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对脊髓硬膜外麻醉(CSEA)和传统脊髓麻醉在急诊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我们从7年内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50例脊髓麻醉和150例分散针CSEA麻醉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BMI无明显差异。虽然切开和分娩的时间,脊髓麻醉组明显快于CSEA,但两组的Apgar积分无显著差异。另外脊髓麻醉组的麻醉失败和麻醉后头疼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CESA是急诊剖腹产手术的有效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妇科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原因分析和麻醉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8年3054例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妇科手术的麻醉记录单进行整理,其中失败269例,占总例数的8.81%.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患者需要改变麻醉方法.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手术探查内脏牵拉反应是最重要的原因,占29.37%,其次是神经阻滞不完全26.77%.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后,改用局部浸润麻醉、异丙酚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三种麻醉方法.结论:妇科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原因诸多:综合局部麻醉、异丙酚泵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二种补救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一个很好的麻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麻醉方式分组:硬膜外导管位置正确且镇痛良好则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组),脊髓麻醉在麻醉医生综合判断后实施(脊髓组),即刻剖宫产以及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失败选择全身麻醉(全麻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用于寻找影响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风险因素。使用镇痛时间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镇痛时间临界值,按临界值将孕妇分为两组,利用交叉表计算各组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研究共纳入820例孕妇,其中硬膜外组615例(75.0%)、脊髓组186例(22.7%)、全麻组19例(2.3%)均为即刻剖宫产,无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失败改为全身麻醉病例。硬膜外组镇痛时间8.2±4.7 h,脊髓组镇痛时间10.6±5.1 h,全麻组镇痛时间6.7±5.2 h。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镇痛时间每延长1 h(OR=1.094,95%CI 1.057~1.132,P<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9月在西藏军区总医院麻醉科的外科手术病例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病例,按照ASA分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麻醉失败的原因。结果13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病例中,因阻滞不全22例,占16.2%;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59例,占43.7%;完全无效54例,占40%。分析麻醉失败的原因,多因操作失误所致。因此严格掌握阻滞平面,尽可能早的发现阻滞失败的原因,及时有效地应急处理,是提高麻醉成功率的关键。结论操作失误是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围手术期,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诸多因素中,麻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麻醉医师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对维持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稳定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麻醉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用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血压对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评价术中监测诱发电位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10只健康猴直接模拟脊柱手术中的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等操作,诱发电位监测。结果:CSEP受多种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压影响,特别是氯胺酮和异氟酸,SSEP受影响最小。结论:单独使用CSEP监测必须与麻醉密切配合,否则既不稳定又不可靠,SSEP是最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吸入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吸入麻醉药物一般分为气体麻醉药物和挥发性麻醉药物两类.气体吸入麻醉药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和氙气.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物又分为羟基烷、卤代羟基烷和卤羟三类.羟基烷主要是乙烷;卤代羟基烷包括甲氧氟烷、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卤羟主要包括氟烷和氯仿.吸入麻醉药物均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发挥麻醉作用.虽然静脉麻醉药物异丙酚在临床已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吸入麻醉药物具有麻醉效能强、可控性高的特点,因而在全身麻醉中特别是在麻醉维持过程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新型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复习,有助于深入认识全麻原理,合理规范药物的临床适用范围,以及正确解释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志(1991-2010)》中发现该书节选了1927年潍县基督教医院报告书,节选部分有较多关于麻醉的描述——《腰脊髓麻醉药报告》。这份86年前《腰脊髓麻醉药报告》由施蒙药员(麻醉医师)外科医生张玉田记录,613字,内容简练,包括麻醉方法(腰麻)的介绍、适应症,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患者的例数、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死亡病例的介绍、死亡原因分析,麻醉药的配制方法,实施麻醉穿刺的部位、消毒、局麻、注药时机,注射麻醉药后的处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辅助方法和效果不佳时的处理用药,麻醉后头疼的预防及处理等方面,叙述表达非常清楚。这份麻醉报告书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外伤手术用麻醉的作用.方法:应注意头部和脊髓的损伤,如合并头颅或脊髓损伤,则需进行特殊的麻醉处理.应仔细评估气道情况,对合并颌面部和颈椎外伤病人,由于往往存在困难气管插管,因此不应采用常规的快速诱导方法.诱导前或诱导后行动脉穿刺置管有助于连续监测动脉血压.脉搏血气饱和度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快速补充容量和监测中心静脉压.胸部创伤病人的麻醉诱导十分关键.对循环功能不稳定的病人可给予小剂量氯胺酮,既有镇痛作用,又可减轻病人的焦虑.然而,对于低血容量的病人几乎所有的麻醉药,包括氯胺酮均可导致低血压;引外,内源性交感张力下降和正压通气也可进一步加重低血压.麻醉可维持一种保证记忆缺失的浅麻醉状态.肌松药可选择维库溴铵或阿库溴铵,其对循环的干扰较小.气胸的病人不主张选用氧化亚氮.胸部创伤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中低血容量的治疗非常重要,处理不好容易导致急性肾衰或肺水肿.肾衰往往是由于长时间低灌注所致,有些可由于组织损伤造成者可合并肌红蛋白尿.该类病人如合并肾功能衰竭则死亡率明显提高.肺水肿可因原发肺损伤或ARDS所致,有研究表明,对存在低血容量病人应用速尿对肾衰并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科手术椎管内麻醉失败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立英  马俊三 《吉林医学》2007,28(15):1687-1688
