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山市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及居民对贫血的知一信情况。方法:对中山市两个镇5150名成年居民(〉18岁)进行健康调查,对健康体检资料(包括血常规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该地区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居民对贫血的知一信及就医意向情况。结果:该两镇农村居民贫血的总患病率为16.2%,女性患病率(18.9%)高于男性(14.8%)(P〈O.05)。对贫血认知方面,正确回答贫血的症状、病因和预防方法的比例分别为95.1%、77.3%、29.O%。就医意向方面,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结论:中山农村居民贫血的患病率略低于中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居民对贫血的知信情况和就医意向有待提高,应加强农村居民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居民贫血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徐虹霞  宋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3-109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利用医疗资源情况,探索创新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抽取1 08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2.3%的被调查者自我感觉身体较好或很好,9.8%认为自己身体较差或很差;33.3%的被调查者有卫生服务需求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生服务水平、就诊的便利性及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2)2周内,266人(占24.9%)曾有就医经历,其中220人(占就诊总人数的8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盲目就医、利用医疗资源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六位一体"内涵建设,继续推行创新性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实行模块化综合管理,采取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方式,对其就医不当行为加以引导,适时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让社区健康照顾从"走近社区"到"走进居民家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就医意向和就医行为,为制定吸引居民到社区就医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选择加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方庄社区10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2%的社区居民患小病时自己处理而不去就诊:患病时48.6%的居民选择大医院。结论:只有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改善就诊环境,才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对社区健康服务需求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寻找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城市社区95例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结果:92.6%的老年人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老年人方便门诊,排在各项健康服务需求的第一位。结论:老年人是社区居民中的弱势群体,是社区健康服务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更有利于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健康老龄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和就医意向,为就医新格局的形成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年6-8月,在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区、天河区及海珠区抽取居民650例。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利用、满意度及需求情况,患小病时的就医意向。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614例为调查对象。结果 614例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为62.7%(385/614),不同性别、学历、月收入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中,53.0%(204/385)知晓所在社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2%(120/385)知晓所在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全科医生;26.7%(103/385)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价为满意,63.6%(245/385)对社区医生评价为满意。38.3%(235/614)的居民在患小病时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不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居民患小病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中,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常见病诊治、购买常用药品、定期体检、出诊、老/妇/幼保健、计生指导、康复治疗及急诊服务的比例分别为60.5%(233/385)、51.2%(197/385)、51.2%(197/385)、45.2%(174/385)、36.6%(141/385)、27.3%(105/385)、25.2%(97/385)、19.0%(73/385)。结论 广州市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和患小病时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均较高,"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月坛社区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月坛社区需要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非概率的判断抽样方法,获取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和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分析法、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等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被调查的942名老年居民中两周患病人数为490人,患病率为52.0%(男性48.5%,女性54.5%);两周就诊人数为262人,两周就诊比例为53.5%,两周就诊率为27.8%.就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配偶的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下降,60岁前职业为工人、患有慢性病和疾病严重程度一般的老年居民的两周就诊率高.(3)老年居民最希望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依次是:定期健康体检(62.8%)、康复指导(42.3%)、体育锻炼指导(39.3%)、健康教育讲座(29.0%)、保健医疗服务(24.3%).结论 月坛社区老年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应对女性老年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样本人群两周就诊率较高,略高于我国城市老年人两周就诊率的水平;样本人群对定期健康体检的需求率最高.因此,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和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月坛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实施后,对广大社区居民看病就医带来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市城八区范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随机抽查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年和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次均门急诊费用和次均门急诊药费较2006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2008年的均处方费用较2007年明显减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这种就医模式的社区居民比例呈递增趋势。结论随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费用较以往明显减少,同时社区居民的就医意向也逐渐向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滨州市滨城区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4个社区7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心理精神慰藉需求率为91.73%,非常需求者占49.87%;就医费用保障需求率为89.31%,非常需求者占43.89%;生活方式指导需求率为86.51%,非常需求者占48.85%;慢性病用药指导需求率为83.33%,非常需求者占48.09%;健康管理知识需求率为79.90%,非常需求者占33.97%。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选择率为89.95%,社区养老选择率为62.60%,机构养老选择率为35.24%。