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期卧床骨伤患者医院感染率,总结其感染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度187例长期卧床骨伤患者,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感染患病率为20.32%,主要为深部切口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结论骨伤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少,长期卧床患者治疗中应注意其感染的特点,并重视选择使用针对G-菌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情况,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情况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及治疗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72例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表现分型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172例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中有81例发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其中Ⅰ型19例占23.46%,Ⅱ型45例占55.56%、Ⅲ型17例占20.99%;81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占54.11%、、革兰阳性菌56株占38.36%、真菌11株占7.5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对头孢他啶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一般较为典型,临床以Ⅱ型常见,革兰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 32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感染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疾病类型、术后有无引流管放置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324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59%(37/2 324),其中切口感染37例,31例浅部组织感染、6例深部组织感染;428例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22例发生引流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5.14%;术后引流管相关性感染中15例引流管病原菌定植、6例引流管创口感染、1例引流管部位深部组织感染;年龄、手术部位、Ⅲ类手术、恶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胃肠外科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潜在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风险。方法收集2016-10至2017-10在我院胃肠外科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包括手术感染发生情况、致病菌特点及发生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手术感染发生情况:对980例患者进行术后调查显示,有72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7.35%(72/980)。感染者于术后72 h体温均升高至38℃;其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深部间隙感染,64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致病菌特点:对本研究7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培养出合格菌株共52株,阳性率为72.22%(52/72),其中G-菌38株,占73.08%,G+菌14株,占26.92%;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占比均较高,分别为44.74%和57.14%。(3)发生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目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呈明显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严格控制胃肠外科患者的手术条件和手术环境,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争取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69例;对比不同临床分型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体温≥38℃的比例、自发性疼痛的比例、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比例均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深部胸部切口感染(P<0.05);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术口裂开或见脓性分泌物的比例显著低于Ⅱ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P<0.05);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Ⅰ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P<0.05);本研究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55.26%),革兰阳性菌30株(39.47%),真菌4株(5.2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为16.67%;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克拉霉素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耐药率均为0.00%。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并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脊柱术后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因素回顾性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外科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311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3118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0例,感染率0.64%,切口愈合不良15例,发生率为0.48%;患者均及时行切口深部组织清创灌洗引流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脊柱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后果严重,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挽救脊髓、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清创后采用有效的置管冲洗引流及围手术期的多种护理措施.结果 平均随访3.6年,1例于清创3周后感染复发,其他病例感染症状均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利于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对Smad信号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术的脊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4例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为病例组,54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Smad信号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分析Smad通路、凝血及感染指标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关系及其对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术前与术后3 d的Smad1、Smad2、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差值,术前与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差值,术前与术后3 d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差值高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I)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 Smad2、术前与术后3 d PAI-I差值、术后3 d CRP均是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3 d Smad2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术前与术后3 d PAI-I差值、术后3 d CRP(P<0.001);以0.45ng/L为cut-off,其敏感度、特异度为91.18%、79.63%。结论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后3 d Smad2、术前与术后3 d PAI-I差值、术后3 d CRP水平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可作为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明确对于该类手术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3年11月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项随机对照试验,5 940例患者纳入研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与未使用抗菌药物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例特征分布均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术后切口总体感染率2.82%及切口浅部感染率2.25%,较对照组的3.88%及4.36%明显降低(P<0.05),而切口深部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切口浅部感染的发生率,而对预防切口深部感染无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手术切口感染与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微生物与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细菌学情况,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特征,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2004年6月-2005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对术中切缘拭子培养情况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年6月-2005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1027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24例(1.29%),送检术中切缘拭子标本94份,其中阳性58份(61.70%),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2株(54.2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16.95%),肺炎克雷伯菌3株(5.08%);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送检118份标本进行感染病原检测,其中阳性102份(86.44%),检出病原菌120株。结论 Ⅰ类切口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感染以大肠埃希菌等G-杆菌为主;术中切缘拭子培养结果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项回顾性分析,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出现了3例切口感染患者(深部感染1例,浅部感染2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了1.5%.结论:为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对层流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充分引流,强化手术室感染管理,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切口感染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7例肛周脓肿切排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感染部位标本的培养和鉴定,研究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运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病原学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30株,占76.92%,革兰阳性菌9株,占23.0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深部脓肿、有肛周皮肤感染灶、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与深部脓肿、有肛周皮肤感染灶以及住院时间长相关,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48例上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术后使用外固定器固定,2例术后8d发生螺钉切口处感染,经切开引流钉眼处、抗感染,螺钉感染得到迅速控制。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注意观察螺钉切口渗出情况以及伤肢血液循环,术后6d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功能锻炼,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0%;1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76.9%;患者术后两周内发生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术后引流、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等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降低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方法和效果,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某一时期内我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口是否感染做统计并分析原因和降低感染的办法。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7例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83%;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切口的长度、缝合技术和术后营养状况等有关。结论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仔细操作,同时术后也应该注意嘱患者加强自身营养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0%;1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76.9%;患者术后两周内发生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术后引流、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等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一起Standfon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嗜水气单胞菌深部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某院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3例心脏术后手术部位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规范采集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和静脉全血,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 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及血液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均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2号患者的呼吸机外管道、3号患者床单元表面处均检出嗜水气单胞菌,且药敏试验结果与1号患者所在病区水池台面检出的嗜水气单胞菌一致。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接触隔离等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嗜水气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者周围环境污染是可能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18.
肝胆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肝胆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08年5月-2011年3月肝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患者共312例,手术部位感染37例,感染率11.86%;其中住院期间发生感染25例,占67.57%;出院后发生感染12例,占32.43%;发生部位浅部切口24例,深部切口9例,脏器腔隙4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和降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急诊剖宫产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医院急诊科行急诊剖宫产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共有7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5.0%;孕妇体质肥胖,存在贫血、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妊娠期出现高血压、阴道检查次数过多、术中时程长、术中失血量过多的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孕妇切口感染率(P<0.05);但孕产妇的年龄、是否为初产妇以及孕妇的实际孕周等情况对孕妇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影响;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急诊剖宫产术后感染对于孕妇健康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预防孕妇术后医院感染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还需及时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