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骨科杂志》2017,(4)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行TKA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术前10 min静脉和关闭切口前局部各应用TXA 1 g,对照组不应用TXA。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输血率、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发生率。结果术中失血量:治疗组为(50.21±15.37)ml,少于对照组的(70.50±11.15)ml(P0.05)。术后第1、2天引流量:治疗组分别为(105.34±34.98)ml、(45.25±15.29)ml,少于对照组的(119.56±36.46)ml、(70.54±20.07)ml(P0.05)。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下降水平:术后第1天,治疗组为(23.11±7.45)g/L和7.69%±2.16%,少于对照组的(31.15±12.21)g/L和9.87%±4.75%(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为(29.73±10.78)g/L和8.13%±3.22%,少于对照组的(39.64±8.77)g/L和10.46%±4.01%(P0.05);术后第6天,治疗组为(30.58±14.11)g/L和9.69%±3.95%,少于对照组的(40.16±11.10)g/L和11.01%±3.15%(P0.05);术后第9天,治疗组为(19.85±10.84)g/L和4.20%±2.11%,少于对照组的(30.05±9.68)g/L和4.57%±2.01%(P0.05)。对照组有3例输红细胞,治疗组未输红细胞(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结论 TKA术前10 min静脉和关闭切口前局部各应用TXA 1 g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而且不增加静脉血栓或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43-19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国人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明确最佳使用剂量。[方法]自2012年912月选择105例首次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TKA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A组为试验组1:在安放完假体关闭切口前按10 mg/kg静脉使用TXA;B组为试验组2:在相同时间点按15 mg/kg静脉使用TXA;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TXA。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输血患者比例以及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结果]A、B两组术后引流量均少于C组(P<0.05);A组在术后1、3 d和5 d Hgb均高于C组,但其差异仅第1 d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1、3 d和5 d的Hgb均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比较,B组在以上时间点的Hgb均高于A组,术后3 d和5 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输血比例分别为8.6%、5.7%和17.1%,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术后5 d左右3组患者均未发生DVT,术后9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PE。[结论]在国人TKA手术中静脉使用TXA能够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和输血患者比例,按15 mg/kg使用的效果较好,且不增加VTE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至5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单次使用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术后3 h再次按该剂量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组);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比较三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血红蛋白、输血患者比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引流量(447.2±101.9) ml,大于单次使用组(273.6±99.6) ml和重复使用组(168.5±80.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失血量(1 100.8±288.3) ml,大于单次使用组(959.1±291.7) ml和重复使用组(818.7±206.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重复使用组均高于单次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8.0%(4/50)、6.0%(3/50)和22.0%(11/50),对照组高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和降低输血患者比例,术后3 h重复使用能进一步减少失血量,但不能进一步降低输血患者比例。使用氨甲环酸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RandA1.0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50 ml溶有3.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1 h后负压吸引;对照组则术后通过引流管直接向关节腔注入生理盐水50 ml,夹闭引流管1 h后负压吸引。术后三日每天复查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并记录每日引流量,术后3~5 d行下肢静脉造影,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3 d总的引流量以及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氨甲环酸组输血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并不增加血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次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术后患肢屈髋屈膝位对减少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男33例,女57例;年龄61~85(72.3±6.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1~84(71.60±6.04)岁;BMI(26.04±1.95) kg/m~2;血红蛋白(128.57±5.98) g/L;上止血带前静脉滴注7.5 mg/k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再次静脉滴注7.5 mg/kg氨甲环酸,同时配合术后患肢屈髋30°~45°,屈膝60°~70°。B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1~85(72.03±7.47)岁;BMI(25.92±1.70) kg/m~2;血红蛋白(127.58±4.37) g/L;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15 mg/kg氨甲环酸。C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2~85(73.23±7.36)岁;BMI(26.07±1.49) kg/m2;血红蛋白(128.31±5.61) g/L;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D-二聚体(D-D)等指标,并观察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果:90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肺栓塞情况发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输血例数分别为2、8和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01)。术后3组患者APTT、PT、PT-INR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止血带前及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2次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术后患肢屈髋屈膝体位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减少患者术后输血,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6):615-617
目的比较口服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1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0例口服氨甲环酸(口服组)。比较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4 d的Hb值、C-反应蛋白值、D-二聚体值。结果 6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超声检查结果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口服氨甲环酸后出现轻度胃部不适症状,未特殊处理。口服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4 d的Hb值、C-反应蛋白值、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出血,相比之下,口服氨甲环酸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5):420-424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TXA)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拟行TKA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每组45例。术前1 h所有患者静脉滴注TXA,10 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于术毕时静脉给药组给予TXA 1g静脉滴注,局部浸泡组给予切口处TXA 1 g溶液浸泡5 min,关节留滞组给予TXA 1 g关节腔内留置2 h,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比四组失血相关资料、凝血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四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方面,从少到多依次为关节留滞组、局部浸泡组、静脉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四组患者的Hb和Hc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四组间Hb和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b和Hct从小到大依次为空白对照组、静脉给药组、局部浸泡组和关节留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四组患者的INR、PT和APTT无显著变化(P>0.05)。相同时间点,四组间INR、PT和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坏死、肺栓塞及DVT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TXA可明显减少TKA术的失血,其作用与用药途径相关。