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RI表现,并探讨MR脂肪抑制技术对发现较小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 收集124例鼻咽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MR脂肪抑制资料,比较冠状面FSE T2WI与STIR淋巴结分布,显示小淋巴结的数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RN区和Ⅱ区居多,并以多区和多个淋巴结广泛转移为主要表现形式;自上向下发展,很少跳跃性转移;其他Ⅲ、Ⅴ、Ⅳ区的转移率逐渐下降.STIR比T2WI多检出小淋巴结31例.STIR图像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T2WI,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MR脂肪抑制技术有利于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李耀志  谢艺才  黄思维 《吉林医学》2013,34(11):2101-2102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189例拟诊鼻咽癌患者和37例志愿者行弥散加权成像,将鼻咽癌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转移淋巴ADC值显著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组(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磁共振成像RTOG分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鼻咽部磁共振成像平扫和增强检查,利用RTOG分区的方法进行淋巴结分区,观察其结果。结果在横断位磁共振成像上均可清晰地辨别出RTOG分区的标志。10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有30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坏死,占30%;有20例患者出现包膜外侵犯,占20%;有5例患者出现跳跃性转移,占5%;45例患者出现RTOG分区之外的淋巴结侵犯,占45%。其中,在Ⅱb区上界以上的范围内有30例,斜方肌前缘以后的范围出现3例,在Ⅳ区的下界以下的范围内有12例,未发现有单纯发生在RTOG分区之外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够对颈部淋巴结进行RTOG分区,同时能够准确的勾画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颈部靶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有循序性,呈由上而下逐渐减少,且跳跃性转移率低。咽后及Ⅱ区最易受累,其次是Ⅲ、Ⅴ和Ⅳ区,Ⅰb区极少受累。RTOG分区对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乳腺癌作为世界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是预后和复发的关键因素,并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波谱、动态对比增强、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衍生序列等,广泛应用于诊断及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蔓延及转移的磁共振成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毅  汪似兰 《广州医药》1998,29(3):10-11
根据4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所见,探讨了肿瘤的蔓延及转移规律,并对MRI的意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鼻咽癌蔓延以向后外方发展,累及颈动脉鞘区为主,其蔓延受肿瘤原发部位,某些解剖屏障(如咽颅底筋膜)以及肿瘤自发生长趋势的影响。咽颅底筋膜是否突破是区分I期和Ⅱ期肿瘤的标志,MR涌显示CT不能分辨的外侧咽后淋巴结,证实其是鼻咽癌转移的最前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鼻咽癌临床分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鼻咽癌患者除常规MR平扫外,同时进行AxT1fs增强扫描和三维扰相位快速梯度回波增强扫描(3DLAVA)。结果 AxT1fs增强与3D(LAVA)增强显示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颈部淋巴结转移75%、80.6%;咽后淋巴结72.2%、72.2%;颈椎转移8.3%、8.3%;累及颅底41.7%、44.4%;海绵窦19.4%、25%;蝶窦11.1%、11.1%;咽旁间隙27.8%、30.6%;翼内、外肌36.1%、36.1%;翼腭窝8.3%、8.3%;鼻腔11.1%、11.1%;口咽19.4%、19.4%;脑膜5.6%、5.6%;眼球2.8%、2.8%。结论 3DMRI扫描主要观察鼻咽肿瘤侵犯范围、海绵窦受累情况,追踪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显示尤为突出;同时扫描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胰腺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4例胰腺癌患者中,利用呼吸触发的单次回波平面成像(SSEPI)序列(b值分别为:50、300和600 s/mm~2),确定局部淋巴结(lymph node,LN)的直径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后,在这些患者中进行手术探查和/或原发性肿瘤的切除和局部LN切除。分析成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和恶性转移LN的ADC值和直径,同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恶性转移LN(1.21±0.15)的平均ADC值(×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LN(1.62±0.33,P<0.001),而平均直径恶性转移LN[(16.8±5.4)mm]大于良性LN[(14.1±4.0)mm,P=0.09])。使用1.25×10~(-3) mm~2/s的ADC值作为阈值,91.4%的LN被正确地分类为良性或恶性,灵敏度、特异度为83.3%、92.8%,阳性/阴性预测正确率为66.7%/96.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初步分析表明,利用呼吸触发SSEPI序列的DWI成像模式能为胰腺癌患者良/恶性LN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两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到该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 DCE-MRI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DWI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D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扫描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0):898-90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宫颈癌及其腹腔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患者的MRI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宫颈癌MRI分期、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并观察MRI对腹腔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行MRI扫描的80例患者均显示异常病灶。病灶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7例,稍高及高信号5例,等信号68例。以宫颈癌病理分期为标准,宫颈癌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5.00%(76/80),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57.50%(46/80),宫颈癌MRI分期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χ~2=12.351,P<0.001)。MRI预测宫颈癌腹腔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96.30%(52/54),敏感度为80.77%(21/26),准确度为91.25%(73/80)。结论MRI能对宫颈癌分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且对宫颈癌腹腔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加热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化疗配合颈部淋巴结微波热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76例初治N2~N3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8例,5-氟脲嘧啶(5-FU) 顺铂(DDP)联合化疗,15 d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行常规放疗,原发灶放疗肿瘤量DT 70 Gy,颈淋巴结转移灶DT 64~70 Gy;热疗组38例,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淋巴结于放疗第2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每次有效加温时间40 min,每周2次,共6~12次. 结果 热疗组颈淋巴结消退率78.95%(30/38),对照组颈淋巴结消退率47.37%(18/38),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疗组颈淋巴结缩小1/2及完全消退时的放疗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N2~N3期鼻咽癌放、化疗配合颈淋巴结微波热疗,能显著提高颈淋巴结的局控率,减少局部淋巴结的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12.
