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1996-2010 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0 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 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5 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 例.入院后7 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3 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 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6 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 坏死肠管切除术,2 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30 例行坏死肠管切除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8 例死亡,总病死率20%.结论 对腹部剧痛且症状与体征分离,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背景:介绍一种杂交技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3男,1女,年龄59-73岁)。行开腹探查,暴露肠系膜上动脉。逆行穿刺通过闭塞段病变。应用双腔球囊取栓并球囊成形后,肠系膜上动脉内行导管溶栓。切除完全坏死的肠管,保留缺血肠管。48小时候进行二次开腹探查,评估缺血肠管状态。结果:4例患者在二次探查中发现缺血肠管完全恢复。4例患者在随访期无急性或慢性肠系膜血管病的症状出现。结论:在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杂交技术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球囊成形后持续导管溶栓可有效地挽救缺血肠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MI)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例行腹腔镜探查的AMI临床资料,对其基础疾病、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例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1例,无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诊断病例.6例行腹腔镜探查病例中,镜下肠切除吻合4例,因肠管广泛坏死或需行肠造瘘术而中转开腹2例.经治疗,4例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经住院治疗92 d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发生肠瘘或因脓毒血症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死亡.结论:在疑似AMI病例中尽早运用腹腔镜探查,可提高AMI的整体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误诊分析及诊治。方法 对 5例妊娠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 ,4例行坏死肠段肠切除肠吻合术 ,1例剖宫产术后发现肠管变紫 ,行温盐水保护肠管 ,静滴肝素 ,血循环好转 ,未行肠切除。治愈 4例 ,死亡 1例。结论 该病少见 ,发病急 ,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相符 ,诊断困难 ,易被误诊 ,若未及时诊治 ,可危及母体及胎儿生命。对中晚期妊娠者 ,出现腹部不适伴呕吐血水样物 (不含血块 )或剧烈腹痛 ,而腹膜刺激征阴性 ,应迅速排除产科疾病 ,立即按本病剖腹探查 ,达到早期诊断与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近10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率为77.3%,2例非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病死率100.0%).20例经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死亡(病死率60.0%);1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5例死亡(病死率33.3%).总病死率为45.5%.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桂塞的可能.CTA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早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虚拟平扫、后处理血管重建;24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5例行肠部分切除手术。结果:应用DE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肠系膜上动脉痉挛1例。本组29例均获得外科手术或DSA介入诊疗证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可有强化相对减弱;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管壁肿厚、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肠壁气肿只见于全层坏死,而其它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DECT能准确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并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肠缺血患者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腹CT扫描,其中4例增强扫描。以横断面原始CT图像加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成像评价。结果6例患者中3例急性肠缺血,临床表现急性腹痛,3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CT增强扫描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管腔内充盈缺损,轻度、中度狭窄,狭窄度介于50%左右。慢性肠缺血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慢性腹痛,肠系膜上动脉长段或局限性钙化狭窄。6例中2例发生轻症肠梗阻,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增厚模糊。6例患者临床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结论螺旋CT可以明确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时间为17h~14d,腹痛为主要表现。17例均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根据术中所见行坏死肠管及肠系膜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患者经病理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2例,肠吻合口瘘致腹腔感染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有效措施。围手术期的及时与准确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以剖腹探查或CT扫描进行诊断 ,形成腹膜炎者行部分肠切除 ,无腹膜炎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腹膜炎形成并排除其它疾患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及处理依据。部分肠切除患者 9例痊愈 ,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 4例痊愈 ,4例死亡。结论 手术行坏死肠段及累及血管区域的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溶栓及抗凝治疗对肠系膜动脉栓塞有确切疗效 ,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术前确诊17例,确诊率为56.7%,13例术前被误诊,误诊率为43.3%。30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3%,其余2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患有心房纤颤等心脏疾病、动脉硬化及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等肠系膜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患者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应尽早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果断行剖腹探查,尽早切除坏死肠管行Ⅰ期吻合,术中取栓、术后抗凝溶栓及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