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物压电效应探讨经穴实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向谊  翁恩聪 《中国针灸》1996,16(5):47-49
本文根据人体生物压电效应及其逆效应,运用当代电子技术及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和若干实验结果探讨经络与穴位的实质,认为各穴位有各自的穴位电压,因此,必然会有电流沿经络线从穴位电压高处流向穴位电压低处,从而伴生有人体生物磁场。结合穴位与经络实质研究结果,文中详细叙述了针刺疗法的机理。文中对“得气”快慢等临床现象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穴位与经络是怎样被古人所发现?二者关系如何?孰前孰后?——这个问题是现代热衷于经络实质研究的国内外学者们所十分敏感的问题,是揭示千古“经络”之谜所必需弄清楚的迫切问题之一,但是它却至今也未解决。关于穴经起源关系的问题,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因而,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的实质,无论是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必须以中医观点为指导,以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经验事实为基础,才有可能不使这一研究步入岐途,最终揭示经络的实质。本文对从50年代兴起的“经络实质研究”的工作与有关假说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经络学说思维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中,无论是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物理化学角度都没有发现经络实质结构。本课题从经络可以用逻辑思维模型阐述的观点出发,运用数学方法,系统地对《内经》等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经络与穴位、脏腑、气血、病症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和内在规律。经络思维模型的研究采用了与其他经络研究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为正确解释经络学说、正确认识经络现象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省针灸学会于10月21日至23日在徐州市举行了“经络穴位”专题学术活动,参加代表计54名。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37篇。其中除了从文献整理研究着手,对经络学说、穴位特异性作了较深的探讨,以及方法论角度讨论了经络的实质外,还有从动物实验中观察不同强度电针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01,(4)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关系的研究;6.经络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7.经络与养生保健方法研究;8.经络与外治法研究;9.经络对按摩的指导作用和意义;10.经络与脑科学;11.经络与神经、淋巴、内分泌等的关系研究;12.对经络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经络实质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经络的理解及古代经络的形成来分析经络实质研究,认为经络实质问题可以简化为穴位的实质问题.也就是经穴一脏腑相关问题。从穴位主治作用入手,明确针刺穴位是通过什么途径起治疗作用的,最终确定经穴与脏腑的联系途径即真正意义上的经络。  相似文献   

8.
植物性神经反射接力—经络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性神经反射接力──经络的实质毛永军,高希源主题词植物性神经,反射接力,经络实质,探讨,文献综述经络现象的存在已被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关于经络的实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学说,但主要不外乎神经一体液学说及固有经络学说。大量的文献资料表...  相似文献   

9.
针灸疗法源远流长。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与传统针灸理论相结合,是目前针刺研究中的一大特点。我们也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经络口”和“病经口”的新概念,创造了中国经络诊疗器和经络电冲击疗法。一、经络口和病经口针灸疗法施治的部位通常是穴位。穴位是脏腑经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经络系统与其它调节系统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该假说能够对古典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和经络现象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解析与阐释,能够兼容其他各种假说。并提出经络实质的研究应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寻找经络蛋白为主攻方向,同时展开多学科研究的构想,以求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经络的实质一直是经络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迄今为止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使得经络之谜渐渐拨开云雾。笔者在查阅近30年经络实质相关研究文献中发现,各家学说虽多次提及淋巴管系,但大多一笔带过并未给予太多重视,关于经络与淋巴管系相关性的研究少之甚少。因此笔者整理国内外关于经络与淋巴管系研究文献,从经络循行路线与淋巴管系解剖走向的相关性、穴位处淋巴管解剖结构、针刺对淋巴管系影响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及适当补充,认为淋巴管系是构筑经络实质不可或缺的部分,淋巴管系学说的提出为经络与淋巴管系之间关系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以及开拓了新思路,丰富了经络实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气、经络与宏观生命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洪宗国 《中医药学刊》2002,20(4):412-414
探讨了中医“气”的物质基础,比较了“经络”走向与人体空腔、肌肉形态的对应关系,分析了穴位的结构与功能。认为“气”是以光子形态存在的能量,“经络”是由人体空腔与肌肉腱膜间空隙构成的有利于光子态“气”的传输的能量通道,并据此提出了针灸与按摩的作用机制,认为“气”与“经络”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组织相互联系的媒介与通道。它将构成宏观生命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络实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目前在经络实质研究的方法上大都是用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去研究经络实质。由于经络理论的形成受古代中医整体观、中医系统论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的思路方法上, 应该以中医整体观、系统论为前提, 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去研究经络实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大系的研究;6.经络理沦存中医,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7.经络与养生保健方法研究;8.经络与外治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穴位特异性研究小结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络的实质研究是针灸科研道路上至今未解之迷。自建国以来,国家从七五、八五至九五科研计划给予了经络研究大力的投入和支持。虽然有了一些可喜的科研成果,但距离揭示经络实质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经络实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的途径——穴位的特性、特异性研究就纳入了针灸科研工作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16.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对于经络实质展开了系统的有计划地研究,迄今为止,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及假说不计其数,但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本研究参考了国内近五十年经络实质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古代文献研究、现代医学研究以及其他假说的角度,对经络实质的假说进行了总结,并对经络实质至今未有突破性见解这一现象分析了原因,且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认为,经络实质应为多系统与多功能相整合的立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物质结构,更是一种功能结构,并且经络实质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为当前经络实质的研究提供资料参考与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电针治疗中,很少有人考虑到电针仪的两极安放位置问题。一般是在所选取的穴位上任意连接电极,通电刺激。这样做是因为电刺激只在被刺激的穴位才产生感觉,故认为只有在该部位才发生作用。但是目前对针灸原理和经络实质的研究已深入到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不能根据有无主观感觉来决定是否发生生理作用。如果在使电极与穴位连接时考虑到两极间的电流回路问题对于提高针灸疗效将是有益的。笔者认为,电针时电极的安放位置不仅应考虑对穴位的局部刺激,还要考虑对相应的经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要尽可能使两极间的回路由经线上通过。中医理论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说法,就是强调了经络线的作用。具体作法主要根据经络循行的原则,在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说的穴位是体针穴位,针感以酸重胀为主,痛不计在内。祖国医学指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灵枢》)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也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疗也好,针刺镇痛也好,甚至于研究经络实质也好,都是从针刺穴位产生针感开始的。所以把产生针感的组织结构——穴位针感感受器搞清楚,对于阐明针麻原理,探论经络实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伟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形成,对研究经络实质的工作方向和具体内容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启发性。多年来,人们从临床经验、实验观察、文献资料等不同角度对此提出过各自的看法,诸如:相同功能穴位归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初赵宜观先生发明耳体穴位导电诊断治疗仪,首创耳体穴位导电新疗法。临床证实,其对治疗感冒、面瘫、青少年近视曝,胃痛,中风后遗症等多种常见病疗效良好。近40年来赵师潜心探究经络本质,提出穴位的“焦点”现象和经络存在近似“半导体”的单向导电特性,认为耳为“聚经络”,耳穴索引体穴,体穴配合耳穴,相辅相成,编创并推广耳体穴位保健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