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0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1(HSV-1)、柯萨奇病毒B组Ⅰ-Ⅵ型近期活动性感染和复发.缓解型多发件硬化(RR MS)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RR MS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柯萨奇病毒B组Ⅰ-Ⅵ型IgM抗体,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间上述病毒近期活动性感染率的差别,并对病例组病毒近期活动性感染者和无活动性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问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及柯萨奇病毒B组Ⅰ、Ⅱ、Ⅲ、Ⅵ型IgM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MS组和对照组间柯萨奇病毒B组Ⅳ型、Ⅴ型IgM抗体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4和0/200,P<0.05;2/34和0/200,P<0.05).病例组中任一病毒近期活动性感染者和无活动性感染者相比,其年龄、病程、发作次数、入院体温、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应用与否及EDSS分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R MS患者复发期柯萨奇病毒B组Ⅳ型、Ⅴ型近期活动性感染率较高,但近期病毒活动性感染和症状的严重度无关,未发现EBV、CMV、HSV与RR MS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北省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亚型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随机采集湖北省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对80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进行扩增,得到了62份样品的HIV-1基因片段.共发现7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株.泰国B'亚型占11.3% (7/62),欧美B亚型占4.8% (3/62),G亚型占4.8% (3/62),CRF07-BC占22.6% (14/62),CRF08-BC占6.5%(4/62),CRF01-AE占48.4%(30/62),CRF15-01B占1.6% (1/62).在湖北省发现了CRF15-01B和G亚型.结论 湖北省存在多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型,CRF01-AE、CRF07-BC两种重组亚型毒株为目前湖北省HIV-1流行优势毒株,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可分为 HIV-1 型和 HIV-2 型。 HIV-1全球流行,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 (cART) 的应用可以延长患者寿命,但HIV-1感染目前仍然不能完全治愈。HIV-1感染治愈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病毒潜伏库的存在。HIV-1潜伏库可以被定义为一群携带具备复制潜力的 HIV-1前病毒的长寿命静息 CD4+ T 细胞。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使得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形成了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HIV-1潜伏库的形成与调控,也与病毒和宿主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角度阐述HIV-1潜伏的建立与调控的机制。这将有助于HIV-1治疗新靶点的探索和研发,并有利于实现HIV-1感染的功能性治愈目标。最后,本文还会综述有关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靶点的HIV-1药物研究进展,为后续HIV-1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HBV—DNA定量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16~50岁。分为2组,A组,HBV-NDA≥10^7copies/ml的101例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40例,慢性HBV携带者21例;B组,HBV-DNA〈10^7copies/ml的99例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4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40例,慢性HBV携带者18例。全部病例符合干扰素治疗适应证。用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产品——安福隆肌肉注射300万单位/天,治疗半个月,后改为隔日肌肉注射,疗程6~12个月,治疗期间定期反复检测HBV-DNA水平。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治愈患者18例(18%),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17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1例;B组治愈患者38例(38%),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2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10例,慢性HBV携带者3例。A组好转病例2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7例,慢性HBV携带者1例;B组好转病例4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1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25例,慢性HBV携带者4例。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治愈者无复发病例,好转者复发12例(17%)。治疗中A组及B组HBV-DNA病毒复制水平在3~6个月迅速降低者,有望治愈。结论在治疗对象的选择方面,应对各侯选病例在某个时间段内定期反复检测HBV-DNA水平,长期保持HBV高复制水平者不宜接受干扰素治疗,或应当联合治疗;治疗期间,可根据HBV-DNA水平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干扰素剂量,并决定是否缩短或延长疗程及是否终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特征及对HIV-1感染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通过合成重叠肽技术及ELISPOT技术,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37名HIV-1感染者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83.78%(31/37)的HIV-1感染者对1个或多个合成肽反应(反应强度大于50 SFU/106 PBMCs).HIV-1B型病毒不同蛋白均可激发HIV-1感染者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其中HIV-1 Gag蛋白被识别的频率最高,81%的HIV-1感染者识别HIV-1 Gag而且HIV-1 Gag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强度最高,相对强度达到28.25%,明显高于其他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969,P<0.001);重叠肽诱导T细胞分泌IFN-γ反应频率、反应强度在HIV-1感染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无明显区别,但是HIV-1 Gag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强度在无症状期明显高于艾滋病期.结论 HIV-1B型病毒不同基因编码蛋白激发T细胞分泌IFN-γ反应小同,其中HIV-1 Gag蛋白特异性T细胞在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Gag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方法 本研究以10例感染时间<1年和25例感染时间>3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10例HIV-1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用Elispot方法检测其针对HIV-1B/C同义B Gag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8例(8/10)感染时间<1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产生Gag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识别散在分布的五条多肽;17例(68%)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产生反应,主要识别p17区域内的一条和p24区域内六条多肽.感染时间>3年组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明显正相关(P =0.0318,r=0.519),感染时间<1年的感染者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P=0.021).