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室3层心肌的电生理异质性,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酶解法分离兔AMI 1周后左室梗死边缘区单个心外膜(Epi)、心内膜(Endo)和中层(M)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研究AMI后梗死边缘区心室Ito跨壁异质性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与分组: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重1·5~2·0 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建立AMI模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开胸不结扎血管的假手术组(Sham组)。1·2方法:…  相似文献   

2.
氟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基本病理改变过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AM I)后心室重塑是指左心室大小、形状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过程,亦即梗死区室壁心肌的梗死扩展和非梗塞区室壁心肌的反应性肥厚、伸长,致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的过程,一般在心肌梗死后24 h内出现。近年来,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备受重视。本研究用氟伐他汀干预SD大鼠AM I模型的心室重塑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和分组:雄性SD大鼠50只(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中心提…  相似文献   

3.
朱勇  李玉明  周欣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10):1066-1069
目的 研究苯妥英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促进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 用Wistar大鼠建立AMI模型,将大鼠分成苯妥英钠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后处死动物,取心室,一部分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另一部分采用Gelatin Zymography测定MMPs活性.结果 苯妥英钠组14 d时梗死区厚度大于对照组,非梗死区心肌横断面积小于对照组;AMI后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苯妥英钠组高于对照组;AMI后苯妥英钠组Ⅰ/Ⅲ型胶原高于对照组(P<0.05);心室梗死区MMPs活性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 苯妥英钠可促进AMI后早期梗死区胶原的合成,MMP-2和MMP-9可能参与了此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 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AMI组、牛磺酸 (300 mg·kg-1·d-1) 组及PQS (50、100和200 mg·kg-1·d-1) 组 (n=15)。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各用药组用饮用水10 mL·kg-1·d-1溶解药物灌胃,sham组及AMI组予等量饮用水灌胃。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TUNEL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钙网蛋白 (CRT)、C/EBP同源蛋白 (CHOP) 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与AMI组比较,PQS低、中、高剂量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降低17.2%、20.3%和38.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降低8.9%、9.0%和17.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降低31.4%、38.5%和66.9%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降低18.2%、18.8%和34.2%,射血分数分别升高44.9%、60.1%和118.0%,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升高55.4%、71.0%和148.0%,梗死范围分别降低4.6%、39.5%和55.8% (均P<0.05);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34.5%、35.9%和48.7% (P<0.01)。与AMI组比较,PQS 200 mg·kg-1·d-1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27.3% (P<0.05),GRP78和CRT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9.9%和80.8% (P<0.01),CHOP和Bax分别降低42.5%和53.1% (P<0.01),Bcl-2表达升高1.1倍 (P<0.01);上述保护作用的程度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相近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HOP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正相关 (r=0.797, P<0.01)。结论: PQS剂量依赖性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并设假手术组。结扎24h后,存活大鼠给予Ghrelin(100μg/kg)或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每天两次。4周后,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心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梗死心肌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模型组左室收缩内径(LVESD)、左室舒张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都明显增加(P<0.01);而左室收缩压(LVSP)、压力变化值最大值(dp/dtmax)、左室短轴缩短率(FS)都显著降低(P<0.01)。与AMI模型组相比,Ghrelin治疗组LVEDP、LVEDD以及LVESD明显变小(P<0.01),而dp/dtmax及FS显著增加(P<0.01)。梗死后心肌IL-1β、TNF-αmRNA表达增强,Ghrelin治疗后IL-1β、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AMI模型组心肌核蛋白P65表达明显增加,而胞浆蛋白I-κBα含量显著减少(P<0.01),Ghrelin治疗明显降低梗死心肌核蛋白P65表达(P<0.01),同时增加胞浆蛋白I-κBα含量(P<0.01)。结论:Ghrelin能够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介质表达及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氧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肌细胞持续性钠电流的影响,以期更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动物模型,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观察AMI 3周心室肌外膜梗死区细胞持续性电流(INap)的变化。 结果: 常氧条件下,假手术组(n=9)的INap电流密度为0.144±0.022(pA/pF),心梗组(n=9)的INap电流密度为0.121±0.013(pA/p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 以上两组的INap 均可被河豚毒素(TTX)阻断。缺氧条件下,假手术组和心梗组的INap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续而增大,但假手术组INap的增大明显大于心梗组,两组的INap均可被谷胱甘肽(1 mmol/L)所阻断。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无论是在常氧或是再次缺氧情况下,心肌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细胞INap的大小均存在差异,造成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大,可能是导致AMI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弹性纤维参与大鼠心肌梗死后重构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重构过程中弹性纤维的变化及其机制和意义。方法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形成心肌梗死模型,于术后2、4、8、12、21周时,用Masson染色、Uana地衣红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梗死区弹性纤维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后2周梗死区即出现弹性纤维,至8~12周最高,21周弹性纤维明显减少或缺如,以胶原纤维为主。