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所致骨痛和高血钙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骨转移癌患者行单纯常规放疗,DT30GY/3GY/10f;治疗组34例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前给予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4—6h(可分为2天用药),接着行放射治疗,照射方法同对照组,每4周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6个周期。以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及血钙下降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放疗可显著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降低高血钙,临床应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密盖息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密盖息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密盖息联合帕米磷酸二钠组和帕米磷酸二钠组,密盖息联合帕米磷酸二钠组予密盖息100IU肌注,1次/d,连续14d。静滴帕米磷酸二钠90mg,每月1次;帕米磷酸二钠组予静滴帕米磷酸二钠90mg,每月1次。两组均每4周重复,共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钙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密盖息联合帕米磷酸二钠组止痛效果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帕米磷酸二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密盖息联合帕米磷酸二钠组在骨转移癌止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生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帕米磷酸二钠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A、B组各28例。A组给予静滴帕米磷酸二钠90mg,然后局部放疗40-50cy/3~4周;B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B组则相应为8、12、8例。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A组分别为6.2±1.6天和42±8.6天,B组则为11.5±2.2天和29±6.3天。二组比较,在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二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1<0.01,P2<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疗效似较确切,副作用轻。最后结论有待大宗病例研究的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不适。方法: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n=38),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放疗组(B组,n=42),采用6MVX线30Gy/10次,唑来磷酸组(C组,n=34),采用唑来磷酸4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大于15min,每3—4周重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0—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测定疼痛强度。结果:A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B、C组明显(P〈0.01)。医师总体评价,组A疼痛控制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疗效优于单独放疗或单用唑来磷酸。  相似文献   

5.
比较放疗与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 ,结果二者疗效均较好 ,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提示 ,放疗与帕米磷酸二钠均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  相似文献   

6.
放疗与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放疗与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结果二者疗效均较好,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提示,放疗与帕米磷酸二钠均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疼痛。  相似文献   