健康人对照组无阳性反应.结论 HIV-1 B/C重组病毒感染者在疾病进程不同阶段识别Gag的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HIV-1早期感染者γδT细胞是否具有清除HIV-1储藏库的能力。方法入组HIV-1早期感染者16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采用唑来膦酸(5μmol/L)加IL-2(1 000 IU/m L)扩增γδT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储藏库细胞(J-Lat Full Length Clone10.6)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扩增前后γδT细胞的表型和储藏库细胞中GFP的荧光强度。结果唑来膦酸加IL-2在体外刺激γδT细胞快速且大量扩增(P0.001)。γδT细胞对储藏库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储藏库细胞中GFP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减弱(P0.05)。扩增后γδT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NK细胞样表型,HIV-1感染者CD56+Vδ2T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显著增加(P0.05)。结论γδT细胞具有清除HIV-1储藏库的能力,基于γδT细胞的自体或异体过继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清除储藏库,治愈HIV-1感染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释放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24例结核病患者、6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33名健康对照者全血中IFN-γ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其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界值,并评价其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组结核特异性IFN-γ的水平为405±306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111±127p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52.20±28.28pg/mL,P0.001)。而健康对照组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特异性IFN-γ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为143pg/mL,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和77.8%。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能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异烟肼(INH)和对氨基水杨酸(PAS)经常被联合应用于抗结核治疗。作者检查了联合应用INH和PAS时对人体内淋巴细胞染色体的作用。为了进行上述研究,筛选了Hyderaded结核病院和结核治疗中心的病人。挑选10名患者服用INH 300mg/日和PAS12g/日,最短时间为3个月。没有服上述药物的10例TB患者做为第一对照组;另取10名健康正常人做第二对照组,用Moorhead等的改良法进行末梢血培养,用Giemsa染色,标记每个患者的1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按染色单体和等臂染色单体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小肝癌 (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 ,SHCC)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方法  70例SHCC术后患者 ,分别选择 6项可能对术后早期复发产生影响的临床与病理学因素 ,对指标进行t检验或 χ2 检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的 1、3、5年总体复发率分别为 2 1 4 %、6 2 9%与 72 8%;生存率分别为 97 1%、85 7%和 70 0 %;36例复发者中的 70 6 %(36 /5 1)发生在术后 2年内。 2年内与 2年后复发者的复发灶数目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1 6 %、75 0 %、5 2 7%和 10 0 %、93 3%、80 0 %。复发者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ranscatheterarterychemotherapyandembolization ,TACE)治疗 2 6例中 ,直径≤ 2cm者 (18例 )与 >2cm者 (12例 ) ,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48 2± 10 7个月与2 7 2± 7 5个月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SHCC术后 2年是复发的高峰时间 ,可能与肿瘤对血管的侵犯及肿瘤血管的密度直接相关 ;2年内复发者预后差。对于直径≤ 2cm的复发肿瘤 ,TACE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5例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AML,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1,d1~5;阿克拉霉素10 mg/d,d3~6;阿糖胞苷10 mg/m2,q12 h,d3~9;G-CSF 300 mg/d,d0~9),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老年患者6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例,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83.3%,复发难治患者9例,CR 3例, PR 2例,ORR 55.5%。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7(1~1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4(0~10)个月。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严重出血发生率为10.5%,感染发生率为73.3%,无Ⅲ~Ⅳ级肝肾损害,无Ⅲ~Ⅳ级恶心、呕吐。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效果肯定,但感染及血液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需注意检测并予以相应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doravirine/lamivudine/tenofovir, DOR/ 3TC/TDF)和依非韦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EFV/FTC/TDF)在初治成年HIV-1感染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DRIVE-AHEAD是一项双盲, 非劣效性3期临床试验。纳入HIV-1 RNA≥1 000拷贝/mL且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感染者, 按照1:1比例随机接受DOR/3TC/TDF或EFV/FTC/TDF治疗, 疗程96周。主要疗效终点是第48周HIV-1 RNA<50拷贝/mL的患者比例(非劣效界值10%)。结果 728例接受治疗并纳入研究(每组364例)。第48周时, DOR/3TC/TDF组和EFV/FTC/TDF组分别有84.3%(307/364)和80.8%(294/364)的患者达到HIV-1 RNA<50拷贝/mL(差异:3.5%;95%CI:-2.0~9.0)。DOR/3TC/TDF组出现头晕(8.8% vs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市HIV-1耐药株传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8例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sCD28、sCD80、sCD137、sCD27、sGITR、sTIM3、sCTLA4、sHVEM、IDO、sLAG3、sBTLA、sPD1、sPDL1及sPDL2的表达水平并作对比分析, 同时分析可溶性免疫检查点水平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sCD28和sCD80在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 0/A、B期患者中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和C期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sCD27和sHVEM在BCLC C期水平较0/A、B期明显下降, 甚至低于健康对照者水平。BCLC 0/A、B期患者血浆sCD137、IDO、sPD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sPDL1和sPDL2在各期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从0/A、B到C期维持高水平状态, 不同分期肝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24个月后, 复发肝癌患者术前血浆中sCD28水平低于未复发肝癌患者(t=2.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