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独剌大钟穴为主治疗虚证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虚证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采用拔罐和TDP照射作为辅助治疗,治疗组采用呼吸补法独刺双侧大钟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腰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数字分级法疼痛量表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1.4%,对照组为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数字分级法疼痛量表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3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刺大钟穴为主是一种治疗虚证腰肌劳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火针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火针与药物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火针组(80例)采用火针治疗,取阿是穴(选取疼痛部位椎体棘突为中心点);西药组(80例)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萘丁关酮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3%,西药组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4.
推拿加电针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 ,是导致腰背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笔者采用推拿加电针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收治本病患者 150例 ,其中男性 115例 ,女性 35例 ,年龄 2 1~ 6 5岁。病程 :半年以内者4 2例 ,半年~ 1年者 33例 ,1年~ 2年者 4 0例 ,2年以上者 35例 ,治疗期间停服任何中西药。2 治疗方法2 .1 推拿治疗 取穴 :以损伤的棘上 ,棘间韧带为中心取阿是穴。 操作 :①分筋法 ,先用指腹轻压患处 ,将皮肤推向上方或侧方 ,然后向深部用力按压患处的棘上及棘间韧带 ,此手法重复 2 0~ 4 0次… 相似文献
5.
比较运用小针刀加封闭与针刺法治疗棘上韧带劳损的临床疗效。将 14 6例棘上韧带劳损患者 ,随机分针刀组、针刺组。结果 ,针刀组与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 ,P<0 .0 0 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小针刀加封闭治疗棘上韧带劳损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综合疗法治疗棘上韧带损伤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上韧带损伤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患者,以下腰段损伤多见.近2年来,本科对棘上韧带损伤32例患者采用针刀结合拔火罐并手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围刺配合TDP治疗慢性棘上韧带损伤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棘上韧带损伤常在临床上表现为起卧困难,行动受限,每当负重或弯腰时,即感腰部不适,影响功能,好发于青壮年。笔者在临床上根据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围刺配合TDP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 相似文献
8.
棘上韧带损伤多为棘上韧带的撕裂 ,这是由其特殊的位置和结构所决定 ,是临床上引起腰痛的主要病症之一 ,是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法繁多 ,本院 1 996年 2月~ 1 998年 8月间采用单纯手法治疗 65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65例中 ,男 58例 ,女 7例 ;年龄 1 8岁~52岁 ;病程 1h~ 3d ;全部病例均有弯腰持物损伤史。2 诊断依据 多为弯腰搬重物 ,持重物时突然转动身体 ,身体骤然猛屈、膝关节微屈 ,长时间弯腰负重所致。伤后突发剧烈腰痛 ,腰部呈强迫伸直型体位 ,不敢前弯腰 ,检查时压痛在棘突上或棘突之间凹陷处 ,腰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易罐疗法对棘上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棘上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小针刀配合易罐治疗(实验组),治疗1~3次,1次/周,3周为限;50例使用常规易罐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90分以上42例,80分以上5例,70分以上2例,60分以上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作用病灶准确,松解分离得当,兼具“针”、“刀”的功能与长处,对病灶部位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不寐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申脉穴为主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补照海、泻申脉为主配合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单纯按辨证分型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31.6%和6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不寐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15例)和常规针刺组(15例)。温通针法组采用风池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眼局部、远端取穴(攒竹下、内关、光明、太冲、复溜、三阴交)和头针(双侧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针刺,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取穴与温通针法组相同,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泪液分泌量与症状总评分。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6.7%(10/15)(P<0.05);两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量、症状总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温通针法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微针刀反阿是穴疗法与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微针刀组、常规针灸组,每组30例。超微针刀组在按压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的反阿是穴行超微针刀治疗,每周1次,治疗1个月;常规针灸组穴取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行常规针灸治疗,每天1次,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膝关节屈曲度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膝关节屈曲度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超微针刀组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均P<0.05);超微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常规针灸组为60.0%(18/30),超微针刀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反阿是穴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且简单易行,治疗次数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488和594(cholera toxin subunit B conjugated with Alexa Fluor 488,594,CTB-Alexa 488,594)双标记示踪技术揭示"京骨"和"大钟"穴在大鼠神经系统中的特异性联系,探讨原络配穴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0.1%CTB-Alexa 488和CTB-Alexa 594两种示踪剂各5μL分别注入3只雄性SD大鼠后肢"京骨"和"大钟"穴区。72 h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取出脑、脊髓和脊神经节,并制成组织切片,然后直接用荧光显微镜系统观察和记录被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在相应的激发光下,CTB-Alexa 488和594标记的神经元分别呈绿色和红色,双重标记的神经元呈黄色,均位于示踪剂注入侧的相关神经组织中。在所标记到的神经元中,与"京骨"和"大钟"穴相关联的感觉神经元集中在L4~L5脊神经节,少量分布在L3和L6脊神经节,其中双标的感觉神经元主要出现在L4~L5脊神经节;与两穴相关联的运动神经元以L4~L5节段为中心呈柱状分布在L3~L6节段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外侧部。结论:应用CTB-Alexa 488和594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观察到了与原穴"京骨"和络穴"大钟"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和脊髓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内分泌机制。方法:4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刺组32例(采用主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剌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口服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Kupperman指数,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针刺组25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T、FSH、LH含量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含量明显升高,LH、T含量明显降低,FSH虽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针刺治疗能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求治疗呃逆的有效简便针法.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天鼎穴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各47例,分别进行辨证施治,比较治疗10次内的疗效.结果:两组对顽固性呃逆原发性实证的疗效均优于继发性虚证(均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天鼎穴治疗呃逆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治疗婴幼儿鼻塞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25例鼻塞患儿随机分为贴敷组(62例)和滴鼻组(63例)。贴敷组采用鼻炎康片双侧涌泉穴位贴敷,每晚1次;滴鼻组采用0.5%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每鼻孔早、中、晚各1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第5天的鼻塞症状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儿鼻塞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贴敷组有效率为76.8%,滴鼻组为79.7%,两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鼻炎康片涌泉穴贴敷治疗婴幼儿鼻塞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与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异常比率、排便通过异常比率、黏液便比率、排便时腹胀或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显著(总积分:16.70±2.40 vs15.70±3.01,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西药组的70.0%(14/20)(P<0.05).结论: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 相似文献
20.
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和常规针刺,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6.7%和20.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在提高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