7.
放疗和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  成志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5):307-308
 引言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因疼痛而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我院采用局部放疗加帕米磷酸二钠(商品名:博宁)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人原发性恶性肿瘤均经病理组织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有骨痛(可评价疼痛分级) ,经ECT和/或X线CT、MRI检查证实有一处或多处转移(溶骨性病变)未用或停用全身化疗或放疗一个月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估计生存期>3个月。年龄35~74岁,中位年龄为5 7岁,男32例,女34例。随机分两组观察,一组为单用帕米磷酸二钠,二组为局部放疗加帕米磷酸二钠,其一般资料见表1。1.2 方法1.2 .1 一组(帕米磷酸二钠组) 帕米磷酸二钠6 0~90mg用2 0~30ml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入5 %葡萄糖或0 .9%生理盐水5 0 0ml静滴,滴数少于15mg/h(2~4h)。初次用90mg ,4周以后6 0mg ,每4周重复一次,共两次。1.2 .2 二组(局部放疗加帕米磷酸二钠组) 帕米磷酸二钠用法同一组。在用帕米磷酸二钠的同时行局部放疗,既在骨转移剧烈疼痛部位姑息放疗,用60 Coγ线或直线加速器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帕米磷酸二钠和甲地孕酮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所有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病例分成两组:A组16例,常规镇痛治疗及一般支持治疗;B组14例,常规镇痛治疗后给予帕米磷酸二钠及甲地孕酮口服。结果B组疼痛分级较A组下降,体重平均增加4.6千克,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提高25分。结论常规镇痛治疗后给予帕米磷酸二钠及甲地孕酮治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体重增加,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 6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A、B组各 2 8例。A组给予静滴帕米磷酸二钠 90mg ,然后局部放疗 40 5 0Gy/ 3~ 4周 ;B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 :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组显效 17例 ,有效 9例 ,无效 2例 ;B组则相应为 8、12、8例。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A组分别为 6 2± 1 6天和 42± 8 6天 ,B组则为 11 5± 2 2天和 2 9±6 3天。二组比较 ,在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二个方面 ,均有显著性差异 (P1<0 0 1,P2 <0 0 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 ,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疗效似较确切 ,副作用轻。最后结论有待大宗病例研究的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10.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所致高血钙和骨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对65例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前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h,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65例行单纯放疗。剂量为DT30Gy,每周5次,共2周。以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血钙下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放疗结束时,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率和血钙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每月1次,共6次,配合放疗,可显著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降低高血钙,临床应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9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放疗后1 h内行内生场热疗,对照组行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爆发痛发生次数、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放疗后两组NRS评分、活动能力分级均较放疗前降低,KPS评分均较放疗前升高(P<0.05),且上述观察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放疗前后变化更显著(P<0.05);放疗结束时实验组NRS、KPS及活动能力改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过程中爆发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能力,降低爆发痛次数,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博宁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缓解率为83.3%,对照组为56.7%;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3.3%,对照组为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 月至2014年6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247 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放疗组患者158 例(放疗组),PVP 联合放疗组患者89例(联合组),主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行为状态以及情绪变化情况,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口服背景痛药物总量变化情况。使用SPSS17.0 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放疗组VAS 评分从治疗前的(8.12± 1.45)分下降到(3.06± 1.68)分(P < 0.05),而联合组VAS 评分从治疗前的(8.46± 1.73)分下降到(2.45± 1.47)分(P < 0.05);联合组起效时间为(1.63± 0.81)天,放疗组为(8.56±2.87)天(P < 0.001);经过治疗,联合组爆发痛发生频率由之前(4.56± 1.98)次/ 日降至(1.57± 0.98)次/ 日(P < 0.05),放疗组由(4.73±2.24)次/ 日降至(3.56± 1.56)次/ 日(P > 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行为状态较放疗组明显改善(χ2= 46.587,P < 0.001)。 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更好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放疗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增加(P < 0.05),而联合组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减少(P < 0.05)。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PVP 联合放疗可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亮 《现代肿瘤医学》2018,(15):2461-2464
目的:探讨椎体骨转移癌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疗效。方法:将医院70例确诊为椎体骨转移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放疗治疗;观察组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再辅以局部放疗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痛情况;采用ECOG体力状况评分对两组患者行为状态改善情况加以评价,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2.14±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75)分,P<0.05。观察组患者行为状态改善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8.57%略高于对照组(42.86%),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椎体骨转移癌患者可有助于减轻患者骨癌疼痛,改善其行为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脉点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59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静脉滴注依班膦酸钠4 mg,联合放射治疗40Gy,1个月后再静脉滴注依班膦酸钠4 mg;对照组仅用放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2.7%(P>0.05),多发骨转移癌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1.7%(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6%和62.0%(P<0.05〉。结论依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氯甲膦酸二钠对骨转移所致高血钙和骨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治的有溶骨性骨转移病灶的78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 例,采用帕米膦酸二钠30 mg/ 天,共用1 天;对照组38 例,采用氯甲膦酸二钠300 mg/ 天,共用5 天。两者均加入5 % 葡萄糖溶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4 个小时,血钙下降率和骨痛缓解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钙升高者13 例,治疗后第7 天11 例血钙降至正常,下降率84.6 % 。对照组血钙升高者5 例,治疗后3 例降至正常,下降率60 % 。疼痛缓解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均有骨痛,治疗后分别有25 例和15 例缓解,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2.5 % 和39.6% 。治疗组血钙下降率和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两组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与氯甲膦酸二钠均为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所致高血钙和骨痛的有效药物,临床使用方便,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Bone metastases occur in approximately 80%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Pain is common in these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n intravenous bisphosphonate, pamidronate disodium, on pain control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PATIENTS AND METHODS: Two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patients with bone pain due to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fter first-line hormonal therapy. Intravenous pamidronate disodium (90 mg) or placebo was administered every 3 weeks for 27 weeks. Efficacy was measured via self-reported pain score (Brief Pain Inventory), analgesic us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 skeletal-related event (SRE; defined as pathologic fracture, radiation or surgery to bon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or hypercalcemia), and a pilot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mobility. Laboratory evaluations included 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nterleukin-6,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urinary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RESULTS: Results of the two trials were pooled. There were no sustain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midronate and placebo groups in self-reported pain measurements, analgesic us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n SRE, or mobility at week 9 or 27. Urinary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were suppressed in the pamidronate group compared with placebo. CONCLUSION: Pamidronate disodium failed to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overall treatment benefit compared with placebo in palliation of bone pain or reduction of SREs. Evaluation of more potent bisphosphonates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癌症骨转移中度以上疼痛患者随机、双盲和双模拟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为唑来膦酸4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入15 min;对照组为帕米膦酸二钠6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入至少4 h。对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RS、QOL、KPS、缓解率和加用止痛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药物的不良事件、血尿常规和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N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6.36vs4.08vs3.28,P<0.01;对照组5.92vs4.20vs3.36,P<0.01),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治疗后两组的QO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18.92vs23.40vs24.20,P<0.01;对照组19.56vs23.12vs23.88,P<0.01),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的KPS较治疗前也明显改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研究组67.60vs78.00,P<0.01;对照组60.80vs70.80,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疼痛总缓解率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60%vs48%,P=0.395;第14天80%vs72%,P=0.742);加服即释吗啡人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例。对照组中有1例在输注帕米膦酸后出现轻度全身疼痛,约12 h后自行消失。结论:唑来膦酸对癌症骨转移的疼痛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和作用时间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20.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患者38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治疗组)20例唑来膦酸4mg溶于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安慰剂 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B组(对照组)18例安慰剂 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帕米膦酸二钠60mg 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结果A组显效率85.0%,B组为83.4%,差异无显著性(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5.2d与5.5d。结论唑来膦酸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效,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帕米膦酸二钠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