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正虚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之本前列腺增生症,依其临床表现归于中医学“癃闭”范畴。“膀胱不利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病位虽在膀胱,但与肾密切相关。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贮藏与排泄水液的功能由肾所主,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相似文献   

2.
论痰饮与瘀血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痰饮的形成涉及了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其中肺不宣发肃降、脾不运化水湿、三焦决渎失职可引起水液输布障碍,而水液输布障碍的关键在于脾和肺。脾不运化水湿,聚而为饮,肺不宜发肃降,停而为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之气化失职,膀胱藏津失常则水液不能排泄,停聚于内而为饮,因肾主水液排泄,决定着胃能否受纳水液故“肾者,胃之关也。”但无论涉及何脏腑,痰饮形成的结在于水液的停蓄。  相似文献   

3.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尿量短少,病势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不通,点滴皆无,病势急者称为"闭",二者统称癃闭[1]349。1癃闭虚证的病机导师认为,在临床实践中,癃闭患者以虚证居多。究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蒸腾气化。水液的代谢,尿液的排出,首先由脾之运化上输于肺,再由肺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JP2〗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5.
小便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后的产物,对于其代谢过程《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水液代谢与人体的肺、脾、肾、膀胱、三焦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小便属水液代谢的产物,从小便的情况可以察知人体内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状态,反之,人体各脏腑在出现病理状态时,小便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观察小便量、色、质及利与不利等情况对辨证疾病有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肾虚泄泻多由年迈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运失健,而致水湿停聚,下趋大肠而致泄泻。《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为水液出入之关口,肾居下焦,为“至阴之脏”。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极为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水入于胃,由脾上  相似文献   

7.
湿为阴邪而有内外之分,其为病乃以内湿多见。《内经》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指出了人体内水液的代谢过程及其脏腑调节。在生理情况下参如果各脏腑功能正常,各司其职,升其清阳,降其浊阴,取其所需,排其所弃,升降出入有序,气化功能循常,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水湿自归于膀胱,由小便排出体外,何能聚湿成疾!湿的成因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升降之机失常所致。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肺居胸中,为五脏之华盖,主肃降,通调水道,故曰“肺为水之上源”。水饮入胃经脾吸收运化上输于肺,经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滋养润泽全身。代谢多余的水液除由汗、呼吸、大便等排出一部分外,主要是经过肺气的肃降下归于肾,再经肾的气化下输于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使水液代谢维持平衡,因此有“肺主行水”之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9.
一、老年癃闭证(尿潴留) 老年癃闭证以老年人尿潴留于膀胱,排尿困难且闭塞不通为主证。病机:下焦经络瘀滞、膀胱气化不利是老年癃证的主要病机。《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膀胱不利为癃”。而《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曰:“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即已指出癃闭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而老年人因为衰老故易患此病。衰老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之因有二: (一)因肾衰影响临近经络——由于膀胱临近的经络缺乏肾阴(精)的濡养、肾阳(气)的温煦,以致经脉运行迟滞成瘀,血瘀则气滞,故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宣通水道,小便潴留不能排出而成癃闭。 (二)经络瘀滞影响临近脏器——杨玄  相似文献   

10.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哮喘”等证范畴,简称为咳、痰、喘,是肺病的三个主证.其发生部位在肺,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以肺居胸中,为脏腑之华盖,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为气机升降之通道,它脏有病,很易影响于肺;又肺外合皮毛,性属娇脏,故易感受六淫之邪。肺病则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津液不能敷布全身而潴留为痰.痰阻气道,痰随气升,气痰交阻,故产生咳、痰、喘.久咳耗气,必致肺虚.继则伤脾,终则累肾,即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则咳而不喘”,“喘多肾虚”之说.肺气虚则卫  相似文献   

11.
痰饮,《内经》谓之“积饮”,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首创疾饮病名,专篇论述,为后世辩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祖国医学认为,痰为湿聚而成。但湿又源于脾胃,总由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所致。l脾胃为生痰之源《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眈,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而成。其水液运行输布.又依赖于脾的转输上行,肺的喜降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开合分清泌油作用二而其首先尤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位…  相似文献   

12.
癃闭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病位在下焦,故历代医家治疗本病多从肾与膀胱着手进行论治,而中医理论认为膀胱气化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肾、肝、肺、脾等多个脏腑的共同参与来完成,故一个环节的病变均可引起癃闭的发生。肺为水之上源,因此审证求因、从肺着手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14.
补法的运用     
补法是针对虚证而设的。《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云:“虚者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指出了补虚的总原则。《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发病原因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游”,阐明了本病病住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多个脏腑参与活动,其中肺、脾、肾三脏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基本上概括了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被胃、小肠、大肠吸收后输送到脾,脾将其化为津液并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这一阶段如果脾失健运,水液停聚会形成水湿发为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受从脾转输的津液,通过宣发肃降布散于全身及肃降到肾,这一…  相似文献   

17.
水肿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的水液运行障碍,使水湿停留于体内,泛溢于肌肤,从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此病患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导致其出现了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可以通调水道,将水液下输膀胱。肾可以调节水液的排泄,并通过其气化功能,回收水液之精华,将多余的水液排出体外。脾主运化水湿,将水液上达于肺,下输于肾,相当于制水的大坝,可起到转输水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肿的发生,虽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但是在治疗上决不应忽视养血之治法。《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必须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肾气的开阖,三者协调,三焦方能司决渎之职,膀胱气化得以畅通,而小便才能之利,反之肺、脾、胃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造成水肿,故治疗水肿常采取发汗、利水、攻逐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的范畴,早在《内经》时期即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为利为癃。”《灵枢·胀论篇》说:“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并谓此症可用针刺治愈。作者数十年来用针灸治疗尿潴留8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主皮毛,皮毛是一身之藩篱,六淫之邪无不从皮毛而入。《素问·咳论篇》:“五脏各以其时受病”,皆以四时主令受邪而咳,肺脏则随感随咳,且四脏须影响到肺脏方致咳。至于六腑之咳,责在五脏久咳之后,应表里脏腑关系而表现出来的特殊症状,道出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中心枢纽——脾肺两脏。对于顽咳,有时单从肺经论治而处困境时,可究致咳之源由脏腑,从肝、心、脾、肾论治而取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