结论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心理精神慰藉需求、就医费用保障需求和生活方式指导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社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政府和各级机构应制定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培养专业人才,定期进行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医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方法问卷调查3省市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患者,比较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时接受健康教育、医生对患者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指导、每次就诊时是否找同一位医生以及社区医生是否指导患者进一步就医等情况。结果76·60%的医院就诊患者和87·34%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获得了健康教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明显高于医院;70·19%和26·10%的社区卫生服务就诊者和医院就诊者接受了医生为其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健康指导服务;38·25%的医院就诊患者和71·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经常就诊于同一位医生;62·6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接受了社区医生关于进一步就诊的指导。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服务中均有较广泛的开展,但健教手段、方式及方法应多样化;连续性的医学照顾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根本,应大力提倡和规范化;以家庭为中心的连续性照顾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应加强社区医生对患者进一步就医的指导,促进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谢宇  代涛  朱坤  栗成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21-1624
目的 了解居民对社区首诊制的认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就医行为以及对社区首诊实施后的感受.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南京市某社区397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6.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社区首诊概念的知晓率为72.80%,对社区首诊政策知晓率为42.57%,有69.77%的居民有社区首诊意愿,55.42%的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首诊实施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评价变好的比例为57.43%、变差的比例为7.3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文化程度、距家最近的医疗机构、对社区首诊政策的知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满意度与居民是否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有关联(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对社区首诊政策的知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满意度是影响居民社区首诊的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仍需提高,社区首诊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方庄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性病管理能力。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方庄社区10 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目的是辅助检查(31.1%)、健康咨询(22.2%)及生活方式指导(20.2%);68.7%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是导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30.6%的调查对象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主要慢性病管理方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52.4%)、自我管理(25.3%)、医院管理(19.8%)。结论提高社区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是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北京市宣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1512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及非医疗照料需求等.结果 32.2%(486/1512)的城区老年人在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城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83.5%(1245/1491).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急慢性病的治疗、增加开设老年专科门诊及慢性病护理院,非医疗照料需求方面排在首位的是提供适宜老年人的娱乐场所.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及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多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3.
李伟  王红妹  叶春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07-2108
目的调查目前社区居民护理服务需求,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法,共抽取5个社区的500户居民(1433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的健康状况、居民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结果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依次为:咳嗽、发热、头痛、心慌/心悸、腹痛、创伤痛。42.2%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问题。居民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前3位):一般人群:定期体检(54.4%),疾病诊治(48.8%),健康咨询(42.0%);慢性疾病患者:定时测量血压、血糖(85.4%),用药管理(39.6%),饮食管理(25.7%);老年人:用药咨询与指导(50.7%),准确的用药帮助(17.0%),饮食护理(8.5%)。结论老年居民和罹患慢性疾病的居民有着较强烈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要通过不断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服务能力,提供规范化的社区护理服务,以满足居民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鲍勇  陶敏芳  刘威 《实用全科医学》2009,7(6):551-551,554
目的对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就医意向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居民医疗需求,指导医院提供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卫生服务,提供改善居民就医行为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有居民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在社区居委会协助下进行发放、填写。调查对象为2006年8月-12月居住某社区半年以上、具有行为意识能力、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共1200名,占社区居民人口的1%。结果有效问卷1179份。78.20%的居民选择综合性医院就诊,主要是医疗技术原因;不选择综合性医院的原因中"等候时间太长"占第一位,为45.51%;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中"交通便捷"是主要原因,占41.38%,其次为"价格便宜",为25.23%;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中认为"技术不够"的占72.77%。分层分析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就医选择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比例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受就医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因素影响。要重视老年居民的医疗行为和影响因素,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正确引导居民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适合中山市古镇农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  1997年 12月~ 1998年 5月分别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和三阶段固定样本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古镇社区 6 92 0名 2 0~ 74岁常住居民 ,进行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 )的基线调查和KAP问卷调查。