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荣  侯淑萍  和俊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7):2083-2085
目的 提高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诊治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早期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的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1岁4个月、3岁3个月,因反复皮疹伴关节肿痛就诊,病程早期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仅在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单核细胞计数>1.0×109/L。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抗过敏和对症治疗病情可好转。在发病后4个月~1年逐渐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263)×109/L,单核细胞计数(2.1~14.9)×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分数0.01~0.03。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5.5%~6.5%;红系增生相对减低。染色体46XY正常,融合基因阴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胎儿血红蛋白(HbF)可达40%以上。符合1997年国际JMML协作组制定的JMML诊断标准,诊断为JMML。结论 JMML是一种罕见的发病于儿童期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指标,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仔细体格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cmcm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 9例.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措施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8例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症状:精神异常17例,体温不升或发热12例,不典型抽搐11例,8例呕吐或黄疸加深,少吃少动少哭6例。早期体征: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24例,前囟门紧张20例,弹足不哭或声音微弱16例,颅骨缝分离10例。脑脊液检查:12例细胞数在20×106/L以上,19例中性粒细胞占优势,9例淋巴细胞占优势;6例细胞数不升高、蛋白量升高,糖及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阴性。7例新生儿血白细胞低于4×109/L,17例白细胞(4~10)×109/L,4例白细胞(10~20)×109/L。结论本组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特点为精神异常、发热和抽搐等,对于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要尽早检查脑脊液,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09例,分为预后良好组33例和预后不良组176例。筛选出可能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两组在这些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小于预后良好组,意识障碍/昏迷、前囟隆起、瞳孔异常、肌张力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蛋白含量、糖浓度、乳酸浓度,血白细胞<4×109/L或血白细胞>12×109/L、血钙<3.5 mmol/L、血钠<135mmol/L、颅脑CT或MRI检查异常及使用丙种球蛋白患儿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龄、意识障碍或昏迷、瞳孔不等大、脑脊液乳酸升高、血白细胞<4×109/L或血白细胞>20×109/L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独立相关。结论低龄、意识障碍或昏迷、瞳孔不等大、脑脊液乳酸升高、血白细胞<4×109/L或>血白细胞20×109/L是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及早识别,早期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心脏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①川崎病多见于男孩,男:女为1.87:1;②好发于婴幼儿,5岁以下占73.9%;③常伴有心血管、肺、肝等多器官损伤,不典型病例较多;④心脏损伤发生率为39.1%,冠状动脉扩张是主要的心脏损伤形式,其发生风险因素有发热39℃以上,血白细胞增高,≥1.5×109/L,血小板增高,≥30×109/L,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阳性.结论:川崎病多发于男性婴幼儿,不典型病例较多,常伴有多器官损伤,心脏损伤高危因素主要有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增高明显,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血WBC和N。按WBC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0×109/L)、增高组[(10~14)×109/L]、显著增高组(14×109/L)。按N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0.75)、增高组(0.76N0.90)、显著增高组(N0.90)。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BC增高组、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增多(P0.0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增高组和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正常组存活率高于显著增高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液中WBC及N增高,提示病情严重、疗效差、病死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 asaeruginosa,PA)的耐药情况及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儿科36例PA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平均发热时间为7.5d,平均住院时间是30.5d,平均通气时间是12.5d。死亡8例(22.22%),检测CRP平均为169mg/L;4例白细胞明显升高,平均为20.5×109/L;4例白细胞明显降低,平均2.25×109/L。PA对常见的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是100%,耐药性较高的是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派他西林均已达到50%以上。结论:临床医生需要结合PA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39岁,因乏力10个月,关节痛6个月,心慌、气促1个月,加重3 d于2005年12月14日入院.缘于10个月前因受凉发热,检查白细胞增高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24.2×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3.1:1,中、晚幼粒细胞比例高,巨核细胞18个.  相似文献   

9.