目的:剖宫产手术采取椎管内麻醉(连续硬膜外、单次硬膜外、腰麻)失败后的麻醉处理。方法:对我院麻醉科1985年~2005年3849例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记录单进行整理,其中失败342例,占总例数的8.32%。椎管内麻醉失败的患者需要改变麻醉方法,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椎管内麻醉失败后,我科改用局部侵润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插管全身麻醉三种麻醉方法,在全面考虑产妇新生儿上,不具有绝对优势。结论:综合三种麻醉方法,在保证新生儿评分的前题下,插管全身麻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麻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双盲观察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研究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400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75%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试验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每组20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感觉平面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评分。安全性的观察指标包括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并发症、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最高感觉平面维持时间试验组略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各时间段BP、HR、sPO2及麻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恢复时间试验组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赵增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25-2926,2934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2组,每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B组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行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P<0.01);2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2组麻醉效果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较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更加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的差别。方法 :下腹部以下手术 ,随机采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做腰—硬联合阻滞。结果 :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布比卡因起效慢 ,而且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短。结论 :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以下手术 ,安全、可靠、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后承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3):227-228,231
目的:目的:探讨5%利多卡因用于腰麻的效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n=16)予5%利多卡因(含葡萄糖150 mg)2 ml;B组(n=16)予0.5%布吡卡因2ml(含8%葡萄糖)。分别测定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效果评价,以及给药后1、3、5、10、15 min的MAP、HR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L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B组快(P均<0.01),L组达到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Ⅱ、Ⅲ级较B组略多,两组麻醉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L组给药后2~3 min HR及MAP降低明显。结论:5%利多卡因和布吡卡因用于腰麻时的效用性和安全性一样可靠,5%利多卡因起效更快阻滞更完善,但必须密切注意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区域神经阻滞组(n=34)和椎管内麻醉组(对照组,n=41)。其中区域神经阻滞组:采用腰丛+股神经或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椎管内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2、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白蛋白水平,术中、术后动脉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谵妄、尿潴留),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区域神经阻滞组术中及术后2 h、4 h、8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白蛋白下降幅度小[(4.47±2.36)g/L vs. (6.52±2.34)g/L,P<0.05]。麻醉前两组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6±8.1)mmHg vs. (104.2±9.1)mmHg],但切皮时、术中20 min和术中40 min区域神经阻滞组动脉压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103.2±9.1)mmHg vs. (93.8±8.2)mmHg,(100.9±8.3)mmHg vs. (91.9±7.1)mmHg,(97.9±7.2)mmHg vs. (91.8±5.8)mmHg,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区域神经阻滞组低血压发生率低(5.88% vs. 26.83%,P<0.05),但术后谵妄发生率(5.88% vs. 12.20%)和尿潴留发生率(8.82% vs. 1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神经阻滞组较对照组ADL评分升高[(26.9±4.4)分 vs. (21.3±2.5)分],但住院时间[(11.1±3.7)d vs. (14.8±9.4)d,P<0.05]和住院费用[(27 142.5±5 676.0)元 vs. (31 828.7±9 065.4)元]均减少(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减轻负氮平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I-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CS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各30例,CSA组选择L2-3,头向置管,分次给药后调节麻醉平面至T6。CSEA组选择L2-3一点法穿刺腰麻后置管,调节麻醉平面至T6,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SA组麻醉效果好于CSEA组(P〈0.05),CSA对循环的影响小,头痛、腰痛发生率低。结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手术麻醉效果好,肌松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18GTuohy针(勺状背打孔)与5G腰穿针配合使用,一次完成腰麻(SA)和硬膜外阻滞(EA)的操作及其复合麻醉(CSEA)用于经阴道LPS全宫切除术125例。结果全部病例达到手术要求。镇痛、肌松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时间不限,局麻药用量少,避免了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间受限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毒较多的缺点,术后可镇痛。认为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用于经阴道LPS全宫切除术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CEA)组,每组30例,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效果、术中血压变化和牵拉反应、术后头痛发生率。结果CSEA组较CEA组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少(P<0.05或P<0.01),术中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CSEA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的单侧足踝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膝部阻滞和踝部阻滞组。观察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止血带反应、术后麻醉持续时间。结果:踝部阻滞组5例术中欠满意,出现在后足部及踝部手术。在中足及前足部手术3组麻醉均满意,无统计学差异。踝部阻滞组均出现止血带反应,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时间,踝部阻滞(3±1)h,膝部(6±1)h,椎管内麻醉(6±2)h,P〈0.05,踝部与膝部及椎管内有统计学意义,膝部及椎管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足及中足部手术,除止血带反应外,3组无明显差异,均适合。对后足及踝部手术,选择膝部阻滞及椎管内麻醉。术后镇痛时间,膝部阻滞与椎管内阻滞比较长。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临床应用,观察比较硬膜外腔/脊髓联合技术用于腰麻与常规腰麻的脑脊液流出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最终平面,麻醉手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头痛等。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技术施行腰麻,有其自身特点和操作要领,除脑脊液流出时间较长外,能获得与常规腰麻方法相近的阻滞效果,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也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