IL-1β、TNF-α表达在梗死后2周时可见,并随时间而增强。结论弹性纤维参与心肌梗死后的愈合过程,干预弹性纤维的形成可能成为抗心室重构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 h 分别将大鼠MSCs和乳鼠MSCs分点注射到异体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短于、室壁厚于对照组,重量指数和心室腔都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病理表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多于、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形成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梗区可见Brdu阳性细胞。但大鼠MSCs移植组和乳鼠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减少胶原形成,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从而延缓心梗后心室重构,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成年鼠干细胞移植与乳鼠干细胞移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塑过程细胞因子与胶原分子的关系。 方法:制备雄性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和假手术对照模型,于手术后3 d、1 w、4 w分别观察不同时点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Ⅰ、Ⅲ型胶原及炎症因子的mRNA变化。 结果:心肌梗死后第3 d胶原(Ⅰ、Ⅲ型胶原)和细胞因子(TGF-β1、TNF-α)皆上升,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为高,TGF-β1、TNF-α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和非梗死区TGF-β1、TNF-α均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P<0.01)。 结论:炎症因子参与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细胞因子可能作为早期防治心室重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和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扩张及心功能的影响山东省荷泽地区人民医院(荷泽市274031)任晓庆,赵新力,吴明永,白明,孙玉琴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即可出现梗塞区室壁膨展(infarctexpansion),继而出现左室重构(LVremode...  相似文献   

11.
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在预测心脏功能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第3天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与患者发病3个月时左室舒末容积的增加率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NT-proBNP水平作为AMI预测晚期左室重构的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择106例前壁、前间壁及前侧壁AMI患者,分别在患者发病第3天和3个月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末容积,依据左室舒末容积的增加率(Cutoff值定为0.2,目前我国诊断左室重构的指标之一),将患者分为左室重构组及非左室重构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AMI后3个月时左室舒末容积较基础值增加率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702,P<0.001。血清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其cutoff值为952pg/ml。结论: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是评估AMI后晚期心脏功能的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卡维地洛缓解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始动因素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由梗死心肌触发的一系列体液及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等因素将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即心室重构.研究表明,MI后心室重构是发生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抑制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血管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本实验旨在研究卡维地洛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甲襞微循环(NFM))障碍与左室重构(LVR)及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确诊AMI病人,根据NFM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心脏彩超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LVR指标,如节段性心肌收缩异常、室壁瘤、节段性室壁变薄、左室舒张未内径(LVEDD)。结果:3组间NFM障碍越重,LVEDD扩大和LVEF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M重度障碍的C组与B组、A组相比,LVR(如室壁变薄及形成室壁瘤等)较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M障碍越重,越容易发生LVR,引起左室扩大,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提示对AM1治疗,在积极开通心外膜动脉的同时,加强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对改善AMI预后、减轻LVR、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适当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望成为细胞心肌成形术的种子细胞,但在心肌梗死原位是否能分化成心肌细胞值得探讨。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原位的分化及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用胰酶消化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以鉴定其表型特征。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以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分为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1周经舌下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后1,4,6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变化,应用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重构的变化,以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心肌梗死区的植活与分化。 结果与结论:①所分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表达CD29、CD166、CD73和CK19,不表达CD44、CD34、CD45、CD80、CD86和HLA-DR。②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后6周,心肌梗死区仍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特异蛋白连接蛋白43、α-辅肌动蛋白和结蛋白。③移植组大鼠左心室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④移植组大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1);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和收缩期左室前壁厚度也显著大于模型组(P < 0.05)。提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心肌梗死原位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可减缓心室重构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很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证实,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室扩张及心室重构,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方面已经表现出传统治疗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目的:观察单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23例,将入选者分成两组,细胞移植组11例,对照组12例,均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药物洗脱支架置入(PCI)。