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6例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法;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法。结果患者经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出血率、凝血三项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血小板计数、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B组疗效好于A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法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单用时的疗效,每日75mg阿司匹林联用50mg氯吡格雷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药剂量,且治疗效果优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能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3.
吴瑷斌  李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凝血4项,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PT和PA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用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心脏每搏量(SV)]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其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抗阿司匹林发生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收集冠心病患者300例,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结果统计抗阿司匹林发生率。同时抗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分别行氯吡格雷治疗(计为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计为联合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中发生抗阿司匹林者60例(20.0%)。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ADP、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氯吡格雷组治疗后ADP、AA分别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为(30.5±11.5)%、(18.4±12.3)%,显著低于联合组的(54.4±12.1)%、(3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治疗后PT、TT、a PTT、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抗阿司匹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均能明显降低抗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手术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所有研究者均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分析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情况,统计皮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中加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T、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T、aPTT上调(P0.0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血小板凝集率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8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75例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为对照组;75例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为实验组。全程关注两组患者的治疗进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粘膜出血率、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分别给予硫酸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记录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血小板聚集率(PAG)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胃黏膜出血率。结果:接受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G均显著降低(P0.01),且实验组患者PA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T及PA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P0.01),且实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胃黏膜出血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1)。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6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50mg/d;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mg/d。结果两组在血小板聚集率、APTT以及胃粘膜出血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124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树文 《吉林医学》2012,33(9):187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进行冠心病治疗的12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为期两周治疗后其血小板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情况比较,发现氯吡格雷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9,(4):283-28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下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 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_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普拉格雷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指数、冠心病症状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指数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行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凝血酶时间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36-113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下降,以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抵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AR和半AR发生率以及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8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总有效率、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36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6例)和观察组(186例)。对照组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映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安全,其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