本研究四种用药途径中,局部关节腔留滞的止血效果最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30-223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前30 min静脉单次静滴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出血量,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04.7±19.9)ml和(348.5±14.8)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82.7±134.9)ml和(533.8±111.7)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有2例,对照组有10例需要输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使用组间比较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0):903-906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如今被应用的日益广泛,但是该手术围手术期常常会有大量出血而严重影响术后恢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作为近年来许多学科纷纷采用的安全有效的止血剂,在国内外诸多研究中被证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也能安全有效的减少出血,从而减少输血率。本文拟对TKA围手术期使用TXA的血液保护机制、有效性、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机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应用历史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其结构与赖氨酸类似,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在纤维蛋白上的吸附,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所降解和溶解,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氨甲环酸在临床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Ker等对多学科手术后使用氨甲环酸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筛选出自1972年到2011年发表的共129篇文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首次人工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选取62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表面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已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周,排除对氨甲环酸禁忌及严重内科疾病未控制等患者。按随机数表分配患者为氨甲环酸注射组和0.9%氯化钠注射组。氨甲环酸注射组在缝合关节囊时将1 g氨甲环酸稀释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计算两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总红细胞丢失量,记录输血量及输血例数、下肢瘀斑面积及静脉血栓发生的例数;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关节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组间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重复测量的相关指标。结果氨甲环酸注射组、0.9%氯化钠注射组两组总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384±61)ml和(492±7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P0.05),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226±24)ml和(268±2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8,P0.05),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168±48)ml和(223±6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2,P0.05);输血量分别为(175±20)ml和(306±2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5);两组输血例数分别为14和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5);两组术后下肢瘀斑面积分别为(4.9±1.1)%和(10.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肺栓塞或下肢血栓。结论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输血量、减小术后下肢瘀斑的面积,并且没有增加TKA术后血栓或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64-186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526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其中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291例(非氨甲环酸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患者235例(氨甲环酸组),按照血栓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将两组患者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三个亚层,在每个亚层中匹配年龄、性别、凝血功能等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三个亚层中氨甲环酸组和非氨甲环酸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正常体重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DVT发生率为11.1%,非氨甲环酸组DVT发生率为10.4%,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超重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DVT发生率为14.0%,非氨甲环酸组DVT发生率为13.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肥胖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DVT发生率为28.0%;非氨甲环酸组DVT发生率为16.3%,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且差异主要来自两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不同(19.6%vs7.4%,χ~2=7.48,P0.05)。[结论]在国人正常体重及超重的低血栓风险患者中,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运用氨甲环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影响,肥胖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将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实用骨科杂志》2016,(12)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氨甲环酸对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按照氨甲环酸的不同使用时机分为3组:A组为术前0.5h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的患者,共33例;B组为术中缝合切口前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的患者,共27例;C组为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共30例。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患者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近、远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的大小。结果关于失血量及输血率,A组与B组患者均明显低于C组,且A组效果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A组与B组患者均明显高于C组,且A组患者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地减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降低其输血需求,且术前0.5h给药较术中给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1-2018-12完成的150例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A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30 mg/kg);B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n给药(20 mg/kg),3h后再次给药(10 mg... 相似文献
17.
19.
目的:探索氨甲环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仅纳入因类风湿关节炎(Steinbrocker 3、4级)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据,最终纳入197例。其中68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单次给药组),74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3 h再次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重复给药组),5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女52例、男16例,平均年龄58岁;重复给药组女54例、男20例,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女40例、男15例,平均年龄55岁。比较三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次给药组、重复给药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816.80±245.09)ml、(975.15±216.33)ml和(1295.68±263.85)ml,术后引流量为(221.60±70.05)ml、(337.20±113.10)ml和(479.74±120.66)ml,输血率为5.41%、10.29%和25.45%,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为(2.71±0.74)g/dl、(3.18±0.62)g/dl和(3.83±0.70)g/dl;各指标给药组均较对照组低,重复给药组较单次给药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单次给药组8例、重复给药组6例、对照组8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8/68)、8.1%(6/74)、14.5%(8/5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5,P=0.508)。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相对于术前单次使用氨甲环酸,更推荐术前及术后3h重复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静脉滴注和联合二者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搜索氨甲环酸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纳入其中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