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子宫动静脉瘘(AFL)中采取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46例疑似AF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对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作为金标准,与3D-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疑似AFL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T增强肺血管三维成像证实的肺动静脉瘘患者共17个肺动静脉瘘病灶的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并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联合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多向倾斜VR和MIP等重组技术,比较与CT增强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一致性、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结果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联合应用多种三维重组技术清楚显示了全部17个肺动静脉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全部病例均做出了明确诊断,辐射剂量是CT增强的33%~50%,不使用对比剂而CT增强需要使用45~85ml碘对比剂。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能对肺动静脉瘘做出准确诊断并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避免碘对比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检查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体检发现肺部包块27年,因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未予重视和治疗,近期出现活动后气促伴呼吸困难而就诊。影像学表现:64层螺旋CT平扫见左肺下叶类圆形致密影,有轻度分叶,周嗣见迂曲的血管影,病变大小3.5cm×3.7cm×4.7cm,边缘光滑.CT值25~40Hu(图1A)。增强扫描病变立即明显均匀强化,CT值520~540Hu,边界更为清楚,其强化程度与左心房一致,并见粗大的肺动脉和肺静脉与之相连(图1B)。多层螺旋CT衄管成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2A)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etion.MIP)(图2B)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情况及三维关系,可见球形膨大的血管瘤囊分别与增粗的左下肺动脉及肺静脉相连。因此,此例患者诊断明确,即左肺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4.
三维CT血管造影结合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CTA)结合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经验。方法 描述1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诊疗过程。全部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应用64排螺旋CT行CTA,用DSA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液动力学,用CTA分析瘘口的解剖学特性。16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有6例患者为介入栓塞不成功后改手术治疗,1例患者为介入栓塞后复发行手术切除。手术入路根据瘘口位置不同而选用经额、经翼点或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两周DSA复查显示,瘘口未再显影,DAVF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半年后仍无复发。结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在CTA结合DSA下成功地进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盆腔血管造影对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筛选2001年1月-2009年12月因行引产、人流术、清宫术及诊刮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突发性大流血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彩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动静脉瘘形成的患者行盆腔血管造影,并对确诊为子宫动静脉瘘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彩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动静脉瘘形成的患者45例,其中39例接受盆腔血管造影检查,2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动静脉瘘且在造影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彩色超声结合盆腔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子宫动静脉瘘诊断,同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黎合塔尔 《新疆医学》1998,28(3):204-205
患者女,67岁。偶有乏力,盗汗年余。1995年11月6日本院X线平片及CT平扫诊断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核球,CT提示多个卫星灶,建议治疗后随访观察。1997年2月17日再次来院做CT检查。影像学检查:胸片见左下肺球形病灶,边缘光整,有分叶。前后两次胸片对比病灶无明显变化。CT平扫显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不规则团块状影,直径约3cm,有分叶,并见一S状血管样影与病灶相连,病灶近肺门侧可见数个圆形结节,直径4~7mm,其中之一见于10个连续扫描层面(层厚、间距均为  相似文献   

8.
邓江川 《重庆医学》2006,35(15):1432-1432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并不少见,应用多层螺旋CT及血管造影重建能较好的显示其分流血管,但在基层医院应用普通螺旋CT进行肝脏Ⅲ期扫描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对其CT影像表现特点的认识还很不够,本文总结了50例肝癌螺旋CTⅢ期扫描的影像,分析了其中15例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经肘前静脉以3.5mi/s注入100mL对比剂.延迟18~20s扫描,扫描条件为:层厚2.0mm,重建间隔1.0mm,Pitch0.875;后重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显示(VR)、透明技术和切割技术.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8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90%),14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70%),5例病人为亚急性出血(25%),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1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和MSCT表现。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增强后分两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7~9s和21~23s。图像传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重建方法包括VR、MIP、MPR。结果CTA后处理血管重建可以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的来源、引流静脉的去处也充分易显示。按病变形态与影像表现,肺动静脉畸形CT后处理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5例,复杂型2例,弥漫型3例。临床上单纯型均为体检发现,复杂型2例中1例体检发现,1例表现反复咯血;弥漫型3例患者均表现低氧血症。结论不同类型PAVMs,其临床表现、CT征象各异。MSCTPA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成为PAVMs的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CT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指导建立动静脉内瘘和术后监测尿毒症患者前臂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尿毒症患者造瘘术前及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及对人工动静脉瘘功能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内瘘血管的狭窄部位情况。结果造瘘术前动脉平均内径1.8~2.9(2.2±0.8)mm,静脉平均内径2.2~3.9(1.0±0.4)mm。5例患者出现内瘘血栓,狭窄和瘤样扩张,53例患者人工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稳定,2月左右成熟,术后内瘘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逐渐增加,适用于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对3例超声难以定位内瘘障碍部位的患者进行CT成像,可精确发现狭窄部位,详细描述中心静脉情况,如锁骨下静脉,头臂干,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或血栓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成像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术后血管通路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特征并评价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既往有流产或剖宫产史并引起子宫动静脉瘘的15例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子宫动脉造影相对照.