细胞移植组于支架置入后5 d,采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 d的外周血干细胞(CD34+细胞,大约1×108),用冠脉造影注射法注入梗死相关血管。细胞移植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移植前与随访至6个月时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2±0.2)%,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4.7±2.9)mm,而移植后随访至1年、2年时结果并无明显区别(P0.05),未发现细胞移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至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0.5±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0.4±0.3)mm,并且逐年恶化。证实经皮经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单次移植6个月时,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减小左室容量,阻止或延缓左室重构,且安全有效,但随访至2年,心功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塑和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存活鼠随机分为地尔硫卓组(D组)和对照组(AMI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分别在梗死后1天、3天、1周、2周和4周测量各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变化、HE染色检测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及半定量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AMI组射血分数下降和左室重量增加,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致炎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增多(P〈0.05),而D组射血分数和左室重量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致炎因子表达减少(P〈0.05)。结论:地尔硫卓治疗AMI可以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和心室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减弱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和致炎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和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揭示AMI后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机制。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化时表达下降的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以及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包括CXCR3、CCR3、CCR5)。HE染色切片进行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淋巴细胞计数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G的mRNA表达于术后3天开始升高,1周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8周降至正常,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AMI大鼠心脏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梗死区1周达高峰(81.0±10.3vs2.6±1.1,P<0.05),非梗死区2周达高峰(19.0±8.0vs3.2±0.8,P<0.05)。RANTES和MIP-1α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显著相关。结论:AMI后心肌局部趋化因子表达增高,可能是诱导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观察心肌梗死后1周及2月心外膜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结果:①非梗死区2月组心肌细胞膜电容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②梗死区Ito电流密度(+60mV时)的对比显示:对照组为(17.4±5.2)pA/pF(n=16),梗死区1周组为(7.5±2.4)pA/pF(n=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梗死区2月组为(10.6±4.1)pA/pF(n=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梗死区1周组(P<0.05)。③非梗死区2月组Ito电流密度为(13.2±4.1)pA/pF(n=2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梗死区2月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可引起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下降,而且不同区域之间(梗死区及远离梗死区)也存在电生理的异质性,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心肌梗死后2月梗死区Ito的下降有恢复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能否改善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局部微环境,从而提高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存活和移植效果。方法28头中华小型猪被分为4组(n=7),分别为对照、通心络超微粉(自AMI前3 d用药直至后4 d)、MSCs移植和通心络超微粉+MSCs联合组。AMI模型由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 min制成,再灌注后即刻经心肌内注射DAPI标记的自体骨髓MSCs(3×107cells/动物)。在移植后1周(基线)和6周(终点),以核磁共振(MRI)检测心功能。6周后处死动物,检测移植细胞在体存活和分化、梗死周边心肌凋亡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终点时,与对照组、MSCs组和通心络超微粉组相比,联合组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轻,并伴较多存活心肌。与MSCs移植组相比,联合组移植细胞的在体存活和成心肌分化能力均显著增强(P<0.0001)。MRI显示在基线时各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终点时,和对照组相比,仅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001),室壁运动障碍节段数、梗死室壁增厚率、梗死面积和左室质量指数均显著减小(P<0.0001)。终点时,和对照组相比,在通心络超微粉组和联合组梗死周边区的心肌凋亡均显著减轻(P<0.0001),SOD显著增加(P<0.05),MDA显著减少(P<0.05)。结论实验表明AMI再灌注后即刻心肌内移植自体骨髓MSCs生存和分化能力有限,未产生显著功能学获益。而围移植期使用通心络超微粉可显著改善梗死局部微环境,提高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并产生显著心功能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灶边缘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探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再支配过程。方法:实验用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Kamovsky--Roots法和电镜组化技术,显示左心室梗死周围区1、2、12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变化。结果:①AMI后1、2周左心室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P〈0.05),②12周后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升高,接近对照组。③电镜下见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于肌间神经纤维走行处。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12周,梗死周围区的存活心肌出现了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