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诸力伟  许琦彬  盛文燕  徐俊丽  张雨 《浙江医学》2011,33(8):1140-1141,114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弱视眼是否存在黄斑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组织结构的异常。方法选择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60例,以弱视眼为实验组。以其自身另一非弱视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比较双眼的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MRT)、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MF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结果两组眼MRT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MFT及RNF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眼MFT、RNFLT较非弱视眼增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组织结构的发育解释弱视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97例学龄期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参数。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7例学龄期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屈光参差性弱视类型,将弱视患儿分为远视组(n=56)和近视组(n=41)。对患儿两眼进行SD-OCT检查,比较患儿双侧眼睛以及远视组和近视组组间SD-OCT参数(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内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外环鼻侧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患侧眼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厚于健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眼和健侧眼的黄斑中心凹、内环下方、外环鼻侧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内环下方、内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薄于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和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外环鼻侧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变化。方法选取未接受弱视治疗的3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作为弱视组,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50名正视儿童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患儿黄斑各区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采用Littmann公式对RNFL厚度进行修正。比较两组各区黄斑厚度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各区黄斑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黄斑各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前后两组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各区厚度与校正后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弱视组上方RNFL厚度与黄斑中央区厚度呈负相关(P<0.05),下方和鼻侧RNFL厚度与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颞侧RNFL厚度与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视网膜可能存在异常重构。分析两者相关性或许能应用于弱视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已经治愈的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后与正常视力儿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寻求一种能客观评价儿童视功能及预测弱视治疗效果的手段,为探索弱视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远视性弱视儿童38例76眼及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黄斑中心区及黄斑周围视网膜厚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结果: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治疗前组比弱视治愈组及正常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患儿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比正常眼厚,随着弱视的改善黄斑中心区厚度逐渐减小;远视性弱视患儿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正常眼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近视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etinalnervefiberlayerthickness,RNFLT)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检测 116例 (116只眼 )志愿者RNFLT、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NFLT与近视眼屈光度成负相关关系 (r =- 0 6 4 6 9,P <0 0 0 1) ;RNFLT与眼轴长度也成负相关关系 (r=- 0 6 971,P <0 0 0 1)。结论 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成年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FRT)、脉络膜厚度(SFCT)与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S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治疗屈光不正的成年患者118例(共204眼),根据SE值将其分为低、中、高、超高度近视4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7.
屈光参差性弱视Brodmann17、18、19区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不同级别大脑视觉皮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1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及8例正常志愿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弱视眼与对侧眼,及弱视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神经元活动范围的不同,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弱视眼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范围在Brodmann17、18、19区均明显小于对侧眼.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活动水平明显增高,激活范围明显增大.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矫正屈光不正可部分提高弱视眼所属视觉皮层的活动能力,但其应高级别纹周皮层、纹旁皮层及低级别纹状皮层仍存在明显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付姝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33-335
目的分析单眼弱视患儿临床基本治愈前后立体视锐度(SA)的变化,探讨单眼弱视类型、程度、初诊年龄及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对建立SA的影响。方法测量129例临床基本治愈的单眼弱视患儿治疗前后SA。结果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前后正常SA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疗效最好,单纯斜视组疗效最差,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轻、中度弱视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弱视组疗效与轻中度弱视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斜视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SA得到明显改善。2)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及部分斜视并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易于建立良好的SA。3)重度屈光参差性、单纯斜视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难以建立正常SA。4)初诊年龄愈小愈有利于正常SA建立。5)双眼单视功能训练有利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SA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三种空间频率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变化特征,探讨弱视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13.7'、27.5'及55.3'种方格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及对侧眼进行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结果:(1)3种空间频率所有导致,弱视眼的P1潜伏期同正常组相比显著延迟;弱视眼的N1P1振幅在枕区导联降低。(2)P1潜伏期及N1P1振幅的分布不同于正常组。(3)地形图:枕区高电位活动不对称分布增多,以向右侧偏位为主,并出现半视野刺激样反应。(4)弱视对侧眼的P1潜伏期及N1P1振幅的异常主要发生在高空间频率。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和M通道可能都受到了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的影响;左侧半球的视皮层或传导通路更易受到发育早期不正常的视觉经历的影响;弱视对侧眼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弱视931例(1332只眼)的远期疗效,结果表明视力提高与年龄、弱视深度、弱视类型等因素有明显关系。治愈的弱视患者中有81.07%建立立体视,弱视深度与体视有关,斜视性弱视获立体视率明显低于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两组。体视建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弱视复发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访3年以上者无1例复发。同时在国内外首次3年治愈的随访期限。用多导视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结果提示:(1)内斜弱视的弱视眼鼻侧视网膜呈抑制现象;(2)恒定性外斜弱视颞侧视网膜抑制;(3)间歇性外斜弱视和屈光参差弱视眼未见半侧视网膜抑制;(4)内斜弱视眼对侧眼为非“正常眼”。  相似文献   

11.
