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道蛔虫病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蛔虫病以剑突下突发性、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为临床特点,但是对于那些不具备典型症状的病人易被误诊。我院急诊科自2000年7月~2004年9月共诊治68例胆道蛔虫病人,其中13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9·1%,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6~47岁,平均26岁,其中8例<20岁。既往有胃炎病史7例,胆道蛔虫病史3例,胆囊炎病史1例。突然发病11例。就诊时间最长3天,最短1小时。1·2临床特点首发症状以中上腹部胀痛为主8例,以中上腹部绞痛为主3例,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1例,以右…  相似文献   

2.
3.
机网膜脱离是眼科较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部分病例因发病不典型,病程相对较长、或与其它眼病并存或因检查不充分而造成临床误诊漏诊,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我院1992~1997年共收治视网膜脱离病人219例,其中发生误诊、漏诊18例,误漏诊率8.22%。1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  相似文献   

4.
疼痛临床误诊、漏诊病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上疼痛患者误诊、漏诊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9月到2004年12月收治的1267例住院患者中误诊、漏诊的28例患者,从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性治疗等方面探讨原因.结果:28例患者中误诊15例、漏诊13例,其中因问病史不详细致误诊、漏诊2例,占7.1%;体格检查不全面7例,占25%;辅助检查资料不全15例,占53.6%;诊断性治疗效果不佳4例,占14.3%.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与辅助检查的有机结合,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以及时发现病变,明确诊断,提高疼痛性疾病的确诊率,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上常因经验不足或工作中疏忽及未能作必要的检查,发生误诊、漏诊的病例常能遇到。其后果除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损失外,轻者视功能受损,重者可导致失明。现将笔者所遇到的误诊、漏诊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B超检查误诊胆道蛔虫病16例术后分析袁祥顺,夏蓉211300江苏省高淳县人民医院临床上近年来首选B型超声显像技术作为胆道蛔虫病的诊断方法,其优点是无痛苦、无损伤、简便可靠。然而,我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B超误诊的胆道蛔虫病有16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5—09共收治以顽固性荨麻疹、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胆道蛔虫病10例,确诊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3~13岁,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7d,最短1.5d,首发症状以中上腹部胀痛6例,中上腹部绞痛3例,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者1例。皮肤损害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暂时性风团,色淡红或较正常肤色深,有的周围有红晕,此起彼伏,痒感明显,2例患儿伴发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漏诊的原因及特点,提高首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外院漏诊的65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漏诊的65例中有51例误诊为宫颈糜烂,其中仅13例首诊曾行细胞学筛查,16例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总平均年龄仅39岁,农村居民54例。结论各地区应加强宫颈癌筛查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及适合的筛查方式提高宫颈癌筛查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0.
肋骨骨折较常见,骨折的原因多数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打击、部分病人可由于间接或胸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所致,还有一些因年老或其他情况而产生骨折疏松的病人,猛烈的咳嗽或喷嚏亦可导致骨折,其误诊、漏诊情况仍不少。本院2006年~2007年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道蛔虫病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十分常见。虽然绝大多数可望内科治愈,但发生并发症时病死率可高达15%左右。因此,如何积极治疗胆道蛔虫病,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一些治疗措施综述如下: 一、及时驱蛔既往认为,痛期驱虫有将蛔虫驱入胆囊等其他脏器的危险,故需待疼痛缓解后才能驱虫。但不少临床研究发现,胆道蛔虫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是否及时驱虫明显相关,如不及时驱蛔,很多病例疼痛难止,并常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或增加手术治疗率,增加病死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及时驱虫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临床症状消失快,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可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并发症,从而降低病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超声漏诊及误诊的11例胰腺占位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漏诊及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回顾性对经超声首次检查漏诊,后经CT检出占位,再行超声检查检出占位,并经手术证实的9例胰腺占位及2例超声、CT均误诊的胰腺占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漏诊原因主要为检查医生经验不足,加之以下几种情况:1.病灶小;2.病变位置特殊;3.无典型临床表现;4.胰腺占位类型特殊.结论运用一定的扫查技巧,增加扫查切面,饮水使胰腺充分显示等手法,并综合分析病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胆道蛔虫病是肠蛔虫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卫生水平的提高 ,其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但仍为基层医院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现将我院1990~ 1999年收治的胆道蛔虫病 5 6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5 6例拟诊为胆道蛔虫病的住院病人 ,男 18例 ,女  相似文献   

14.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并发症.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文对我院1998年8月~2004年应用B超检查并经内镜取虫证实的64例胆道蛔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32例原发性痛风误诊、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 《临床荟萃》2001,16(11):521-521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本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 。其临床特点是 :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2 ]。正因为其症状缺少特殊性 ,主要以关节炎表现为主 ,加之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并发疾病上 ,故易造成误诊、漏诊。在本文 32例误诊、漏诊病例中 ,最长误诊达 2 0年之久。为引起注意 ,现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5~1989年共收治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病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19~35岁,平均23岁。农民36例,工人4例,教师及营业员各1例。早期妊娠6例,中期18例,后期9例。发作至入院平均3天。有诱因者11例:食鸡蛋5例,油腻食3例,香甜食3例。1.2 临床表现 上腹痛42例(绞痛23例。钻顶痛18例,烧灼痛1例),恶心26例,呕吐37例,其中吐蛔虫12例,痛向肩背、腰部放射12例,畏寒9例,发热8例,排蛔虫9例,体温37.3~39℃以上共24例,巩膜黄染2例,右上腹和/或剑突下压痛37例,墨菲征阳性5例,胆囊肿大1例。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20×10~9/L27例,中性细胞71%以上30例,大便镜检蛔虫卵40  相似文献   

17.
胆道结石为临床常见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胆道解剖结构复杂且易发生变异,一次手术彻底清除胆道结石非常困难,尽管术中可借助B超及胆道镜检查,然而胆道残石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韩明锋 《新医学》2001,32(12):738-739
1引言蛔虫病是由蛔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多数患者可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以腹痛最常见。若蛔虫病以腹痛以外的其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往往容易误诊。我院1995年7月至2000年10月共有11例蛔虫病长期误诊,现分析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7岁至68岁,中位年龄37岁。职业:学生5例,农民5例,工人1例。2.2误诊情况分别误诊为慢性荨麻疹3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3例,腹型癫癆1例,肠激惹综合征3例,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肾小管功能缺陷(碳酸氢盐重吸收障碍或/和氢离子分泌障碍)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及有关伴随症状,临床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简称RTA)。目前看来,RTA仍然是较易漏诊、误诊的内科疾患之一。因此,认识这一疾病,了解漏诊、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率,是很有必要的。一、RTA的临床特点由于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卡介苗的接种和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青年结核病疫情较老年下降迅速,在老年人中又以男性的患病率为高,1979年我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感染率高峰为50~60岁组,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及死亡率高峰均为65~69岁组。老年结核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结核病患病率高峰又落在老年组,老年病人也随着相应增加。②原结核严重的年轻人已进入老年,由于免疫机能低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内源性再染而发病。③外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