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高艾灸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希言  奥晓静 《中国针灸》2008,28(4):277-279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可以提高艾灸疗效的方法。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灸法,操作时取穴要少而精,找准疾病的反应部位,灸量要充足,使患者产生舒适的灸感。提出艾灸得气的概念和透灸的方法,即依据患者灸后皮肤的反应来判断灸量、艾灸时间及治疗的效果,以灸后患者局部皮肤均匀潮红、汗出为灸透的标准。特别提出艾灸盒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温度、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高希言 《河南中医》2007,27(9):33-34
透灸法是指通过艾灸使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表现:当艾灸灸到一定程度时,灸感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组织或施灸的远端传导;或在施灸部位出现肌肉的跳动、胭动;或灸后局部有舒适感、痛感、沉感、痒感、红色斑块,甚至全身汗出等,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和效果。观察发现,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季辉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4,(11):905-907
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观察的分析,描述艾灸灸感的产生与表现。提出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灸感为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而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时灸感效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太乙神针施灸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观察在施灸30 min内局部灸感及其传导类型与患者VAS疼痛值变化的关系,并记录感传出现的时间、感传的长度、宽度、深度及方向。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表热灸感,治疗前后VAS差值为(38.50±14.38)mm;出现透热灸感18例,治疗前后VAS差值为(38.89±12.43)mm;出现扩热灸感6例,治疗前后VAS差值为(45.00±14.10)mm;出现远处传导灸感13例,治疗前后VAS差值为(41.54±13.90)mm。出现4种灸感的患者治疗前后VAS值均最高,其次分别为出现3、2、1种灸感。不同类型灸感患者治疗10 min后与治疗20 min后及治疗20 min后与治疗30 min后VAS值差值比较,出现4种灸感的患者差值最高。结论不同灸感类型出现频率不同,灸感的出现与病情的轻重相关。出现灸感类型数量对疾病缓解过程有影响,但对最终疗效影响较小。单一的灸感(仅有表热),起效较快,多在0~10 min内。而其他灸感(透热、扩热、远处传导等)起效较慢,多在20 min前后。  相似文献   

5.
王巍  张洁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95-197
透灸法是指通过艾灸使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随灸量的增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或施灸的远端传导,当达到一定的灸量时,又从深部或远端逐渐退回施灸部位,施灸部位出现温热感:在施灸的过程中,局部出现肌肉的跳动、明动,或局部有舒适感、痛感、沉重感、痒感、红斑,甚至全身汗出等。最后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每次施灸一般需要50min。  相似文献   

6.
灸感是气至病所的一种标志体现,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描述灸感的表现形式,分析灸感的影响因素与艾灸不同作用因素、机体不同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艾灸的不同作用因素主要从艾灸方法、灸量和灸温3个方面进行阐释;机体不同状态包括年龄、邪正盛衰、施灸部位;环境因素主要指四时和地域对灸感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述以上3个方面对灸感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更加重视艾灸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艾灸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因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艾灸疗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对艾灸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灸量(艾灸时间、灸距、艾炷大小和壮数)、穴位的选择、灸感、艾灸的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为临床艾灸治疗疾病发挥最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保持室温维持24~30℃,选择充分显露病位舒适体位,采用20cm特制艾绒艾条,按《热敏灸使用读本》灸感探查规范操作。对照组(温热灸感)65例大肠俞、委中及阿是穴行温和悬灸,每穴艾灸20~30min后至灸感消失为止。治疗组(热敏灸感)65例腰部穴位放置艾灸盒,依患者可承受耐力度旋转艾灸盒调节适当火力,艾灸20~30min,直至感觉热敏化灸感消失后取下。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满意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案运用热敏灸疗法治疗室性早搏,主要论述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灸感观察、灸量分析,认为灸感是影响艾灸疗效最根本因素,灸量是影响艾灸疗效最直接因素。同时,本案例热敏灸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为临床上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灸感与灸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分析灸感与灸效关系.结果: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均...  相似文献   

11.
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目的:阐述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腧穴的热敏化特征与规律入手,论述腧穴热敏化新灸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2)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3)热敏化态腧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结论:腧穴热敏化的提出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相似文献   

12.
针灸具有祛邪扶正、平调阴阳、调节整体的作用。针灸效用的产生不在于其直接作用于病体,而在于调节机体自身的失衡,调动机体御邪能力,即自愈力,从而祛除疾患,实现阴平阳秘。笔者从机体患病的3个阶段,阐述针灸对机体自愈力调控的作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灸法感传现象的存在,并初步总结其规律,以期为临床足三里穴灸法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温和灸法灸正常人体足三里穴30 min,观察灸感的产生及是否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并记录灸感的感觉,感传出现的时间,感传的长度、宽度、深度及方向.结果:142名健康受试者出现灸感循经感传现象,感传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7.4...  相似文献   

14.
火针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生宽 《中国针灸》1997,17(4):232-232
火针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盛生宽(青海省刚察县人民医院中医科,812300)ExperimentolStudyonAnti-InflammatoryandImmunologicalActionofMoxibustionTherapy¥TangZhaoli...  相似文献   

15.
Caudalpainisarelativelyspecialdiseaseoforthopedicsandreferstothepainaroundthecoccyxregion ,thelowerpartofsacralboneanditssurroundingsofttissuesincludingmuscles,etc..Theseriouscaseisusuallycausedbytrau maandaccompaniedwithdroppinganddistend ingsensationinthelocalregion .Theauthorofthe present paperadoptedmoxibustionofChangqiang (GV 1 )pointincombinationwithmassagearoundtheinsideoftheanusandachievedanobviouslycurativeeffect.Theresultsarereportedasfollows.1 CLINICALDATAAtotalof 2 1caudalpa…  相似文献   

16.
针灸是中医治病调气的常用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调气,“气至”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杨继国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三步调气法”,即针灸得气、以神驭气、点穴导气三步。针灸得气依靠针刺手法和控制灸量达到“气至”,强调“得气”,注重患者的“针感”和“灸感”;以神驭气是通过治神、调神引领经气到达病所,用于针灸得气失利之时;点穴导气即运用点按、揣揉、敲打穴位等方式调气,用于前两步均未实现“气至”时。附病案3则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阐述有关艾灸疗法临床要领的一种新观点。通过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以腧穴热敏化规律为新灸法创立依据,以临床灸疗疗效为检验标准,探讨艾灸能否像针刺一样激发经脉感传及艾灸是否必须激发经脉感传才能提高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艾灸确能像针刺一样高效激发经脉感传;艾灸必须激发经脉感传才能提高疗效。说明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标准病例66例,随机分为艾灸方案组33例,针刺方案组33例,艾灸方案组采用隔物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针刺方案组采用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后,对痤疮皮损和阴虚体质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方案均有一定的疗效,艾灸方案组总疗效高于针刺方案组,两组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优于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在痤疮皮损改善方面,艾灸方案组患者皮损积分的下降情况,与针刺方案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的体质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艾灸方案组更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体质状态的改善优于针刺方案组;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两组治愈和显效患者皮损和体质积分均有所下降并未达到复发诊断标准,可认为针灸调理能调动机体的自我调节、抗病能力,远期疗效客观。结论:针灸不仅可改善阴虚内热型痤疮的皮损情况,且对患者阴虚体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对于阴虚体质的痤疮艾灸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