强萍  丁凯阳 《安徽医学》2023,44(4):367-371
目的 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7例MLL-r B-ALL和25例MLL-r AML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总体生存率,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MLL-r成人急性白血病诊断时常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诊断时中位白细胞计数为46.83(8.13, 99.93)×109/L。MLL-r B-ALL最常见的重排为MLL-AF4重排;MLL-r AML最常见重排为MLL-AF9和MLLAF6重排。单纯化疗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P <0.05)。此外,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因素,诊断时白细胞计数≥100×109/L(HR=8.030,95%CI:1.327~48.594,P=0.023)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R=0.079,95%CI:0.015~0.423,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妊娠期肝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重肝组的发病早于脂肪肝组,重肝组较脂肪肝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高,分别是(221.6±67.3)μmol/L与(91.2±28.5)μmol/L、(573.9±214.1)U/L与(297.6±109.2)U/L;脂肪肝组较重肝组白细胞、血尿酸明显增高,分别是(29.5±7.8)×109/L与(10.5±3.6)×109/L、(562.6±258.7)μmol/L与(285.6±99.3)μmol/L.重肝组母儿预后差.结论 妊娠期肝病并发MODS病情重,母儿死亡率高,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恰当的时机终止妊娠,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母儿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1岁,主因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年,白细胞增高1个月,于2008年1月9日再次入院.患者曾于1998年8月因拔牙后出血不止,当时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2×109/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1300×109/L,入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经骨髓检查诊断为ET,予羟基脲治疗,血小板接近正常后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明确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其1岁时进行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惊厥、休克、肌张力异常、贫血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和蛋白含量、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均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4.
梁飞立  余丰  方鹏  邓梅花 《广西医学》2012,34(5):649+653
目的 探讨鼠咬热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12例鼠咬热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鼠咬热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中,被鼠咬伤9例,被抓伤2例,加工鼠肉1例;潜伏期5~34 d,平均16.8 d.伤口愈合后再次红肿12例,形成脓肿1例,伤口渗出6例.发热12例;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11例,白细胞升高11例,最高23.7×109/L,平均14.5×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并发支气管炎3例,心肌炎1例.结论 鼠咬热均有被鼠类伤病史,有一定潜伏期,以发热、伤口红肿、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少数合并多脏器损害,青霉素G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有升高、正常和降低三种情况,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非白血性白血病)与正常或增高两种类型白血病在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上有一定的关系,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6例病例,均是1996~2003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因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有其特殊性,故不包括在内),其中白细胞总数小于4.0×109/L(非白血性白血病)组11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39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白细胞总数大于等于4.0×109/L组162例,男性105例,女性57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头痛,伴咳嗽,体温37.4 ℃,偶有呕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4.4×109/L,血红蛋白(Hb)150 g/L,血小板计数(PLT)130×109/L,给予抗生素治疗3 d,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仍觉头痛,为明确诊断来我院,血常规检查:WBC 14.2×109/L,Hb 128 g/L,PLT 1800×109/L,以血小板增多待查收入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女,29岁.因车祸左胫腓骨骨折急诊入院.患者于两年前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高达40.4×109/L,但未进行白细胞分类.无发热、疲倦、乏力、出血,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后多次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时升时降,但均未降至10.0×109/L以下,最高一次白细胞总数达56.50×109/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围生期防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了1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A组2例(〈10×109/L),B组5例(10×109/L~30×109/L),C组4例(30×109/L~50×109/L),D组4例(〉50×109/L)。采用不同方法给予治疗。结果 A、B组7例中4例血小板〉30×109/L;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大出血2例;9例剖宫产,产后大出血3例。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19.
延边大学医院自1999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应用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了1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完全缓解后用该药物再行巩固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APL初诊患者为18例,其中男性为10例,女性为8例;年龄为15~62岁,平均为39岁;12例染色体检查结果呈阳性;诊断均符合APL诊断标准[1];入院时外周血血红蛋白为49~126 g/L,白细胞数为0·8×109/L~250·0×109/L,血小板为1·0×109/L~86·0×109/L;10例出现出凝血指标异常;肝功能正常.1·2治疗方法诱导治疗:18例均采用三氧化二砷(哈尔…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 患者男,64岁,贵州省农民.因发热咳嗽20 d伴肝区痛加重3 d.于2003年3月17日入院.于入院前20 d因咳嗽发热,外院胸片示:"右下叶片状浸润阴影".B超:右肝内约3.8 cm×2.5 cm低回区声区.白细胞:4.2×109/L、血红蛋白70 g/L、红细胞平均体积106 fl、血小板75×109/L,经抗感染抗炎、维生素B12、叶酸支持治疗.咳嗽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