兰花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3):278-280,285
鼻咽癌是头颈部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我国和东南亚国家,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地是鼻咽癌的高发区。鼻咽癌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及远处转移。转移是导致鼻咽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转移的一个早期事件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预测和诊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4-477
目的:分析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71例,按照中国2008分期标准进行T、N和临床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随访率97.3%,总生存率68.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74.9%。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水平、侧数、包膜侵犯及T分期与总的生存有关(P=0.006、0.035、0.038、0.000);淋巴结水平、侧数、数目、包膜侵犯及咽后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相关(P=0.000、0.000、0.015、0.017、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水平、侧数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21、0.029)和总生存率(P=0.005、0.010)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咽后淋巴结、包膜侵犯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47)。结论:颈部淋巴结的水平、侧数是影响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的预后因素。咽后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咽癌的CT表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初治110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增强CT扫描,观察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记录患者的CT特征图,分析患者CT特征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110例鼻咽癌患者中,65例(59.1%)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不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301、19.557、20.368、19.273。P〈0.05);不同肿瘤数目、钙化、坏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5、1.058、0.964,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与其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灿云  杨华 《海南医学》2007,18(10):34-34,14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浅表可疑淋巴结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并与纤维鼻咽镜病理活检对照分析.结果 细胞学诊断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101例,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98%(99/101),假阴性3例,假阳性2例.结论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确诊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原发灶隐匿、无鼻咽部症状的病例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和VEGF-D在35例鼻咽癌组织标本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D),分析VEGF-C和VEGF-D表达及MLD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率分别是77%(27/35)和82%(29/35),肿瘤组织MLD(5.387±4.98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1.901±1.455)(P<0.05)。VEGF-C和VEGF-D的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786)。结论:VEGF-C和VEGF-D在鼻咽癌中可能通过增加肿瘤周边区域的淋巴管新生,促进肿瘤经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Survivin的表达与鼻咽癌淋巴转移、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68例鼻咽癌组织和45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68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69.1%(47/68),45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15.6%(7/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的鼻咽癌组织,Survivin表达为71.7%(33/46),无淋巴转移的鼻咽癌组织Survivin表达为63.6%(14/2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临床Ⅰ、Ⅱ期)鼻咽癌组织,Survivin表达为70.6%(12/17),晚期(临床Ⅲ、Ⅳ期)鼻咽癌组织,Survivin表达为68.6%(35/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改变发生在鼻咽癌的早期,它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在鼻咽组织癌变早期起重要作用;Survivin的表达与鼻咽癌的转移、临床分期可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与淋巴管新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9例鼻咽癌及15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Gli-1蛋白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分析Gli-1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LVD之间的关系。结果:Gli-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鼻咽上皮(P<0.01),并且Gli-1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管密度(r=0.464,P<0.01)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Gli-1在鼻咽癌过度表达可能调控淋巴管新生和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能否用于判断患者淋巴结状态。方法:选取91例1995年1月~2005年1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或次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在组织分型、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类型、肿瘤分级、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绝经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33.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95.8%),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