对全镇 6 3万人采取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  (1)社区诊断 :①社区 6 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 11 6 6 % ,平均期望寿命 73 98岁 ;② 1997年社区居民首位死因是脑血管病 ,其次是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 ;③ 1998年 2 0~ 74岁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16 99%和 4 16 % ,体重指数 >2 6者占 14 4 5 % ;④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 ,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⑤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低于 1991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P <0 0 1) ;⑥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 (P <0 0 1)。 (2 )监测评价 :①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的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有上升趋势 (P <0 0 1) ;②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由 1998年的 16 99%下降到 2 0 0 2年的 13 4 8% ;③高血压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由 1997年的 2 5 6 6 %、 4 4 3%上升到 2 0 0 2年的 80 5 0 %、 4 5 8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番禺区市桥街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指明方向。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居民健康需求调查问卷,通过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义诊活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居民以女性为主,占67.2%;35岁以上居民占71.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2.6%;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1.2%;两周社区就诊率39.0%;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51.6%;调查居民的生活行为和方式总体状况较好,但健康危险因素仍普遍存在。总体对疾病预防、饮食及心脑血管的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需求以及对社区应提供的六种基本服务需求较高。结论针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次序,合理配置卫生服务资源,促使居民合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社区人群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3 57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13.36%,居第一位,其次为慢性支气管炎(4.55%)、冠心病(3.80%)、糖尿病(3.51%)、骨关节病(2.48%);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形式:42.5%居民为自费,46.2%人享受医疗保险;居民经常就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1.27%,市级医院24.95%,区级、厂矿医院14.84%,私人诊所11.54%;选择医疗单位就诊主要原因:医疗技术好28.25%,服务态度好25.12%,合同单位22.44%;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需求最高的是健康咨询(57.98%),其次是定期健康体检(26.20%);居民2年内做过全面健康体检者2 965人(21.84%);未做检查的原因主要为无人通知(62.44%)、不知道需要检查(26.27%)、不愿意检查(9.38%)等.结论 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医护人员应开展针对性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以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泸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泸州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信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开展.方法:抽样和统一调查表调查.结果:泸州市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0.2%,6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达60.6%,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较大;居民患病未就诊率达50.4%,77.9%患者选择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仅10.6%的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民对门诊治疗、慢性病筛查、家庭出诊、健康体检、24小时热线电话的需求较高.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定期进行需求调研,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完善和提高"六位一体"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的就医意向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讨影响居民就医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引导居民建立正确的就医模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对广州市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海珠区为调查单位,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先抽取海珠区8个住宅小区,再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调查对象共451人。于2013年2-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就医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451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在一般患病情况下,有221人(占50.8%)选择去市级以上大医院治疗,有110人(占25.3%)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选择自我治疗和私人诊所治疗的分别为73人(占16.8%)和31人(占7.1%)。不同年龄段、自感健康状况居民的就医意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居民的就医意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就医意向的前五位因素分别为:医疗技术水平(79.1%)、医疗费用(73.1%)、医院声誉(64.4%)、医疗环境(61.6%)及医疗设备的先进性(60.7%)。435名社区居民中,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207人(占47.6%),未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228人(占52.4%)。在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的207名居民中,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原因前三位分别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比较便利(79.7%)、小病或慢性病不需要去大医院(63.8%)、检查治疗的费用较低(53.1%)。在未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的228名居民中,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原因前三位分别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低(49.6%)、医疗设备落后(43.0%)、自身业已形成的就医习惯引导他们直接选择其他的医疗机构(37.7%)。结论 广州市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就医观念尚未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足。转变居民的就医观念、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提高基层医疗的技术和设备水平是提高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双流县华阳社区居民就医模式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4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2%居民患小病后未就医,11.2%的居民选择到大医院,10.2%的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选择到私人诊所;不同性别、年龄、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与居民就医行为有关.结论:只有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水平,改善就诊环境,才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