Jia CH  Lu GM  Zhang ZQ  Wang Z  Huang W  Ma F  Yin J  Huang ZP  Shao 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446-1452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视网膜脑图技术,对比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皮层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 2009年1-10月,以1.5 T MRI系统分别采集9例健康自愿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和南京东南眼科医院10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和10例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对视网膜脑图刺激和6epd空间频率、50%对比度的黑白光点刺激的视觉皮层功能数据,对正常对照组主导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弱视眼及斜视件弱视组弱视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斜视性弱视组的弱视眼及健眼分别行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斜视性弱视组的初、高级视觉皮层功能区损害情况,并对两种类型弱视的初、高级皮层损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平均反应T值在V1、V2、V3、Vp、V7区低于对照组主导眼(P<0.05,P值分别为0.018、0.007、0.002、0.000、0.025),与本组健眼比较结果一致(P<0.05,P值分别为0.035、0.007、0.020、0.009、0.023);斜视性弱视眼反应T值在V1、V2、Vp区低于对照组主导眼(P<0.05,P值分别为0.010、0.007、0.003),在V2、Vp区低于本组健眼(P<0.05,P值分别为0.026、0.009),两种比较结果不一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反应T值在V7区低于斜视性弱视组患眼(P<0.05,P=0.048),其他各区两组弱视患眼反应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类型弱视高级皮层损害与初级皮层损害无因果关系(P>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在初级、高级视觉皮层均存在功能损害,高级视觉皮层的功能损害除因初级皮层损害导致高级皮层激活减低以外,可能还存在更为复杂的神经机制.斜视件弱视在初级视觉皮层除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一样具有视觉神经元的功能损害和(或)神经元之间异常的相瓦作用外,可能还存在健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屈光参差性弱视在高级视觉皮层对高空间频率刺激的采集和编码较斜视性弱视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 ic-VEP)定性模式检查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而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82眼)和正常对照者47例(76眼),分别进行ic-VEP与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分析ic-VEP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屈光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视野、RNFLT和ic-VEP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光眼组患者中,ic-VEP信号噪音比(SNR)与屈光度、眼压、视野和RNFLT的相关性分析表明,ic-VEP SNR与眼压、视野和RNFLT损伤显著相关(P<0.01). ic-VEP检测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度为90. 2% ,特异度为88. 2% . ic-VEP与视野检查及 RNFLT损伤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ic-VEP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视野、RNFLT 的损伤和 ic-VEP SNR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远视而引起的弱视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 RTA)测量弱视患者22例(31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所得图象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相应的视网膜厚度值与厚度地形图,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弱视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76.45±27.36μm。不同程度的弱视患者各点间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性。弱视患者的不同远视程度与视网膜厚度相关系数r=0.056。结论:不同程度的弱视患者各点间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性。弱视患者的不同远视程度与视网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发作后视野正常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31例具有单侧眼单次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发作史而视野正常的患者在发作缓解后3个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检测发作眼、对侧未发作眼的RNFL平均厚度、4个象限和12个钟点的RNFL厚度,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随机选择一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RNFL平均厚度、下方象限厚度、6点部位厚度较对侧未发作眼、正常对照眼变薄,发作眼在7点部位的RNFL厚度比对照跟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作眼RNFL平均厚度与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尽管视野可以正常,但RNFL平均厚度和下方区域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15.
Asweknown,theproportionoftheganglioncelIlayerandopticnervefiberlay-eraccountedfor3O%to5O%ofthetotalretina[lJ.Theganglioncelldamageandop-ticnervefiberlossmayresultinthechangesintheretinalthickness.Moreover,5o%oftheganglioncellsarelocatedintheregion4-5mmfromthecentralfoveaofmacula[2j-Sothemeasurementoftheretinalthicknessattheposteriorpoleacrossthemaculawillbebeneficialtothedeterminationofthedamagetotheganglioncellsandthenervefibers,soastofacilitatetheearlydiagnosisglaucoma.Retlnalth1cknessan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与对比敏感度(CS)的特征性变化,并探讨2 种弱视不同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罗兰公司RETI scan 3.15 系统对20 例屈光参差性弱视、9 例斜视性弱视和18 例非弱视性儿童的双眼行VEP 和CS 检查,进行弱视眼、对侧眼及非弱视眼之间的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侧眼或非弱视眼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在高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而斜视性弱视眼在全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2 种弱视眼的振幅在低频时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侧眼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斜视性弱视对侧眼的潜时在低频下较非弱视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对侧眼的CS 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斜视性弱视眼表现为全空间频率上的CS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对侧眼的CS 则优于非弱视眼。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拥有不同神经机制的观点。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并非“健眼”。VEP 与CS 检查对弱视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视网膜形态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检测,比较患侧跟组与对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和视网膜素色上皮特征。结果OCT示30例患者中患侧眼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均匀一致12眼,对侧眼20例;患侧眼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均匀一致伴内外节异常18眼(60.0%),对侧眼10眼(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侧眼有24眼(80.0%)出现视网膜素色上皮(RPE)异常,对侧眼8眼(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频域OCT示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部分对侧眼存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和RPE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