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治疗扁平足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跟骨内移截骨及联合手术治疗扁平足3l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26.7岁).术前均摄足侧位及跟骨轴位X线片及跟骨CT,测量第1跖距角5°~32°(平均22.3°).均有跟腱挛缩、外移、跟骨外翻、前足旋前外展(负重位外观),有疼痛,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45.8分.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均二级.单纯跟骨内移截骨13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4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及趾长屈肌腱移位14例.[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8.8个月),内侧纵弓较手术前增加,内侧柱高度由术前(8.5±3.2)mm增至(16.3±4.1)mm(t=8.35,P≤0.001),10例疼痛消失,15例减轻,6例无明显改变.第1跖距角由术前5°~32°(平均22.3°±4.5°)降至0°~7°(平均3.2°±1.4°) (t=22.57,P≤0.001).足外翻及外展明显改善,有效率80.6%(25/31),(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4.5分.[结论]跟骨体部截骨手术治疗可屈性平足疗,能够可靠地纠正平足症的跟骨外翻畸形,部分恢复其内侧纵弓,改善足的负重和足踝部生物力学特性,术中根据情况联合其他术式提高疗效,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术中跟骨内侧的截骨安全区。方法 10具防腐成人尸体的20只足部标本上,取跟骨结节内缘最低点为A点,内踝尖最低点为B点,足舟骨结节为C点。显露跟骨内侧各神经血管结构后,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长度,以及各神经血管结构与AB、AC线段交点与A点间的长度。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可以用后者的长度均值除以AB、AC长度的均值,计算出各神经血管结构在AB、AC上的分布比例。结果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胫后动脉在AB线上分别位于A点后的:29%、57%、66%、60%;而在AC线上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内侧神经分别位于A点后的:20%、45%、50%、60%、66%。结论 AB线上A点后29%-57%,AC线上A点后20%45%的区域无重要神经血管走行,满足跟骨内移截骨术在跟骨中后部截骨的要求,可作为跟骨内移截骨术的手术安全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应用三相截骨和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于陈旧性跟骨骨折常遗留下的后足畸形和距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以往的手术多采用跟骨截骨等方法,以恢复足弓及Bhler角,但后足的疼痛和功能改善大多数不满意。自1987~1995年期间,作者应用三相截骨和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了陈旧性跟骨骨折17例(19足,均为波及后关节面骨折),经矫正畸形和距跟关节融合后使跟骨尽可能恢复了生物力学结构,达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功能改善。经术后1~8年,平均4年随访,89.4%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作者认为:应用三相截骨和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皆依据陈旧性跟骨骨折遗留下的病残而施行的矫形手术。在治疗前,应充分加以考虑,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骰关节损伤程度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前跟骰关节损伤程度,治疗后跟骰关节炎发生情况,采用AOFAS评分进行足踝功能评估。结果足踝功能AO-FAS评分优良率为91.2%。功能结果在涉及跟骰关节与没有涉及跟骰关节的骨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骰关节的损伤严重性与功能结果不成正相关,其对临床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伴有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伴有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2月~2001年4月.71例90足跟骨骨折伴跟骰关节损伤患者,男46例61足.女25例29足:年龄18~67岁,平均38.7岁;左足47足.右足43足。高处坠落伤84足,车祸伤5足,楼梯踏空伤1足,其中12倒合并其它损伤,包括8例胸腰推骨折、1例对侧陉骨pilon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1例股骨干及肋骨骨折和创伤性体克。根据所摄X线片、CT及跟骰关节面损伤的特点将跟骰关节损伤归纳为四种类型:Ⅰ型46足,占51.1%(46/90);Ⅱ型26足.占28.9%(26/90);Ⅲ型11足.占12.2%(11/90);Ⅳ型7足.占7.8%(7/90),结果61例7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l8.4个月。接Maryland足部评分系镜评价术后功能:优49足.良25足,可4足;总忧良率为94.9%。其中Ⅰ型优良率为100%(41/41),Ⅱ型为95.7%(22/23).Ⅲ型为88.9%(8/9).Ⅳ型为60%(3/5),结论跟骰关节损伤与跟骨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在治疗跟骨骨折时应重视跟骰关节的损伤情况及手术固定效果.跟骰关节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36例同时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2例,Ⅲ型20例,Ⅳ型4例。B hler角(6.21±10.48)°,Gissane角(89.85±12.34)°。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4.2 d。结果术后1例切口皮缘浅表坏死,1例切口渗液,均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6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折断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3个月B hler角为(29.64±5.33)°,Gissane角为(121.75±6.6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00,P=0.000;t=33.200,P=0.000)。术后9~20个月取出钢板,平均11.2个月。在取跟骨钢板术前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获优17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充分暴露及复位跟骨骨折,恢复跟骨解剖形态,结合跟骨解剖钢板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红白线上方L形切口(观察组)与传统L形切口(对照组)治疗波及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足部功能、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白线上方L形切口疗效好于传统L形切口,它具有易暴露、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跟骨内移截骨术在平足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平足是足部常见畸形,出现症状者为平足症,表现为足踝部疼痛、行走无力,久之可影响整个下肢和脊柱.目前平足症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国外已经倾向于手术治疗,并报道多种手术方法,其中跟骨内移截骨术(medial displacement calcaneal osteotomy,MDCO)及其联合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肯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累及距下、跟骰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复位方式及内固定选择上的分岐也较大,作者有选择地手术治疗涉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31例(35足),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跟骨骨折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男58例,女3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型17足.其中急诊手术13足,亚急诊手术50足.[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5年,平均4年3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有2足切口延迟愈合,1足发生切口皮缘坏死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2足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36例,良24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95.2%.[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距下、跟彀关节损伤的各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Bohlers角和Gissane角,具有固定坚强.并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治疗21例陈旧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内翻角(CVA)、跟骨高度以及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21.4±9.1)个月。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Pitch角、CVA角、跟骨高度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是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改善距下关节匹配度,纠正跟骨畸形,减缓距下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12.
