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正光 《中原医刊》2006,33(22):60-62
血管内皮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失调又构成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如何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血管内皮功能测定、血管内皮的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损伤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SD大鼠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血管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为开展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形态及功能作用的体内研究提供基本模型。方法:按33.3ug/100g的剂量给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3/d,连续5天,电镜观察大鼠降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变化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改变,结果:电镜观察制作模型大鼠的VEC有明显损伤,并且血浆ET-1浓度显著增高。结论: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成功的制造血管内皮损伤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已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探讨内皮损伤机制、保护血管内皮损伤的药物等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人员为不同实验设计需要,而寻找理想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是至关重要的。现全面地介绍常用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是1989年Ferrara等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其后VEGF成为生长因子研究的重点之一,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被认识。在体表损伤修复中VEGF起的重要作用逐步认识,本文对VEGF在体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优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雁 《医学综述》2010,16(17):2573-2576
血管内皮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高剪切力、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血糖、高血脂及细菌外毒素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内皮细胞数量缺失及屏障功能异常。噻唑烷酮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雌激素及咖啡因有利于内皮损伤的修复。内皮祖细胞移植在内皮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介绍血管内皮的来源、功能、损伤因素及促进内皮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吸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及其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及其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于小玲综述金咸审校(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56603)吸烟是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而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肺疾患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环节。内皮细胞受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损伤的持续存在促使不稳定斑块形成、破裂以及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出现心肌缺血。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的损伤,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充分认识血管内皮损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关系,采取有效药物保护血管内皮,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谌登兵  欧造国 《重庆医学》1999,28(4):245-246
内皮损伤研究方兴未艾。为了探讨血管损伤与早发性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关系,分别随机抽取30只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测定其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清活力。结果显示:糖尿现鼠ACE高于对照ACE(980.02±132.18u/560.07±150.03u),糖尿病鼠CEC(2.52±0.67个/0.9ul)高于健康鼠CEC(0.72±0.2  相似文献   

10.
11.
12.
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资料证实,早发而快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糖尿病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发病环节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4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对比不同组别检测结果、ox-LDL、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一氧化氮(N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ox-LDL、CEC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ox-LDL与CEC呈正相关(r=0.653,P<0.05),NO与CEC、ox-LDL负相关(r=-0.617,P<0.05;r=-0.58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ox-LDL水平上升和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多种疾病,研究其损伤标志物寻找保护内皮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文献公认的内皮损伤标志物进行综述,总结了保护内皮的几种方法,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振动性血管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并同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内皮素、血栓素B2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P<0.01)。一氧化氮、6-酮-前列腺素F1α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P<0.01)。结论 手传振动可导致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局部应用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组织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氏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打击性损伤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组,并依组别在蛛网膜下腔分别给药.A组:生理盐水10μL,B组:Matrigel蛋白胶10 μL,C组:重组人VEGF165 0.2 μg+Matr...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物、检测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血管内皮不仅是覆盖血管腔内表面的屏障 ,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效应器官 ,干预多种与血管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在正常和应激状态下 ,它感受刺激 ,同时作出调节性反应 ,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多种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内皮功能损伤 ,而内皮功能失调常常会诱发和.M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1 血管活性因子1 1 血管源性舒张因子 (EDRF/NO) 一氧化氮 (NO)是一种自由基 ,在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作用下 ,L 精氨酸的胍基氮原子末端的 5个电子被氧化形成L 胍氨酸的同时生成NO ,NO不仅在…  相似文献   

18.
肥胖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健康问题,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不仅影响儿童心理、生理发育,也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低龄化趋势日益受到重识,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已存在血管内皮损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2、4、8 h,1、3、7 d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VEGF溶液(5μl/100 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细胞.生理盐水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细胞.VE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VE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与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大动脉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大动脉炎患者60例,其中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20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大动脉炎患者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并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 ,CEC)水平.结果 大动脉炎活动期患者血浆VEGF、ET-1、AngⅡ和CEC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 05),非活动期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结论 大动脉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的损害,VEGF、ET-1、AngⅡ和CEC参与了TA血管损害的进程,其水平及数量可作为评价大动脉炎活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