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治疗复杂Pilon骨折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临床上复杂的19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医学数字成像与通讯(digital l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在3D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并进行骨折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疗效。结果 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2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的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与足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优16例,良3例,优良率100%。重建的三维模型能准确的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判断,初步实现Pilon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提高基层医师的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胫骨平台二次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5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51例,移位1 mm 5例,移位 1 mm 3例,解剖复位率86. 4%。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为84. 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指导手术操作,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及对照组(14例)进行队列分析比较。观察组胫骨平台经Mimics软件处理,3D打印成1∶1骨折模型,将骨折及健侧模型进行镜像对比,设定手术方案;对照组常规参照术前X线片及CT制定修复方案。术后观察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关节塌陷纠正情况、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29例病人的随防时间为(12.55±2.46)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塌陷纠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29;t=2.674,P=0.013;t=2.658,P=0.020);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78.57%)。结论 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通过模拟手术操作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纠正关节面塌陷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笔者自2014-07—2014-11应用3D打印技术诊治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经术前64排双源CT数字成像、Mimics软件处理后、3D打印机打印1∶1骨折模型、进行术前复位固定预演,手术按照术前预演目标进行手术,术后用Rasmussen胫骨平台标准评分。结果本组术后全部骨折解剖复位,三维CT复查与术前手术预演时固定物吻合率100%,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得平均3(1~6)个月随访,采用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学评分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可延展术前设计、精准手术过程、缩短手术时间、直观与患者交流程度、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均有较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重新进行分型,在3D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并进行骨折的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三柱分型,可初步实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按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D组为(3.5±0.5)h,常规组为(4.5±0.9)h;术中出血量:3D组为(1 000.5±253.3)ml,常规组为(1 450.2±231.4)ml;围手术期输血量:3D组为(6.9±4.8)U,常规组为(10.3±2.4)U;3D组3项指标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医源性血管损伤、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可在术前进行充分计划,使术中操作更加准确有效,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虚拟复位、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钢板一次性放置率、复位满意度、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切开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上低于B组,2组钢板一次性放置率(χ~2=7.238,P=0.007)、复位满意度(χ~2=4.499,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HSS评分优良率91%,高于B组优良率7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4)。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内固定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型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模型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微创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钉道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5.6%,P<0.05)。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4%vs.74.4%,P<0.05)。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型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D打印骨折模型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因复杂髋臼骨折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要求并愿意参与研究的92例患者实施常规入路手术。随机选出46例患者采用术前辅助3D打印技术(3D组)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另46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案(传统组),对比两种方案对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D组和传统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两组总体复位满意度均较高,3D组略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在疼痛、运动幅度和步行能力三个方面比较,3D组均略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传统组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较传统组13.04%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辅助3D打印技术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失血量,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的5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术前对双侧跟骨行双源薄层CT扫描,应用计算机辅助镜面成像技术对患者健侧跟骨进行镜像处理,得到患侧跟骨受伤前形状。对比患侧跟骨受伤前后形态变化,应用计算机快速成型技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患侧受伤前后模型。选择合适大小的接骨板,在受伤前跟骨模型上预塑形接骨板,并在骨折模型上模拟手术复位操作。记录手术时间、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预塑形钢板与术中复位的跟骨匹配,手术时间缩短,且减少了周围软组织损伤,无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前后Bohler角分别为7.7°±1.5°、27.9°±5.3°(t=-11.5,P0.05),Gissane角分别为165.4°±11.2°、112.9°±5.5°(t=13.3,P0.05);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17.9±2.5)分、(74.1±7.3)分(t=-23.1,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结合,可在术前直观地观察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并精确定制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精度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机体创伤。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n=30)、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组(3D打印技术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打印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透视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3D打印技术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在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3D打印技术组为93.3%(28/30),传统手术组为80.0%(24/3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3D打印技术组为10.0%(3/30),传统手术组为30.0%(9/3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和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对患者机体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5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05)。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观察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常规手术治疗Pilon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采用镜像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12例髋臼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72岁。右侧髋臼7例,左侧髋臼5例。T形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前柱伴后半横断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 d。1.2治疗方法术前行骨盆薄层CT+三维重建,将图像导入MAGICS医学软件系统行软件数据处理,将数据导入迈普医学SLA-JUPU420型3D打印机分别按1∶1比例打印镜像健侧髋臼及伤侧髋臼3D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自2015-01—2016-05诊治8例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内固定过程,然后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随访期间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分行功能评价。结果 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88.5±25.6)min,术中出血量为(393.8±189.8)ml,术中输血量为(312.5±180.8)ml。8例术后骨折复位按照Matta评分:优5例,可3例。末次随访功能评定按照Majeed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胫骨骨折的畸形愈合,传统的截骨矫形术很难保证术中截骨的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需行截骨矫形的患者(观察组),利用CT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制作截骨导板和术前预演后,行胫骨畸形矫形术。同时随机选取10例采用传统截骨矫形术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5±24.1)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8.0±27.8)min,t=11.63,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4.5±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5±1.7)次,t=15.64,P<0.05];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愈合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结论: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术中,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预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Sanders Ⅲ型和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34例和传统组32例.3D打印组采用术前三维规划、3D打印、术前虚拟复位、钢板预塑形、体外模拟手术,指导实际手术,其中男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笔者自2014-04—2015-04采用3D打印技术对43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术前设计、预手术。所有患者行CT平扫(层厚1.0 mm)及三维重建,获得数据,将数据发送给3D打印机,打印出髋臼骨折的三维模型。术前对于模型进行复位,模拟手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43例均获12~24(14.3±0.8)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65.0±25.0)min,术中出血量(450.0±125.0)ml,术中透视时间(24.0±2.3)s。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进行评估:优23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7%;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4%。1例出现死亡冠破裂,予以结扎。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术中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术中透视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对于骨科医师来说可缩短髋臼骨折手术学习曲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3D打印开始应用于骨科各个领域,包括各类手术如关节置换、畸形的治疗、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等,人们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利用CT或MRI等设备采集患者骨骼、关节等部位的外形数据,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然后用3D打印方式制造教学和手术参考用的模型,常用于帮助制造个体化假肢、假体、手术导板或进行骨修复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3D打印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