跟骨异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和分析切开复位跟骨异形板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作用.方法:为22例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异形板固定.结果:22例中17例获得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跟骨异形板固定为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远期并发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采用三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0年~2001年,采用距下、距舟和跟骰三关节融合术治疗12例跟骨骨折并发症患者,均行Ollier足外侧切口,其中2例行腓骨肌腱松解术,1例行胫神经减压和移位术.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29~64岁.于骨折后5~22个月,平均18个月,出现疼痛、畸形等并发症.术前后足功能评分、腓骨远端至跟骨中心距离、Bhler角、患足与正常足距骨前倾角之差和跟骨高度分别为40.00±5.22分、0.41±0.03 cm、12.00±3.40°、17.00±3.32°和4.12±0.35 cm. 结果术后获随访3~13年,平均7年.术后后足功能评分、腓骨远端至跟骨中心距离、Bhler角、患足与正常足距骨前倾角之差和跟骨高度分别为75.00±6.46分、0.73±0.02 cm、31.00±5.61°、9.00±3.15°和6.75±0.62 cm,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跟骨骨折并发后足疼痛和畸形,进行病因评估及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极其重要的;恢复后跟高度和跟骨的解剖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1—2013-07诊治的21例(22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除膨出的跟骨外侧壁并松解腓骨肌腱,行跟骨截骨重建丘部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3(3~54)个月随访。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2足融合处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AOFA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能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力线及功能,缓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关节融合术治疗外伤性扁平足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2009年4月,采用选择性关节融合术治疗14例成人外伤性平足症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9~50岁,平均32岁;左足6例,右足8例;其中陈旧跟骨骨折8例,跖跗关节损伤4例,跗间关节损伤2例。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术前足踝功能可3足,差9足。对每例患者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联合应用的术式有选择性跗间关节关节融合术、跟骨截骨内移术、足外侧柱延长术。术后予以短腿管型石膏将足于内翻跖屈位固定,4-6周后换用短腿后托石膏将足于中立位继续固定4周后拆除外固定,根据骨愈合情况逐渐开始负重训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5个月,平均19个月。Maryland足踝评分:优8足,良3足,可3足,优良率为78.6%。结论:选择性关节融合术结合骨性手术组成的个性化联合术式治疗外伤性扁平足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T-LEP)内固定治疗累及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例累及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4周(7-14周)。3例出现术后切口红肿渗出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功能评定:优5足,良3足,一般1足。结论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能恢复跟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骨折固定牢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平面关节内截骨保关节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31~58岁,平均43.4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均为Yu Ⅱ型(后关节面存在压缩骨块)。均采用三平面...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8月至2004年9月,笔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同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28例31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骰骨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手术治疗的骰骨压缩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左足16例,右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均为压缩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跨关节微型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14~20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患者术后获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16周(14~18周),无行走疼痛、创伤性关节炎、骰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入院时评分为52~78分,平均62.6分;术后随访评分为74~96分,平均86.6分。结论切开复位跨关节内固定是治疗骰骨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应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作者对跟距关节炎需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应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术(A组)治疗12例13足,应用踝关节外侧"L"形切口跟距关节融合术(B组)治疗14例14足。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足踝功能评估,并统计术后跟距关节融合率。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9.5个月,A组手术所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出现1例跟骨处螺钉尾帽处疼痛,B组2例出现切口皮肤皮瓣感染或坏死,2例出现腓骨肌腱卡压症状,1例出现晚期足外翻畸形致胫神经受压,出现足内侧疼痛;术后足踝功能评分A组优8例,良3例;B组优7例,良4例;术后两组患者末次影像学随访显示均得到有效骨性融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可重建距下关节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与传统术式相比,在保证得到有效的骨性融合前提下,具有手术耗时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