C组8例,其他三组均未使用哌替啶(P0.05)。与DR组比较,术后24hR组、D组和C组BCS评分4分例数明显减少(P0.05)。而DR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C组有9例、R组有3例、D组有2例。此外,C组有1例患者发生苏醒躁动。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比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或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或Ⅱ级的1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18~64岁,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70例。B组于胆囊分离前在胆囊三角区软组织注射1%盐酸罗哌卡因10 mL,A组则予以等容量的0.9%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6个月静态与动态NRS评分,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术后2 h、4 h、6 h、12 h、24 h,B组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低于A组,术后48 h动态VAS评分低于A组(P<0.01)。术后139例获得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A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6.38%,内脏痛为33.33%;B组分别为24.29%与14.29%;B组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A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6.09%,内脏痛为15.94%;B组分别为12.86%与7.14%;B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可优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有效减轻术后急性疼痛,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0例,年龄41 ~ 63岁,体重55~87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帕瑞昔布钠+0.9%生理盐水组(A组)、帕瑞昔布钠+0.5%罗哌卡因组(B组)和帕瑞昔布钠+0.75%罗哌卡因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于缝皮前即刻,A组给予生理盐水12 ml,B组和C组分别给予0.5%和0.75%罗哌卡因12 ml行切口周围、皮下、肌肉、腹膜4点浸润麻醉.术后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75 mg.于术毕、术后2、4、8、12、24h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过敏、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哌替啶使用情况、疼痛部位(切口痛、上腹痛、右肩牵涉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哌替啶使用率和总用量及切口痛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与B组相比,C组哌替啶使用率和总用量及切口痛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愈合情况、上腹痛和右肩部牵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优化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效果,且采用0.75%罗哌卡因时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和产妇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年龄22~3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组(OR组)。O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皮下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O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联合皮下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术后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作为补救镇痛。比较三组产妇术后4、8、16、24、48 h的切口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24 h O组和OR组宫缩痛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O组和R组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明显大于OR组(P0.05)。O组和R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OR组(P0.05)。三组其他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用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对产妇的切口痛和宫缩痛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羟考酮在减轻宫缩痛方面作用明显,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9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用1%罗哌卡因10ml进行胆囊床喷洒;Ⅱ组用1%罗哌卡因5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再用1%罗哌卡因5ml对三个切口进行局部注射,Ⅲ组为对照组.记录术后1、2、4、6、12、24 h的VAS.结果 术后1、2、4 h时,Ⅰ组和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Ⅲ组(P<0.05),且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6 h时,Ⅰ组和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Ⅲ组需要哌替啶镇痛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能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口内浸润及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在作腹壁切口前切口预定点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B组:手术结束前向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10 mL;C组:联合应用A/B组的处理;D组:不做任何以上处理。各组在术后均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记录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术前30 min、术后180min静脉血皮质醇含量。结果A、B、C三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D组(P0.05);4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D组(P0.05);4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术后180 min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少于D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切口处浸润和胆囊床表面喷洒罗哌卡因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局部侵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60例接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予以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20 mL内按1 ug/kg加入右美托咪定),于切口局部浸润,对照组:单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术后观察在静息及活动状态下术后4、8、16、24、36、48 h的VAS评分,并记录48 h内使用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及局部浸润麻醉的作用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静息及咳嗽状态下4 h、8 h、16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24 h、36 h及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观察组局部浸润麻醉的有效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使用静脉镇痛药物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切口局部麻醉,早期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切口及腹膜内局部浸润、术区表面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LC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C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下周围腹膜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D组:手术结束前分别在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皮肤切口及周围腹膜联合胆囊床、肝膈面喷洒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4组患者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持续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C、D组术后2~12 h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D组疼痛评分低于B、C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LC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联合切口、切口周围腹膜及胆囊床、肝膈面表面喷洒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4例胃肠道微创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手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A组,41例),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组(B组,42例),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C组,41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病人术后各时间点即手术后即刻、术后1h、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参照Ramsay镇静评分对病人镇静程度进行评分,观察3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4h、8h、12h及24h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Ramsay评分在术后1h、2h、4h及8h均低于B组和C组,A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及C组,住院时间也短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复合氟派利多预防LC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用异丙酚复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诱导后均吸入异氟醚及50%氧化亚氮辅助麻醉,用万可松维持肌松. 结果: Ⅰ组50例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呕吐28例,占56%;Ⅱ组50例术后54h内发生恶心呕吐4例,占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异丙酚复合氟哌利多可以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建立气腹后向腹腔胆囊床分别喷洒生理盐水30ml(C组)、0.5%罗哌卡因30ml(R组)或0.5%罗哌卡因30ml复合地塞米松10mg(D组)。记录患者术后4、24、48h的切口、内脏、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分级和术后追加镇痛药情况。结果 (1)与C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R组患者仅术后24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2)与C组相比,R、D组术后4h和24h的内脏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D组术后24h和48h的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R组相比,D组术后48h的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可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延长镇痛时间,但对术后早期(术后4h)切口痛缓解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肌内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术毕实施切口局部浸润,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每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止痛。当患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对比两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相比,Q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较低(P<0.05),术后6 h、12 h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也显著较低(P<0.001)。Q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01)。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运动阻滞、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伤口单次局部浸润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0.2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生理盐水20 ml,术后行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评定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6、8、12 h VAS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1.28分±1.03分、2.17分±1.67分、2.13分±1.76分、2.38分±0.34分,对照组分别为2.75分±1.09分、3.25分±1.29分、4.50分±1.51分、4.62分±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48 h VAS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3.20分±1.21分、3.17分±0.84分,对照组分别为3.28分±1.21分、3.56分±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与对照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ROM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PCIA用于TKA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有利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前10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结果术后6h,A组与C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D组VAS评分低于A、B、C三组(P〈0.05)。术后24h,C组与A、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C三组(P〈0.05)。D组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95.0%,显著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EC_(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3~58岁,BMI 21~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组(BR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选择T_(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R组硬膜外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共100 ml,BR组硬膜外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布托啡诺5mg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0 ml,采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相邻药物浓度比值为1.2。采用Dixon-Massey法确定罗哌卡因EC_(50)及其95%CI。术后2 h患者VAS评分3分则镇痛有效,VAS评分≥3分则镇痛无效。记录患者术前15 min(T_0),术后1 h(T_1),术后3h(T_2),术后6 h(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_6)HR、MAP和RR,并进行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R组EC_(50)为0.19%(95%CI 0.17%~0.20%);DR组EC_(50)为0.11%(95%CI 0.10%~0.12%)。两组T_0—T_6时HR、MAP、RR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运动阻滞评分达到1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R组(P0.05),R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R组(P0.05)。两组均无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托啡诺可增强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降低罗哌卡因浓度,对患者呼吸循环无影响,不伴有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浓度。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40~70岁,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0.2%(R1组)、0.3%(R2组)、0.4%(R3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组和地佐辛复合曲马多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时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R1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R2和R3组VAS评分与PCI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R2和R3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应。方法:随机将择期行LC的90例患者分为3组(n=30),A组术前用0.75%罗哌卡因13.3 ml(100 mg)逐层浸润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C组为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 h、6 h、12 h、24 h记录镇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3组患者使用镇痛药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及相应毒副反应。术后2 h、6 h、12 h,A、B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C组(P<0.05)。A、B两组各有2例(6.7%)患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C组11例(36.7%)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LC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其他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