结果:二维超声显示,大部分患者近宫腔的肌层内出现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内见夹管状结构;部分患者肌层内可见不均的中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病灶范围从1.2 cm×0.7 cm~3.6 cm×2.1 cm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子宫肌层病灶区内红蓝混合、彩色混迭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湖泊样”改变.频谱多普勒可见高速低阻动静脉频谱.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子宫动脉造影结果基本一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于术后2、4、8周复查,二维超声见病灶均有明显减小或显示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速静脉血流信号或异常血流信号消失.结论: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早期能准确诊断子宫动静脉瘘并及时帮助临床判断创伤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降低患者大出血的危害,同时也是评价动静脉瘘栓塞治疗效果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樊蓓  韩超  王雁  张晓峰  徐小红 《北京医学》2017,(11):1111-1113,1118
目的 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2010-2016年确诊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3.9岁(23~51岁),平均孕次2.6次(0~5次).53.3%的妊娠滋养肿瘤子宫动静脉瘘来源于完全性葡萄胎.14例患者(93.3%)出现症状,呈现慢性或急性异常阴道出血.14例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而l例患者在诊断时HCG水平无法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最终诊断的金标准是盆腔血管造影.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5例成功栓塞子宫的患者怀孕.结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反复原因不明的异常阴道出血,应考虑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盆腔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诊断、治疗子宫动静脉瘘优先考虑的方法,对妊娠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肖云峰  王武  李明华 《上海医学》2007,30(7):517-519,F0002
目的初步探讨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SDA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疑为胸腰段的SDAVF患者行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均经选择性脊椎动脉造影和手术证实。结果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显示,5例SDAVF患者的瘘口水平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相符。MRA检查对于瘘口的定位和引流静脉引流方向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在脊髓血管造影前,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可以帮助诊断SDAVF,并能初步明确其瘘口水平。  相似文献   

16.
3D-CTA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的各种成像技术,包括多层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技术(VE)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动脉瘤的103例患者进行CT检查,然后采用3DCTA的5种成像技术分别进行成像。结果:(1)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手术所见,95例患者共检出109个动脉瘤,8例未发现动脉瘤,3DCTA共检出106个动脉瘤,漏检2例共3个动脉瘤。(2)SSD、MIP及VR3种成像技术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52.8%、72.0%、91.7%,呈逐渐升高趋势,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9,P<0.05)。(3)原始图像、MPR、SSD、MIP、VR检出脑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2.3%、56.9%、84.4%、90.8%、97.2%,以VR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4)原始图像、MPR、MIP、VE检出脑动脉瘤钙化的灵敏度分别为64.7%、76.5%、82.4%、88.2%,以VE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4)MIP技术清晰地显示了脑动脉瘤的自身形态和周边的关系。结论:3DCTA的MIP、VE及VR技术各有其优势并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T和DSA在腹盆腔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和DSA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显示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瘘口、假性动脉瘤瘤体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能力.结果 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1例,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左右侧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各1例,左侧髂内动静脉瘘1例.②5例病例均为CT检查首次发现并确诊,CT-能全部显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动脉破口和假性动脉瘤瘤体情况以及周围血管和组织器官情况.③超声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回流静脉和周围组织器官情况,并能测量破口的血流速度,但1例动脉破口显示不清.④DSA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较好,但1例回流静脉判断错误和1例瘘口显示不清楚.另外,DSA检查造影剂用量相对较多,平均为130mL.结论 彩超、CT和DSA均能作为动静脉瘘的有效检查方法,CT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17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前、后的超声表现,术前利用超声选择适宜吻合的动、静脉,扫查有无变异及合并症,描记其走行,确定吻合部位,检测桡动脉和头静脉的通畅程度,测量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测量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血流情况与伴随合并症,并对部分并发血栓患者溶栓后进行监测。结果 176例终末期肾病行前臂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超声选择、测量并定位,评价血管情况,术后4~8周内复查,157例患者通路通畅,19例出现合并症(其中7例为2次或以上造瘘),其中12例行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瘘管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及分析内瘘合并症、相应血管血流情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瘘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瘘(HAVF)的图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超声在HAVF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超声观察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肝周以及肿瘤周围和内部血管走行及血流状态,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 随访观察10例HAVF患者栓塞术后疗效. 结果:①超声检出HAVF 25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3.33%, 90.74%,88.46%,9.26%,16.67%;②与无HAVF的肝癌患者相比,伴有HAVF的患者肝动脉内径增宽[(0.42±0.09) cm vs (0.36±0.09) cm,P《0.01],血流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减低(P《0.01),发生瘘的静脉内可见五彩镶嵌样血流束,呈"高速低阻"样反向脉动样血流频谱,最大血流速度(96.8±30.1) cm/s;③复查10例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患者,7例栓塞完全,3例仍可于门脉内检测到异常脉动样血流. 结论: HAVF患者肝动脉及发生瘘的静脉多普勒指标呈特征性改变,可作为超声检测原发性肝癌HAVF的标准. 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15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和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d,对于30例因动静脉内瘘处形成血栓、利用原来的头静脉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手术后2d-3d开始启用,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不易发生吻合口狭窄,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冲洗可以扩大管腔,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栗碱可缓解血管痉挛。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