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脱矿骨纤维(DBF)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应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69例。其中,28例使用DBF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41例完全采用自体骨填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DBF组27例患者术后未见过敏反应、感染或中毒症状,无皮疹、高热。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82±6.43)个月。两组术后JOA评分与ODI指数均较术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DBF组JOA评分低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JOA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术后3、6个月DBF组融合率低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矿骨纤维作为植骨融合材料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但较自体骨融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2诊治的12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4例采用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ODI指数。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行对症治疗均治愈,无神经根损伤、融合失败、内固定物断裂、截瘫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较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49-1753
[目的]比较分析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后路椎间融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后路椎间融合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3年采用三种不同的后路融合术治疗的1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单纯植骨融合组45例,双枚Cage融合组50例,单枚Cage结合足量椎间植骨组95例,对住院资料及术后2年以上临床与影像学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三组间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随访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Cage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随访时3组间JOA评分改善优良率、JOA评分及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单纯植骨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率高于双Cage组和单Cage组(P0.05)。[结论]三种椎间融合手术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2017-06—2019-02间收治的72例DLSS患者,将行单纯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手术组、将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组,各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周。末次随访,联合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评分(ODI)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DLSS,能显著提升疗效,缓解术后腰腿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8—2017-07间新野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后路减压术,观察组实施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7-09诊治的42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观察组19例术中使用皮质骨通道螺钉,对照组23例术中使用常规椎弓根钉。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 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置钉过程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未出现因螺钉把持力不足、钉道滑移、钉道破坏等导致的置钉失败情况。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9)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脱落、融合失败等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骨通道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而且与常规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纯椎板减压术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将170例DLS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85例)与对照组(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85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后凸角(TK)]、ZCQ评分、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PT、LL、TK: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升高(P <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SS、PI:术后1年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CQ评分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身体机能评分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 <0.05),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 <0.05),JOA评分术后1年两组均较术前升高(P <0.05)。ZCQ评分、疼痛VAS评分、ODI评分、JO...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3-09诊治的5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28例(MI-TLIF组),采用传统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31例(P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1年ODI指数、JOA评分及改良Macnab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13(12~14)个月随访。与PLIF组相比,MI-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改善率(χ~2=1.140,P=0.293)及Macnab优良率(χ~2=1.020,P=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单节段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既安全有效又可达到微创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退行性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后路手术治疗,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及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内固定(A组21例)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B组16例)手术,对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和JOA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A组骨融合率为86%,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0%,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后路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4诊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采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隙高度、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良MacNab评分、植骨融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可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72例退行性腰椎侧凸,A组35例选择L4、5节段融合,B组37例选择L5S1节段融合。比较2组多节段固定比例、多椎板间隙减压比例,术后1周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JOA评分,以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A组随访(14.1±1.2)个月,B组随访(12.8±0.2)个月。A组单椎板间隙减压比例低于B组,且多椎板间隙减压比例高于B组,多节段固定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1周矢状面Cobb角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周冠状面Cobb角、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时,固定、减压节段越多,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融合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45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节段及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滑脱复位率及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B组显著增加(P0.05)。术中A组4例、B组1例发生硬脊膜撕裂;术后A组6例出现下肢根性症状;两组各出现1例切口感染。A组患者获随访24~36个月,B组26~40个月。术前及术后2周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时A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优于B组(P0.05)。X线片复查示,A组术后2周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B组,术后2年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B组;术后2周及2年,A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高于B组;术后2年,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融合相比,后路椎体间融合能更大程度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更大程度上恢复脊柱的力学稳定性,获得更好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病变,能增加脊柱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和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K线在预测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科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3个)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分别观察K线阳性组(骨化物未超过K线范围)及K线阴性组(骨化物超过K线范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及末次随访平均改善率K线阳性组患者均高于K线阴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K线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内骨化物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联合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改良TLIF联合Waveflex半刚性系统内固定治疗的24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结果 24例均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末次随访时疗效按Stauffer-Coventry标准评定:优2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7%。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年各指标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年各观察指标与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3、4及L4、5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LIF联合Waveflex半刚性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保留邻近节段的运动功能,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观察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后路减压+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37例高龄患者(≥75岁),均有至少1种以上的合并症,采取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 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治疗。采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及VAS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由相同医生完成,平均涉及节段(2.03±0.79)个,未出现重大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有显著缓解(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结合ERAS措施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利于早期康复,明显改善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2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术后VAS、ESR、CRP及Cobb’s角改善明显,JOA优良率为90.6%;ODI优良率为93.7%;术后1年X线片示融合率为90.6%。[结论]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2013-10—2016-06诊治的62例颈椎病,3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显微镜组),30例采用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微镜组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开放组1例出现硬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漏,对症治疗后痊愈;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5(18.5~24.8)个月。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